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提升国际传播力
——以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关于第32届世客会报道为例

2024-05-06 16:54彭雪英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客家人赣州赣州市

彭雪英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媒提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其中“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023年11月7日至9日,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以下简称第32届世客会)在江西赣州龙南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盛会,吸引了全球目光。赣州市融媒体中心紧紧抓住这一重大事件,整体谋划、系统安排,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直播、短视频、H5等新手段及5G、VR等前沿技术,整合资源、全媒发力,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

一、从纸端到指尖,策划全程让数字应用“站C位”

世客会是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盛会之一,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赣州曾于19年前举办过第19届世客会,第32届世客会在赣州龙南召开,是世客会自1971年创办以来,首次在县一级举办。本着“立足赣州、解读客家、面向世界”的原则,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始终让数字应用“站C位”,有重点、有节奏地推出宣传报道。

(一)码上阅读,纸指联动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现有报、网、屏、台、端、微、抖等7种媒介23个传播平台。针对第32届世客会宣传,中心在2023年初就六易其稿,制定宣传方案,明确50多项策划选题、12个专题专栏等,全媒联动,实现纸端指尖互联、大屏小屏牵手。

2023年初,《赣南日报》增设“文化·客家”版面,设置客家渊源、客家味道、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栏目,至世客会结束,共推出43期。2023年2月21日起,《赣南日报》一版、赣州电视台、客家新闻网、“赣南红”App等平台同步推出开幕式倒计时,营造浓厚盛会氛围。2023年3月,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同步刊登“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喜迎第32届世客会专题报道”稿件,共发稿700多篇(次)……一篇篇报道、一个个专栏,内容丰富、精彩呈现。在平台各放异彩的同时,做到媒体联动、整体发力,在报纸、电视等平台放二维码,在客户端、微信等页面加链接,形成全媒营销宣传。

(二)创意手绘,一卷千年

突出重点、精心策划。盛会期间,赣州市融媒体中心重磅推出《客家音·桑梓情》H5“全息报纸”,带着受众从平面纸媒进入“可读、可视、可听、可互动、可分享”的全息世界,满足了受众对信息阅读的多维度需求。

页面用手绘融合长卷形式铺展,手绘了章贡区和赣州17个纯客家县的标志性建筑等客家元素,内容有客家民系之南迁路上赣州聚客、客家摇篮民系形成,客家文化之有形文化、无形文化、传承客家文化等方面,通过H5的方式,内嵌VR、航拍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等元素,展现一代代客家人在赣州这片热土上开拓耕耘,让客家文化成为赣州独具一格的名片的历史长卷。“全息报纸”推出仅三天,阅读量就超过110万,评论和点赞超10万条。

(三)面向海外,双语传播

做好国际传播,需面向世界,做到双语甚至多语传播。为此,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一手抓活动,借助央媒力量向世界讲述客家故事、传递赣州声音;一手加强精品创作,实现双语传播。

2023年8月,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与经济日报社合作,面向全球共同推出“客家摇篮·多彩赣州”微视频征集活动,两个月内,收到1000多条微视频作品。评奖结束后,优秀微视频作品转换成双语作品,在中国经济网、视觉中国等平台展播,20多个国外平台进行了同步推送。

加强自身内容创作,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客家民俗 传承记忆》《客家美食》《客家围屋》系列短视频及《客家摇篮Hakka Cradle》中英文海报等极具赣州特色的国际传播融媒双语精品。

二、从交互到交流,内容生产让数字叙事“能共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解放思想,着力在国际传播议题的设置、话语的叙事等方面下功夫,找到世界客家人的交互点,实现在共情交融中有“说不完的故事”。

(一)立足客家,注重交互

赣州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市95%以上是客家人,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凭借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从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客家族群入手,找到客家人的共同关注点和情感共鸣点,建立交互基点。

《客家摇篮拍客家》百版图文报道正是基于此而付诸实施的。2023年初,赣州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客家摇篮拍客家”大型系列报道,并成立工作专班,内容分为寻路、城迹、古建、民居、民生、民俗、人文等七大篇章,每个篇章有若干个整版报道。版面于2023年2月21日推出第一期,至当年11月7日100期刊登完毕。整个系列报道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浓缩了赣州客家文化的精髓,展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协作的精神风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许多读者找到融媒体中心声称要专门收藏这100个版面的报纸。此外,特别策划的万字之文《饱蘸赣水研春墨 “客家摇篮”绘新图》于开幕式当天推出,因其客家人历史上五次大迁徙、客家精神的阐释等内容,引起世界客家人共鸣,刊发当天阅读量达10万+,近百家媒体转发。

(二)空间开放,实时交流

新闻传播找到交互点后,就需建立内容生产中顺畅的、实时的交流。传统媒体时代,叙事的创作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是“生产到接收”的单向关系,受众往往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在“Z世代”,内容传送包含多个网络节点,这些节点之间既没有先后顺序,也没有等级之分,是流动的、全开放的。

在“客家摇篮拍客家”百版图文报道中,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便采取开放的制作思路,每刊发一个系列前,运用各种平台向社会征集创作素材,也邀请摄影爱好者、作家协会成员参与到信息采集与内容创作中。从信息生产者的系统设计到界面呈现,再到受众反馈、参与,整个交互行为贯穿于数字叙事的各个环节,构成一个实时互动的开放场域。

(三)话语共情,情感交融

从逻辑角度来讲,找到交互点、建立交流渠道,都是为顺承而来的共情叙事服务的。

国际传播中,故事讲得共情,才能打动不同国家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一句“亻厓(ngái)系客家人”的方言,牵动着世界客家人的心。宣传报道中,赣州市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亻厓(ngái)系客家人”这一“故事原型”搭建故事结构,结合客家人文、历史、风俗等符号的选择与调适,用共情的叙事方式,找到文化脉络之间的共通之处。

其中,客家美食、客家歌谣的系列报道就是一次成功的共情叙事实践。客家擂茶、艾米馃、萝卜饺、豆管子等美食的图文、视频一经刊播,便成为全球客家人共同的味蕾记忆;客家歌谣、客家山歌的传唱,也成为世客会期间最为活跃的互动节目。这些内容链接,引起全球客家人争相转发分享,成为会议期间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269个客属社团、2000多名嘉宾热议的新闻话题,这便是共情的力量。

三、从全国到全球,融通中外让数字传播“走世界”

树立数字化思维,推动国际传播,还应拓展数字传播渠道,系统性地运用国内国际平台,实现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第32届世客会宣传期间,赣州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内容为王和渠道制胜相结合,主动进网用网,运用各类数字平台,拓宽国际传播渠道,推动更多内容通过互联网发声。

(一)资源整合,国内一盘棋

这不仅是一次盛会,更是一次推介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的难得契机,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负责同志任组长,调动最优力量、运用最强技术、整合最大资源,做好宣传报道。除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所属的21个宣传平台以及市内20个县域融媒体中心,还主动积极邀请中央、省、市级媒体,以及客家圈、客家古韵等50多家自媒体“入列”,形成宣传大合力。

全国媒体聚焦,赣州火出圈。这届世客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把笔和镜头对准赣州,聚焦“客家摇篮”,展现客家儿女的精神风貌。据不完全统计,仅会议期间三天,中央主要媒体、主要网络媒体,省主要媒体和大湾区媒体刊发世客会稿件200多篇(条)。

(二)统筹谋划,全球一张网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用好内、外两个端,凝聚合力。内端充分用好客家新闻网,网站于2023年3月1日全新改版,开设手机端浏览互动,专设“客家”“新闻”双首页,将世客会“搬”到网上。本届世客会的标识、主题音乐、宣传视频、吉祥物等元素齐全展现,让世界各地网友在线全程参与本届世客会。活动期间将“客家”首页更名为“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全球网友点击进入后,宛若来到世客会现场。

外端充分运用好海外平台,加强与海外社交平台对接联系,让《客家美食》《客家摇篮Hakka Cradle》等融媒双语精品在海外社交平台轮番推送;派专人负责#天下客家一家亲#话题互动,24小时在线不断网;在海外客家华人社群推送客家历史文化和世客会等相关内容。

外媒报道,世界瞩目。据统计,世界日报、国际日报、美国亚省新闻网、日本中文导报等500余家海外媒体纷纷聚焦第32届世客会,推出了系列相关稿件。

(三)火力全开,直播一体化

第32届世客会,11月7日、9日分别有一台晚会,为欢聚联谊的重头戏。为此,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成立由37人组成的直播工作组,采用“网络直播+电视直播”方式,面向全球观众直播晚会盛况。

经过前期筹备沟通,开幕式文艺晚会和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晚会由央视4套所属新媒体、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社客户端以及江西省市县三级等200多个新媒体平台联动直播,同步向海内外客属团体协会、乡贤、客商、专家学者等推送直播链接。“两台晚会”点击观看人次分别突破2.1亿、8000万,网民跟帖好评如潮!与会嘉宾表示:“本次高质量宣传、高水平直播无可挑剔,无论是流畅度、清晰度,还是互动活跃度,都令人难以忘怀。”

以办会为纽带,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第32届世客会筹备以来,江西赣州共签约项目76个,签约金额超千亿元。

结语: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第32届世客会宣传报道,通过寻找共同基点、制作共情内容、架设共融渠道,推动媒介产品和信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更加平衡、自由、多元地流动,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对话,是地市级主流媒体运用数字思维和技术,做好国际传播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客家人赣州赣州市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客家人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市通联站站长——钟宗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