践行课程思政融入普通昆虫学教学

2024-04-30 11:15马龙彭英传张万娜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马龙 彭英传 张万娜

摘要农林高校只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农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普通昆虫学,从传统文化中的昆虫元素、老一辈昆虫学家的先进事迹、昆虫学研究前沿这3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梳理典型案例,有机地融入普通昆虫学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把专业课学习上升到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增加学生求知欲和专业认同感,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感,把个人价值实现自觉融入中国梦当中。

关键词普通昆虫学;课程思政;高等农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4)07026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2

Practi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Entomology

MA Long1,PENG Ying-chuan2,ZHANG Wan-na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38;2.College of Agronomy,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45)

Abstract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the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face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in this new era,which requires the 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to spare no effort to promo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Undoubtedly,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roughou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would contribute to cultivat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with enthusiasm for agriculture and farming.Meanwhile,the general entomology acts as the core course in th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therefore serving as an ideal targe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of general entomology,this work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forefront of progress in entomology,and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pioneering entomologist.In summary,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he teaching of general entomology would definitely help the students to shoulder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to enhance their intellectual curiosity to their major,to strengthen their belief and striving for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nd to achieve their personal values in Chinese Dream.

Key wordsGeneral entomology;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Highe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ducation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担好育人责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随后,《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把德育融入课堂,为专业课“点睛铸魂”。

在高校思政建设之中,课程思政寓价值观引导于传道授业的课堂教学之中,围绕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制意识、文化素养等深挖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治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以教师为“主力军”,把课堂作为“主陣地”,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农林高校而言,专业授课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引导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培养更多怀揣“强农兴农”理想、愿意扎根农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

1普通昆虫学践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当前农林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其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远落后于教育学、文学、哲学等社科类门类[1],因此需要深入梳理专业课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充分发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方法,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带动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普通昆虫学是农林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昆虫行为学、生物学、生态学、分类学、生理生化等内容,是植物保护、森林保护、植物检疫、园艺等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从昆虫个体分类到宏观种群动态,从形态观察到内在生理生化,从行为习性到生活史规律。憑借多学科交叉互融的特点,普通昆虫学教学覆盖面广、受众广泛,成为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理想“渠道”。

2深挖普通昆虫学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2.1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政元素

昆虫对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20篇提及昆虫,记录了27个昆虫的名称。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绘了螽斯这类昆虫顺应天时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体现了万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自然之美,彰显了我国先民亲近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生态价值观,这与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称,启发大家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昆虫元素传唱千年,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朗朗上口的诗句都是以昆虫为素材创造出来,从梁祝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到比喻不自量力的螳臂当车,以及金蝉脱壳、飞蛾扑火、蜻蜓点水等成语,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古人以物为友、尊敬自然的朴素意识,代表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追求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谋而合。在讲述昆虫与人类关系章节通过穿插昆虫成语故事或开展昆虫成语接龙,能够让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同时了解古人的生态智慧,深刻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蚕桑起源于中国,早在6 000年前我国先民就掌握了缫丝养蚕的技艺,《诗经》中有27篇描述先秦时期养蚕的场景,在《豳风·七月》里描绘了炎炎夏日采桑女持筐采桑养蚕的情景,体现了华夏文明独有的蚕桑文化,讴歌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经过几千年时光的浸润,蚕桑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蕴含着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成为指引全世界炎黄子孙寻根溯源、文化认同的基石。在讲授昆虫发育变态章节穿插引入蚕桑文化,能增加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提高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

以虫入药是传统中医的一大创举,古人很早就在实践中发现“虫”是药材来源之一,《周礼》中记载“五药,草木虫石谷也”。汉代《神农本草经》收录含有昆虫的药方有21种,明代《本草纲目》将虫药扩展到74种,现代收录的药用昆虫达300种。不少昆虫种类的中药,如蝉蜕、地鳖、斑蝥、蝼蛄由于疗效显著得到广泛应用[2],例如医圣张仲景选取了土鳖、蛴螬、牛虻3味虫药炮制大黄虫丸,用于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以虫入药是古代中医在行医实践中的伟大发现,在讲述昆虫与人类关系章节通过穿插援引以上论据,能培养学生养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昆虫元素传唱千年,无论从光辉灿烂的诗词文化,还是象征民族精神的桑蚕文明,以及以虫入药的古代中医智慧,总能发现昆虫的身影,每一部分都可谓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从中汲取思政元素加以运用,融入普通昆虫学教学,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昆虫元素,联系课程相关章节,整理了一些思政案例,用以开展普通昆虫学的课程思政教育(表1)。

2.2从老一辈昆虫学家先进事迹中挖掘思政元素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在海外求学的昆虫学者心系祖国,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一生奉献给了“三农”事业,把汗水播散在田间地头,虫口夺粮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专家学者,如张巨伯、吴福桢、费耕雨、邹树文、庞雄飞、蒲蛰龙、周尧、杨惟义、邱式邦、李光博、郭予元等人,他们以治虫安邦为己任,把国家需要、农业需求作为自己的科研目标和毕生追求,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推动我国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不断进步。杨惟义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目睹旧中国农业“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怀揣科学救国的理想,告别妻儿出国求学,暗下决心“不研究昆虫学则已,要研究就是要在世界上替中国出口气”。学成归来之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农业生产,急生产所急,帮生产所需,临危受命发明“三耕治螟法”防治水稻螟虫,为防储粮虫霉提出“干晒秘藏” 四字要决,提出“消灭钉螺,扑灭血吸虫”的方针擘划了江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3]。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植保工作者风餐露宿,深入田间地头,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使我国植保学科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为我国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阵地”,老一辈昆虫学家的崇高品德和敬业精神为当下农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促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农业生产,培养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情怀,树立服务农业现代化、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此,笔者选取了一部分老一辈昆虫学家,整理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典型案例融入普通昆虫学教学中(表2)。

2.3从昆虫学研究前沿挖掘思政元素

近年来,国内昆虫学家聚焦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技自立自强,在昆虫学前沿取得了重大突破。首都师范大学任东团队通过分析远古螽斯化石,复原了一只来自侏罗纪螽斯的鸣叫声,使人们能跨越时空聆听来自侏罗纪森林的悦耳虫鸣[8]。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鉴定出蝗虫的聚集信息素,从而解开了蝗虫聚集成灾的奥秘,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 [9]。中国农科院张友军团队“二十年磨一剑”,经过潜心研究在Cell杂志报道了烟粉虱从寄主植物“窃取”解毒酶基因从而分解掉植物的防御性物质,使自身能取食600多种植物[10]。这些研究都从科学的角度揭开了昆虫行为习性的神秘面纱,为害虫的绿色防控献计献策。在讲授昆虫化学通讯章节,授课老师援引上述文献解释蝗虫如何受聚集信息素分子“召唤”从散居变为群居,从而培养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同时感悟科研的魅力,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

3小结与展望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课程思政的内容要紧扣时代主旋律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农林高校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充分发掘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的方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强化政治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做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做强农兴农战略的弘扬者,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引领学生把专业课学习上升到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增强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个人价值实现自觉融入中国梦当中,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优秀队伍。

参考文献

[1]代鲁鲁.森林昆虫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5):84-87.

[2] 张星贤,阮洁,马占强.我国药用昆虫资源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初探[J].生物加工过程,2019,17(6): 615-622.

[3] 柳志慎.杨惟义院士与农业: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34-137.

[4] 苏世炘.高山仰止德业长存:缅怀杰出的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J].科学中国人,2001(2):13.

[5] 刘倩文.周尧与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6] 沈银书,欧阳灿彬,杨念婉.邱式邦院士的科学贡献与治学精神[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1,37(6):1101-1102.

[7] 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一位农学家的情怀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J].中国农村科技,2014(12):42-45.

[8] GU J J,MONTEALEGRE Z F,ROBERT D,et al.Wing stridulation in a Jurassic katydid (Insecta,Orthoptera) produced low-pitched musical calls to attract female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2,109(10):3868-3873.

[9] GUO X J,YU Q Q,CHEN D F,et al.4-Vinylanisole is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locusts[J].Nature,2020,584(7822):584-588.

[10] XIA J,GUO Z,YANG Z,et al.Whitefly hijacks a plant detoxification gene that neutralizes plant toxins[J].Cell,2021,184(7):1693-1705.

基金項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543)。

作者简介马龙(1988—),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昆虫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