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合并POEMS综合征一例

2024-05-03 07:00王晓月王椋鲁慧梁智皓丁慧芳
临床内科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佐米伊沙轻链

王晓月 王椋 鲁慧 梁智皓 丁慧芳

患者,男,44岁,因“右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定2个月”于2020年1月至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左下肢及左脚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就诊,应用甲钴胺等治疗后未见好转。2个月前患者出现右下肢无力,足底感觉障碍,行走不稳定,不能自行站立。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专科检查:双侧上肢肌力4级,双侧下肢肌力2级,呈跨阈步态,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对称(-),双侧膝反射、跟腱反射对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WBC计数正常,Hb 160 g/L,PLT计数 504×109/L。生化检查:ALT 66 U/L,AST 正常,葡萄糖(GLU)6.62 mmol/L,白蛋白(Alb) 36.9 g/L,γ-谷氨酰转移酶(GGT) 160 U/L,甘油三酯(TG) 2.25 mmol/L,Ca+、K+、Na+均正常。IgG、IgM及IgA均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阴性。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抗体:Sulfatide抗体IgG(+),自身免疫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系列抗体谱均为阴性。胸椎MRI检查结果:T1WI上胸椎信号普遍性信号略降低;胸骨骨质异常信号。胸部CT检查结果:胸骨柄骨质破坏。PET-CT检查结果:胸骨、左锁骨胸骨端、右第7后肋、左第8肋骨及胸第8右侧横突骨质破坏伴糖代谢增高,局部蜂窝状改变,较大者约29.5 mm×25.5 mm×20.2 mm,位于胸骨柄,最大SUV值6.3。肌电图检查结果:多发周围神经损伤(感觉、运动纤维均受累,轴索损伤与髓鞘并存,远、近端均受累)。腰椎穿刺结果: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潘氏试验弱阳性。入院诊断:多发单神经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予甲强龙每日1次、每次1 000 mg、连续5日和免疫球蛋白每日1次、每次35 g、连续5日静脉滴注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院外患者长期口服甲泼尼龙(每日20 mg)治疗。2020年4月患者因“双上肢无力”再次入住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以双上肢近端无力为著,其余症状较前相仿。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0.945 g/L。血清游离轻链:κ轻链正常,λ轻链232.50 mg/L(5.71~29.30 mg/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相同),κ/λ0.05(0.26~1.65)。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IgG-λ型。尿游离轻链:κ轻链22.00 mg/L(3.30~19.40 mg/L),λ轻链正常,κ/λ 2.07。泌乳素:14.09 ng/ml(2.64~13.13 ng/ml)。心脏超声检查未示异常。胸骨骨髓形态学分析结果未见明显异常。骨髓流式细胞术未检查到明显的浆细胞。骨髓活检:骨髓增生大致正常,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少量浆细胞散在成簇分布。骨髓病理结果:骨髓细胞蜡块及涂片中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左侧腓肠肌穿刺活检:送检穿刺活检标本中未见淀粉样变性,刚果红染色(罗氏机染)(-)。患者拒绝行胸骨柄活检,要求出院。2020年8月14日患者至上级医院就诊,脑脊液免疫指数和寡克隆分析结果: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λ阳性。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肌电图检查结果: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轴索伴髓鞘损害,下肢为重。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1 300.25 pg/ml(<160.00 pg/ml)。胸骨柄骨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提示浆细胞瘤。最终诊断: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POEMS综合征。分别于2020年9月7日、10月10日、11月12日、12月12日给予“ICD方案(伊沙佐米4 mg d1、8、15,环磷酰胺0.8 g d1,地塞米松30 mg d1~2、20 mg d8~9、15~16、22~23)”化疗4个疗程。于第3疗程化疗结束后,复查免疫球蛋白:IgM及IgG均 正常,IgA 0.69 g/L(0.71~3.35 g/L)。血清游离轻链:κ 1.65 g/L,λ 1.42 g/L,κ/λ 正常。免疫固定电泳:阳性。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1.68 g。VEGF 正常。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减轻,但仍不能独立行走。于2021年3月25日予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移植前予大剂量美法仑(200 mg d3,200 mg d2)预处理。5月17日复查血常规、生化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游离轻链均恢复正常,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且患者四肢无力缓解,能独立行走。随访至2021年12月29日患者病情仍为CR状态。

讨 论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浆细胞增殖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多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失调、M蛋白血症、皮肤病变等[1]。目前具体的病因尚不清楚,促炎因子和VEGF的过度生成会导致微血管病、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多发性神经病和血小板增多等[2]。研究显示,PLT和浆细胞是VEGF的主要来源[3],且血浆VEGF水平与疾病活动明显相关。

POEMS综合征为慢性进展性病程,患者首发表现最常见为多发神经病变[4]。由于其罕见性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本例患者最初表现为典型的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病情进行性加重,由双足开始向上发展,具有对称性、由肢体远端向近端进展的特点,并伴有脱髓鞘病变。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M蛋白阳性、VEGF水平升高、PLT计数增多、血脂异常及泌乳素升高,PET-CT发现多部位骨质破坏,符合POEM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POEMS综合征骨质破坏的特点为硬化性或硬化性与溶骨性并存的骨损害,仅表现为溶骨性骨损害的非常少见[5]。本例患者M蛋白<30 g/L,胸骨活检提示浆细胞瘤,临床上无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贫血表现,受累与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值为18.6,MRI检查未见明显骨质破坏,PET-CT提示胸骨骨质破坏范围较大伴有代谢增高,但是胸骨骨髓形态细胞学、流式细胞学及活检均未检测到明显单克隆浆细胞,故不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最终诊断为意义未明的MGUS合并POEMS综合征。

目前尚无针对POEMS综合征的标准疗法,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蒽环类药物、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ASCT。由于疾病的罕见性,缺乏大型临床试验,目前发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例报告及临床回顾性研究等方面。具体哪一种方案为POEMS综合征患者的最佳一线治疗尚不清楚。

来那度胺具有显著的抗VEGF和抗浆细胞作用,能迅速降低患者血液学和神经学指标、减轻其临床症状;在治疗POEMS综合征方面,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证实[6]。一项临床回顾性研究显示,12例患者接受低剂量来那度胺治疗后,血液学总体缓解率为77%,VEGF反应率为91%[7]。Royer等[8]报道了接受来那度胺治疗的20例POEMS综合征患者,其中13例患者获得CR,5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此外,在接受ASCT治疗前,应用来那度胺治疗可预防植入综合征[9]。

近年来,硼替佐米也被尝试用于POEMS综合征的治疗,且取得较好的疗效[10]。He等[11]报告了20例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方案的患者,血液学缓解率为76.5%,VEGF缓解率为88.2%。但硼替佐米仍有加重患者神经损害可能性。伊沙佐米目前主要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与硼替佐米相比,伊沙佐米具有更好的组织渗透性。我国的一项临床对照研究表明,伊沙佐米对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是有益的,且附加毒性更小[12]。目前尚无关于伊沙佐米治疗POEMS综合征相关的报道。由于伊沙佐米给药方便,神经毒性较小,我们选择了伊沙佐米联合化疗后进行ASCT治疗,本例患者疗效评价达到CR,这为伊沙佐米治疗POEMS综合征提供了积极的临床证据。

ASC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OEMS综合征的有效手段。Yu等[13]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中,2010年、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3个时间段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0%、85.4%和92.2%。目前,尚无关于POEMS综合征患者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后OS和PFS的报道。伊沙佐米联合ASCT治疗可能是治疗POEMS综合征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来证实。

猜你喜欢
佐米伊沙轻链
理发店
伊沙:美片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抗偏头痛药物佐米曲普坦相关杂质的合成
白桦生北国
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梦(229)
硼替佐米对淋巴瘤细胞中SHP-2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