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推拿治疗痰湿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理论研究

2024-05-04 03:55吴文玉蓝婉宁詹少锋
陕西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水湿痰饮中焦

吴文玉,蓝婉宁,吴 鹏,王 凯,詹少锋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事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受高压血流动力学影响,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脏长期承受高压负荷,引起心脏功能异常。此外,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则可引起重大脏器功能出现严重甚至不可逆的影响,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如脑血管意外、心腔增大、心脏衰竭、肾脏功能衰竭、眼底动脉硬化等[2]。因此,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血压划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指血压超出正常范围,但病因尚未明确,且无明显诱因所致的血压升高[3]。继发性高血压则是在发生了心脑血管等相关病变之后导致血压升高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重,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4]。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本病发生机制、疾病进展方向的认识尚处于低水平,高血压诱因不能很好的避免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5]。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丰富多样,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6]。

中医认为,阴虚阳亢、痰湿中阻、气血不足、瘀血阻窍等均可引起眩晕,尤以痰湿中阻证最为多见[7],其基本病机在于饮食不调、情志不畅等导致内生痰湿,脾胃虚弱,脾失健运,风痰交阻,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从而诱发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祛痰健脾之法是治疗痰湿中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的根本大法。

脏腑推拿治疗眩晕理论是基于脏腑推拿直接作用于人体腹部之处,《厘正按摩要术》:“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其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8]。通过作用于腹部,可直接健运脾胃。

1 高血压眩晕发生机制

古代医典未有高血压眩晕病名的详细记载,根据临床表现的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甚则跌扑等症状,可将其归类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逆乱是眩晕发生的基本原理,风、火、痰、瘀、虚致清窍不利,发为眩晕[9]。历代医家对眩晕之病机皆有不同论述,其病名相关记载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肝病头目眩,胁支满”[10]。肝之为病可诱发肝风内动引触眩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卫气》则言:“上虚则眩。”清气不升,精血无法濡养脑窍,故发为眩,正如《灵枢·海论》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11]。《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风头眩者,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12]。血气亏虚,腠理不固,外风由此入里,侵头身入脑络,引发眩晕,故虚症与风邪可相互联系,相互作为致病因素引发本病。痰饮是水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与肝、脾、肾、三焦等脏腑密切相关,痰饮致病,变幻莫测,可滋生各种疾病,正如汪昂《汤头歌诀》所言:“百病皆因痰作祟”[13]。张仲景首次提出痰饮可致眩晕,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14]。素盛今瘦之人,在肠间可闻及沥沥水声,痰饮内停于下焦,膀胱气化不行,水湿泛滥,水气上冲,肚脐之下有悸动感,甚则呕吐涎沫、肢体颠倒、头眩,故以五苓散温阳化气,以利水湿散去,不至上犯颠顶,眩晕自止。《素问》:“诸逆冲上,皆属于火”[10]。火性炎上,体内火邪亢盛之时,易耗气伤津,肢体失于津液濡养,清窍失养则可眩晕;火为阳邪,易炼津成痰,痰浊上蒙清窍亦发为眩晕;或五志过极化火亦可动风,风动则眩晕发作,因此火邪致病亦可眩晕。《证治准绳》:“夫人伙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15]。忧思过度、肝气郁结,瘀血内生在体内阻滞经脉或瘀血停于脑窍,则气血运行受限难以上充于脑,脑窍不养,新血不生,清阳不升,清窍不充,于是发为眩晕。因此,眩晕的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风、火、痰、瘀、虚这五个主要方面,这些因素主要涉及肝、脾、肾等脏腑,特别是与脾、胃有着紧密联系。

2 高血压眩晕从痰论治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血压若长期未降低,一方面可导致肾、脑、心等脏器发生结构损害,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16]。另一方面,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则可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诸如心悸、眩晕等,可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眩晕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属于常见并发症,眩晕的反复发作不仅会引起血压波动,而且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无可挽回的危害[17]。

痰饮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狭义的痰饮指肉眼可见的痰,而《金匮要略》则将其进一步划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种类别,其中痰饮最为常见,是临床中最重要的一类病证。金元以后根据痰饮形状、痰饮位置、痰饮的致病原因进一步细分,质地较为清稀者为饮,饮发生的部位相对局限,多停留在病变所在部位,致病原因多为寒邪入侵、气滞血瘀。因此,温化脾胃为主要治疗手段。痰多呈稠浊之态,其部位变幻多端,因此有“百病皆为痰作祟”之谓,多因热邪所致,导致津液灼烧,还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但均不影响痰之产生和转化。五脏损伤均可发病,但治疗重点在于运脾顺气降火。在疾病表现方面,痰液常呈现出头晕目眩、神志不清、瘰疬、痰核;水湿则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饮证则以咳喘、闷胀、浮肿等症状为主。痰湿乃脾胃运化不利之产物,脾胃亏虚则痰湿内生,痰湿阻滞中焦,清阳不得升,浊阴不得降,中焦为全身气机之枢纽,阴阳不调之时,则气血运转失调,气血上犯于脑,发为眩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眩晕证治》提出:“喜怒忧思,致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随气上逆,伏留阳经,亦使人眩晕呕吐”[18]。情志的变化可导致人体津液输布排泄失常,扰动神府,化为眩晕,所以在治疗高血压伴随眩晕之时也同时可考虑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做眩”[19]。眩晕的根本原因在于痰湿滞留体内,所以在治疗眩晕的时候也应考虑痰湿因素。《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14]。虞抟《医学正传·眩晕》曰:“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指出治疗眩晕应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也应相应变通治疗方法[20]。临床中高血压常与眩晕同时并见,出现心悸、呕吐、颈项肌肉紧张、麻木及走路踩棉花样感觉[21]。

现代医家从痰论治高血压眩晕者不胜枚举。李平教授善运用利水渗湿、健脾化痰、通窍止眩之法治疗痰湿蒙窍型高血压眩晕,治疗常以泽泻汤合二陈汤为主方,其中泽泻汤由泽泻、白术构成[22]。该方起源于东汉时期的《金匮要略》,如“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其方构成精妙,用药配比精确,自问世以来传承已有千年历史[14]。后世各种医学典籍收录引用本方,并以原方或加减方的形式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历代医家视作治疗痰饮、眩晕等疾病的有效方剂[2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鸿教授认为,痰饮水湿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因素,指出痰饮水湿与脾胃功能失常关系紧密,脾胃被视为后天生命的基础,乃气血津液生化之起点,亦是身体气机运转的关键节点,对维持机体脏腑阴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24]。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与胃相表里,若饮食偏嗜、过食肥甘厚味及过度劳累导致脾胃中焦运化功能异常,气机运行不畅,长此以往体内水湿积聚,形成痰,这些痰气和血液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受阻。若病变处于上焦,可出现头晕、眼花、头痛等眩晕症状;中焦会有恶心、呕吐;下焦则出现水湿停滞导致的水肿,而血压的异常变化是这些症状的外在表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段海辰教授亦认为,由“痰浊”引发的高血压眩晕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相关,饮食失节则脾胃受损,脾胃功能失调则导致湿气积聚成痰,脾土亏虚,肝木则易陷,肝木下陷则肝气郁结,肝郁则易生风,段海辰教授认为这一阶段常有虚实并存的现象,表现为肝风痰浊的证型,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准则[25]。

3 脏腑推拿化痰之理

脏腑推拿亦被称为腹部推拿,通过作用于腹部而治疗疾病,是外治手段。脏腑推拿与中医传统推拿密不可分,是在中医传统推拿的基础上适当增减,结合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衍生出的一种以腹部脏腑为主要治疗对象的新型自然疗法[26]。通过调理腹部脾胃脏腑,可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27]。

我国古代医书中有大量关于脏腑推拿的相关理论与操作技术的记载应用。《素问·举痛论》首次出现脏腑推拿的描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葛洪的《肘后救卒方》中首次提出“抄腹法”以治卒腹痛[28]。腹部是人体经脉的汇聚之地,脏腑推拿的作用在于靶向腹部奇经八脉中的冲、任、带脉,运用揉、按、运、推等手法施术于特定穴位,以斡旋气机,调节畅通人体一身之经脉气血,使经气通顺、气血和畅,在调理中焦方面,脏腑推拿具有显著功效[29]。脏腑推拿可在腹部施加作用,调整脏腑经络、平衡气血阴阳,从而在疾病、预后、养生等方面发挥作用。

脏腑推拿可健运中州,中焦脾胃主运化水湿晦浊之物,在局部施以一定手法,激荡中焦气血运行,带动阻滞于局部的气血,壅遏之痰湿、水饮皆可化去。

4 小 结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不良反应、药物依赖性等问题日益突出。脏腑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脏腑推拿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缓解高血压导致的眩晕。深入探讨脏腑推拿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猜你喜欢
水湿痰饮中焦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好事近·中秋感怀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