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元基于玄府理论探讨汗法论治冬重夏轻型银屑病经验*

2024-05-01 15:14彭子怡刘婉虹席建元
中医药导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血分大青叶玄府

舒 琪,彭子怡,李 淼,刘婉虹,席建元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银屑病是指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楚的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的全身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冬重夏轻[1-3]。银屑病好发于青壮年[4],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5]。目前银屑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代医学多以局部或系统激素治疗、光疗、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及生物制剂为主。治疗效果明确,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且停药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身心健康。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及环境影响,能最大程度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有效预防复发[6]。当代中医医家多从血分论治银屑病,认为“血分郁热”贯穿银屑病始终。该病易反复,多致“虚”、致“瘀”,最终血热、血虚、血瘀三者相互胶着,阻滞气机而生“燥”[7]。

席建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老中医,从事银屑病等临床皮肤病治疗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和心得。席建元教授认为银屑病冬重夏轻,主要责之气候温度的变化对玄府开阖的影响。春夏阳气长,阳化气,温煦机表皮毛,玄府通,邪有出路,多病轻;秋冬阴气盛,阴成形,气血津液易凝滞,皮毛官窍多干涩,玄府少开多闭,血分热邪易化毒侵袭机表,多病重。其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自拟凉血消疕方临证加减,疗效显著。笔者师从席建元教授,现将其基于玄府理论治疗冬重夏轻型银屑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席建元教授指出“玄府”一词最早可追溯于《素问·水热穴论篇》。其载:“所谓玄府者,汗空也。”[8]古代著名医家、寒凉派代表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中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提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为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者,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9]表明玄府乃气血津液出行的门户,宜开忌阖。玄府的开阖具有季节性,与阳气变化有关[10]。《灵枢·五癃津液别》提及“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11]。阳气者,若天与日。夏季,自然界中阳气充盛,人体阳气也随之生长浮越,遍布全身机表,阳盛则热,气蒸腾于上,玄府开,气血津液出行有道;冬令时节,阴盛阳藏,玄府多闭,故气液滞而不行。玄府郁闭可谓百病之宗[12]。闭者,不用也。玄府闭塞,气血津液阻滞不行,在内则郁而发热或聚生痰湿,在外则不能荣养肌肤,皮毛枯槁,痿废不用,发为白疕。玄府开阖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运行障碍,实际上也是皮肤分泌和排泄功能失调。有研究[13-14]表明角蛋白17(K17)主要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在正常皮肤所有表层中均低表达,而银屑病患者中K17高度表达。这说明K17等蛋白的异常表达,会导致患者汗腺的分泌功能出现异常,影响汗液排出。研究[15-16]发现约95%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灼热无汗液。玄府是气液聚集的孔窍,玄府闭,致气郁生热,液积生湿。徐萍萍等[17]研究指出,临床上大部分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鲜有出汗,其皮损部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真皮水肿。真皮水肿,表皮干燥起屑,此内湿外干的皮肤病理状态可以理解为玄府闭塞,气机不畅,津液在内聚而生湿酿毒,外不荣皮肤所致。席建元教授认为正气亏虚,玄府开阖失度,气液不出、郁生毒邪是冬重夏轻型银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郁者达之,闭者开之,当治以发汗开玄[18],凉血解毒,兼以辅助正气。汗法是指直接或间接运用药物调和阴阳,开泄腠理,使邪气随汗而出的一种中医治病手段,可用于治疗银屑病等内伤杂病[19]。汗法可通过散皮下瘀结,调和营卫除燥邪治疗银屑病[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8]现代研究[21-22]也表明汗液中含有尿酸、乳酸、电解质等代谢产物,是人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2 辨证施治和用药经验

席建元教授认为冬重夏轻型银屑病主要考虑肾精亏虚,血热毒袭证及阴虚血燥,血热毒袭证,临床以金银花、大青叶、赤芍、牡丹皮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类药物为主以调和阴阳,开泄腠理,辅以养阴润燥益肾。具体论述如下:

2.1 肾精亏虚型 席建元教授治疗银屑病重视脏腑辨证,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肺合皮毛,机表皮肤之患首责之于肺,然皮毛生肾[23]。肾为五脏阴阳之本,银屑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损耗人体阴阳,最终也会导致肾之阴阳气血的耗损。肾阳亏虚,温煦无力,化气无源,易血滞府闭;肾阴亏虚,机体滋养濡润能力减退,皮毛官窍易干涩。五脏应四季,肾应冬,若肾精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易侵袭人体,闭玄府,气液拂郁生热致邪,侵袭机表皮毛而发病,银屑病季节性发病规律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临床上可见冬季原发皮损加重或新发浸润性红斑、鳞屑,伴见畏寒、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尿频繁。治当补肾扶正,凉血解毒。席建元教授认为“血分郁热”贯穿疾病始终,疾病进展期不宜使用辛温补益药物,以免助生血分毒热之邪。临床治疗中,席建元教授多运用辛平之菟丝子补阳益阴,女贞子、墨旱莲滋阴益肾,以求阳中求阴,补阳不助邪,辅以使用辛开玄府、祛风之麻黄、荆芥、防风一类,开府祛邪。疾病稳定期及后期,多使用黄芪补诸虚,益阳气,扶助正气。

2.2 阴虚血燥型 席建元教授认为冬重夏轻型银屑病患者多阴虚体质。玄府开阖功能失调,气机不畅,气血阻滞不行郁而生热,发为红斑瘙痒。邪热久羁,伤津耗液,津伤则阴虚,阴虚生热又加重津伤,缠绵反复,机体始终处于一个津液受损的状态。阴液亏损,皮毛不得其濡润而干枯脱屑,官窍不得其滋养而功能失调。加之冬季人体阳气闭藏,阴气浮于体表,机体阴液亏损加重。临床上可见皮肤干燥粗糙,浸润性红斑,鳞屑多而易脱落,伴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润燥开玄,凉血解毒。席建元教授常选用生地黄、黄精、南沙参、龟甲等以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并辅以麻黄、荆芥等发汗开腠,调节玄府功能,共奏养阴润燥开玄之功。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1 患者,男,29岁,2021年11月9日初诊。主诉:全身多处皮肤反复起红斑鳞屑,伴瘙痒3年余,复发加重3 d。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多处皮肤起红斑鳞屑,搔抓易脱落,瘙痒不适,至我院皮肤科就诊。完善相关皮肤镜检查提示:银屑病样改变。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该患者每于冬春季节发病,夏季缓解。3 d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多处皮肤起红斑鳞屑,休息后未见缓解,遂来诊。刻下症见:全身多处皮肤出现点状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以腰腹部为甚,自觉瘙痒,口干,咽干,皮肤干燥,不易出汗,未见顶状甲及束状发,无关节疼痛,无畏寒怕冷,无盗汗,纳寐一般,二便调。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辨证:血热毒袭,阴津不足证。治法:凉血解毒,养阴润燥。方选凉血消疕方加减,处方:生地黄15 g,酒黄精15 g,南沙参15 g,墨旱莲10 g,酒女贞子10 g,赤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白茅根15 g,金银花10 g,大青叶10 g,半枝莲10 g,白花蛇舌草10 g,白鲜皮10 g,荆芥10 g,麻黄5 g,炙甘草6 g。14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嘱患者加强体质,适度锻炼,以遍身微汗为宜。少食牛羊肉、小龙虾,可适当多食用鱼、辣椒,规律作息。

2诊:2021年12月1日,诉全身多处皮损颜色较前变暗,白色鳞屑明显减少,咽干口干较前好转,轻微瘙痒,皮肤干燥,大便偏稀。舌稍红,少苔,脉细数。予上方去麻黄、墨旱莲、女贞子,生地黄减至10 g,加茯苓15 g。14剂,煎服法及生活调摄医嘱同前。

3诊:2021年12月16日,诉患处皮损基本消退,可见淡红色皮肤色素沉着,少量散在红斑鳞屑,无明显瘙痒。予2诊方去大青叶、白鲜皮,加山药15 g,黄芪10 g。10剂,煎服法及生活调摄医嘱同前。

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皮损消退,未有新发。

按语:阴精可濡养滋润脏腑、形体、官窍。肺合皮毛,皮毛生肾,肺肾之精亏虚,故见口干、咽干,皮毛干枯无泽。津血同源,阴虚生热,血分热毒久羁,致皮肤出现点状浸润性红斑鳞屑,舌红,少苔,脉沉细略数为机体阴虚之象,故治以凉血解毒,养阴润燥,方以凉血消疕汤加减。方中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酒黄精辛甘平,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两者入肾经,共滋阴精之根本。肺合皮毛,故使用南沙参养阴清肺,二至丸之墨旱莲、酒女贞子以加强生地黄、酒黄精滋养肾阴之力。银屑病重在治血,赤芍、牡丹皮、丹参、白茅根入血分,清热活血且凉血不留瘀,去瘀生新。麻黄[24]开腠理通津,流通津血,使邪随汗出;荆芥[25]入血分。两药相需,既可加强辛开玄府之力助邪外出,又可祛风止痒。金银花、大青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炎”;白鲜皮解毒除湿止痒;炙甘草调和诸药。2诊时患者诸症缓解,中病即止遂去麻黄;大便偏稀,去墨旱莲、女贞子,生地黄减量以顾护脾胃,加茯苓健脾渗湿。3诊时患者皮损基本消退,无明显瘙痒,故去大寒之大青叶、白鲜皮,加山药、黄芪壮脾胃,两者共助茯苓巩固后天之本,以滋先天之本。

3.2 病案2 患者,男,55岁,2021年11月16日初诊。主诉:全身泛发红斑鳞屑20年余,加重1周。患者20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泛发点状红斑,上覆鳞屑,搔抓易脱落,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用药后(具体不详),红斑鳞屑减退,病情暂得以控制,每于冬季则复发加重。刻下症见:全身泛发片状浸润性红斑,部分融合,上覆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右手第三、四指可见顶状甲,无束状发,无关节疼痛变形,平素易畏寒,腰痛,饮食可,睡眠欠佳,夜尿多,大便正常,1次/d。舌淡胖苔白,脉细弱无力。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断:白疕;辨证:肾精亏虚,血热毒袭证。治法:补肾扶正,凉血解毒。方选凉血消疕汤加减,处方:金银花10 g,生地黄10 g,茯苓10 g,赤芍15 g,炙甘草9 g,牡丹皮15 g,白鲜皮10 g,白茅根15 g,丹参15 g,大青叶10 g,白花蛇舌草10 g,防风10 g,墨旱莲10 g,酒女贞子10 g,菟丝子10 g,荆芥10 g。14剂,1剂/d,水煎服,分早晚温服。嘱患者戒烟戒酒,适度锻炼,少食牛羊肉,可适当多食用鱼、辣椒。

2诊:2021年11月30日,诉未新发红斑鳞屑,原皮损处红斑颜色变淡,鳞屑较前减少,瘙痒减轻,畏寒未见明显缓解。舌淡胖苔白,脉细弱。续服原方以巩固疗效。14剂,煎服法和生活调摄同前。

3诊:2021年12月13日,诉红斑鳞屑基本消退,偶有瘙痒,畏寒减轻。舌淡苔白,脉弱。予原方去白茅根、白鲜皮、大青叶,加山药15 g,黄芪15 g,灵芝5 g。7剂,煎服法和生活调摄同前。

按语:肾藏精,为五脏阴阳之本,故久病及肾。本案患者有20年余寻常型银屑病病史,病程长,伤及人体阴阳之本。肾阳亏虚,阳气不足则不能温煦肌肤,故见畏寒。肾阴亏,机体濡养功能减退,皮肤多干燥脱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虚膀胱失约,以致夜尿频繁。法当凉血解毒,补肾扶正。选用凉血消疕方加减,方中菟丝子辛平,入肝、肾经,平补肾之阴阳。墨旱莲甘寒,酒女贞子甘凉。两者均归肝、肾经,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亦可避免直接使用温补药物助长体内血热毒邪,达阳中求阴之效。“肺合皮毛”,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甘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大青叶苦寒,入心、肺经,既可清解肺经热毒,亦可入血分,凉血消斑。生地黄、白茅根甘寒,发挥清热凉血之效。大量寒凉药物使用,恐致血瘀,故采用赤芍、牡丹皮、丹参凉血,活血祛瘀。茯苓甘平,入心、脾、肾经,一则预防寒凉药物败胃,二则宁心安神,帮助睡眠;白鲜皮清热解毒止痒。荆芥、防风辛温,助开毛窍,发邪外出;炙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2诊时患者诸症缓解,无新发皮损,继服原方14剂。3诊时患者全身红斑鳞屑基本消退,部分皮肤留有色素沉着,未见明显瘙痒,去白茅根、大青叶、白鲜皮之寒凉之品,中病即止。疾病后期,邪去正伤,黄芪、山药健脾扶正。两者共助茯苓巩固后天之本,以滋先天之本。黄芪、防风合用亦可增强免疫力[26],调节体质。

4 结 语

银屑病病因病机复杂且易复发,可引起多系统共病。中医药治疗该病优势明显。席建元教授结合银屑病季节性的发病规律,从“玄府”理论出发,谨遵玄府宜开忌阖原则,临床酌用风药开玄通津,祛邪外出。治病求本,银屑病之本在于血分热毒,治疗亦不忘凉血解毒,养阴滋肾。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玄府开阖功能恢复正常,则气血调和,津润机表,疾病向愈。

猜你喜欢
血分大青叶玄府
大青叶的故事
大青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玄府理论与应用研究❋
刘完素玄府学说初探※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开通玄府法在缺血性脑白质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初夏去火 不可单用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