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评价

2024-05-03 13:00刘旭春姚羽付晓丽王丹张玲变周晓溪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生产工艺

刘旭春?姚羽?付晓丽?王丹?张玲变?周晓溪

摘要:目的 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95批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进行检验,并与往年的两次国抽结果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本品的质量状况。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95批次样品全部符合规定。原料为冷冻干燥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在碱度、有关物质、水分、含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碱度相对较低,含量(按无水物计算)相对较低,杂质量、水分相对较高。探索性研究表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放置,随着时间的增长,原料为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颜色加深,杂质增大;而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颜色和杂质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总体质量较好,采用溶媒结晶工艺为原料的产品质量相对更优,原料是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评价;生产工艺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志码:A

Quality evaluate of amp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mp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Methods The quality of this product was assessed by conducting tests on 95 batches of samples using both the statutory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exploratory research methods. Additionally, the product's quality was reviewed by comparing its results with three national random drug testing outcomes over a period of time.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tatutory standards, 95 batches of samples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alkalinity, related substances, water and the content of samples between freeze-drying and solvent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The alkalinity and content calculated by anhydrous substance of freeze-dried products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impurities and moisture of freeze-drying products were relatively hig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accelerated test, the exploratory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lor of raw materials with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 was deepened and the impur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However, the color and impurity of the products changed little in the process of solvent crystallization. Conclusions The quality of amp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was generally of good quality.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using the solvent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as the raw material was relatively bette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raw material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Key words Amp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Quality evalu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氨芐西林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1-2]。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由氨苄西林钠无菌原料直接分装得到。目前,氨苄西林钠原料和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氨苄西林钠原料的生产工艺包括溶媒结晶法和冷冻干燥法,其生产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已受到关注 [3-4]。

2022年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被列为国家药品抽检品种。本文依据现行质量标准检验并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国内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分析,并对2009、2011和2022年的抽检结果进行纵向比较,探讨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明确提高产品质量的方向。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戴安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多利斯CPA225D电子天平(Sartorius);梅特勒V30水分滴定仪(Mettler Toledo);戴安U3000/QE液质联用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Agilent 6890N气相色谱仪(Agilent);Malvern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Malvern Panalytical));超纯水机(ELGA)。

1.2 试药

氨苄西林对照品(批号:130410-201908,含量:85.6%)、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批号:130618-201202)、头孢拉定(批号:130427-201708)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钾、冰醋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9个生产企业的95批次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均为2022年国家药品抽检样品,涉及19个批准文号和2个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3372021)。其中,原料为冷冻干燥工艺的样品有15批次,溶媒结晶工艺的有80批次。

2 试验方法

2.1 法定标准检验

按照法定标准[5-6],对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进行检验。主要项目包括有关物质、碱度、水分、含量测定等。

2.2 探索性研究

根据法定检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文献检索[7-13]、

企业调研等,对产品的杂质谱、原料药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加速稳定性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

2.2.1 杂质谱研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3372021为制剂企业Z1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执行标准,参照此标准并结合国内原料多来源的实际情况,通过筛选色谱柱、调整流动相比例等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进行优化。

采用Waters Spherisorb ODS2色谱柱(4.6 mm×

250 mm, 5 μm);流动相见《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氨苄西林钠项下,先以流动相A-流动相B(84:16)等度洗脫,待氨苄西林峰洗脱完毕后立即按表1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柱温为30 ℃;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进样体积为20 μL。

2.2.2 原料药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选择4家不同企业的氨苄西林钠原料各1批,①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测定样品的晶型;②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61,测定上述原料中的残留溶剂;③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73,测定样品中残留的2-乙基己酸;④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982,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的粒度分布进行测定。⑤选取不同原料来源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3372021,测试其复溶时间。

2.2.3 加速稳定性试验

选取4家不同企业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共6批,于温度40 ℃、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放置,分别于0、20、40和60 d进行测定,比较其性状、水分、溶液的颜色、碱度、杂质等的变化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

按照现行法定标准检验,95批次样品均符合规定,合格率100%。

3.1.1 有关物质

对95批次样品测定结果进行统计,氨苄西林闭环二聚体的量为0.24%~3.10%,其他总杂质的量为0.49%~3.23%。按原料工艺比较样品中的杂质量,冷冻干燥工艺样品闭环二聚体的量为1.50%~3.10%,其他总杂质的量为1.04%~3.23%;溶媒结晶工艺样品闭环二聚体的量为0.24%~1.16%,其他总杂质的量为0.49%~1.45%。冷冻干燥工艺样品闭环二聚体和其他总杂质的量明显大于溶媒结晶工艺样品。

3.1.2 碱度

95批次样品的碱度在8.79~9.64之间。按原料工艺比较样品的碱度,冷冻干燥工艺样品的碱度为8.79~9.24,溶媒结晶工艺样品的碱度为9.33~9.64,冷冻干燥工艺样品碱度明显低于溶媒结晶工艺样品。

3.1.3 水分

采用费休氏法测定,95批次样品的水分为0.04%~1.28%。按原料工艺比较样品的水分,冷冻干燥工艺样品的水分为0.80%~1.28%,溶媒结晶工艺样品的水分为0.04%~0.24%,冷冻干燥工艺样品水分明显高于溶媒结晶工艺样品。

3.1.4 含量测定

95批次样品按无水物计算,含量在86.01%~93.71%之间;按平均装量计算,含量在95.67%~106.29%之间。按原料工艺比较样品氨苄西林(按无水物计算)的含量,冷冻干燥工艺样品的含量为86.01%~90.91%,溶媒结晶工艺样品的含量为88.49%~93.71%,冷冻干燥工艺样品含量(按无水物计算)明显低于溶媒结晶工艺样品。

3.1.5 质量纵向比较

按法定标准检验,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的合格率从2009年的98.61%到2022年的100%,质量呈现向好趋势。其中,产品的水分和杂质量明显下降,含量明显增高(表2),说明该品种关键质量指标的控制水平显著提升。

3.2 探索性研究结果

3.2.1 杂质谱研究

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有关物质系统适用性溶液的基础上增加系统适用性溶液2(原系统适用性溶液命名为系统适用性溶液1)。系统适用性溶液2为样品经过热破坏定位杂质O[6],使氨苄西林闭环二聚体和杂质O峰的分离度大于1.5,典型的色谱图见图1。

通过优化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共检出19个杂质(图2),杂质确认情况详见表3。

其中,3、8、10、13、17号杂质与氨苄西林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比较,分别对应为氨苄西林噻唑酸、2', 5'-二酮哌嗪-2(R)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开环二聚体、氨苄西林闭环二聚体、氨苄西林开环三聚体;4号和14号杂质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YBH03372021有关物质系统适用性溶液1、2的色谱图分别确认为氨苄西林噻唑酸和杂质O(命名参照YBH03372021,结构式见图3)。

3.2.2 原料药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1)晶型研究    4家不同企业的氨苄西林钠原料X-射线衍射图有明显差异(图4)。A1企业和A2企业的氨苄西林钠均为结晶性粉末,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显现有多个特征衍射峰,且图谱基本一致;B1企业和B2企业提供的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氨苄西林钠,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均无明显的衍射峰,为无定型粉末。

(2)残留溶剂    原料中的残留溶剂均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861规定的限度范围内。B1和B2两家企业冷冻干燥工艺的氨苄西林钠原料均未检出异丙醇,A1企业、A2企业的最大残留溶剂分别为正丁醇和异丙醇(表4)。

(3)2-乙基己酸    2家溶媒结晶工艺的氨苄西林钠原料药检出2-乙基己酸,A1企业的量为0.18%,A2企业的量为0.28%;2家冷冻干燥工艺的氨苄西林钠原料因生产过程中未用到2-乙基己酸,均未检出。

(4)粒度分布    B1和B2企业为冷冻干燥工艺,原料粒径相差较小;A1和A2企业为溶媒结晶工艺,原料粒径相差较大,A2企业的粒径明显比A1企业的大(表5)。

(5)复溶时间    冷冻干燥工艺样品的复溶时间明显较短。溶媒结晶工艺样品中,来自A1企业的原料药复溶时间更长。A2企业的原料粒径更大,复溶时间反而较短,可能是粒径较大能避免药品加水后的粘连,减少其复溶时间(表6)。

通过对95批次样品的碱度、水分、杂质、含量等测定结果和原料药生产工艺等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原料药生产工艺与样品的碱度、水分、杂质、含量(按无水物计算)等均显著相关(P<0.01)。说明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是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3.2.3 加速稳定性试验

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检测样品的性状、水分、溶液的颜色和碱度,按优化后的色谱条件检测样品有关物质。结果显示,样品的碱度和水分无明显变化;性状和溶液的颜色变化与原料工艺相关(表7),原料为冷冻干燥工艺的样品变化明显,溶媒结晶工艺的样品变化较小。

进一步比较样品中闭环二聚体及其他总杂质的变化趋势,二者均呈现增大趋势(图5)。其中,原料来源为B1和B2企业的样品增大趋势更加明显。可见,原料为溶媒结晶工艺的样品较冷冻干燥的更稳定。

通过对3年国抽结果的纵向比较发现,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生产工艺中,质量及稳定性最差的喷雾干燥工艺已被淘汰,冷冻干燥工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下降,质量及稳定性最好的溶媒结晶工艺所占的比例大幅增长(图6)。

4 结论

本次国家药品抽检结果显示,国内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总体质量较好,合格率100%。

通过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发现,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原料药生产工艺不同,制剂质量存在差异。溶媒结晶工艺的产品水分和杂质量均小于冷冻干燥工艺产品,且稳定性也优于冷冻干燥工艺的产品。

通过纵向比较发现,氨苄西林钠原料药生产工艺有大幅改进,喷雾干燥工艺产品已被淘汰,冷冻干燥工艺产品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下降,质量及稳定性较好的溶媒结晶工艺产品所占的比例大幅增长。

参 考 文 献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23): 2026-2056.

岑海燕, 吴建国, 陈燕, 等. 老年性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诊治现状[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3, 44(6): 379-382.

周晓溪, 李青翠, 郭景文, 等.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质量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1, 31(5): 875-878.

李一兰, 周晓溪, 姚羽, 等.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质量评价[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 44(3): 295-29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2020年版二部).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137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S]. YBH03372021.

胡昌勤. 对抗生素药品评价性抽验基本思路与方法的思考[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3, 38(1): 1-11.

周晓溪, 郭景文, 郑台, 等.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与其生产工艺的相关性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3, 33(3): 486-48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S]. YBH01412022.

薛晶, 尹利辉, 邹文博, 等. 生产工艺对氨苄西林钠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物杂志, 2011, 46(23): 1833-1839.

黄婕, 滕钰, 徐洪, 等. 國产氨苄西林胶囊质量评价[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 43(3): 296-302.

石秀梅, 朱全让, 王希敏, 等. 氨苄青霉素钠合成的研究[J]. 山东科学, 1990, 3(1): 55-58.

黄小璧, 李子熊. 氨苄西林质量分析[J]. 广东药学, 2004, 14(2): 23-25.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生产工艺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水溶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耐热钢生产工艺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不同栽培措施对党参药材化学质量的影响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