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讲述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评三门峡日报“天鹅回家”系列报道

2024-05-06 16:54胡文超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天鹅白天鹅系列报道

胡文超

精描人鸟和谐,观照生态之美。在一年一度的“白天鹅旅游季”到来之际,河南《三门峡日报》策划刊发了一系列报道。首先是2023年10月11日至10月23日,在一版醒目位置刊发一组七篇的“天鹅回家”系列报道,讲述三门峡迎接天鹅迁徙回归的期盼之情和准备工作,展现了人鸟和谐的相互眷恋,折射出三门峡近年来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

三门峡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天鹅之乡”,由于生态环境优越且与大天鹅生活习性相适应,是我国最大的大天鹅越冬栖息地,每年冬季都吸引着大批游客,一年一度的“白天鹅旅游季”多年来不仅是三门峡市重要的文旅品牌活动,也是三门峡日报每年初冬季节的报道重点。

如何在每年例行的报道中呈现新意,是我们新闻报道特别是季节性报道的难点。《三门峡日报》这组“天鹅回家”系列报道,推陈出新,呈现出较好的新闻性和可读性,称得上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突出细节 增添新闻魅力

这组“天鹅回家”系列报道,刊发于天鹅即将抵达三门峡越冬之际,一边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到的信息进行畅想和描摹,讲述天鹅的回家之路,一边介绍了三门峡迎接“天鹅回家”的准备工作,回顾了三门峡市民与天鹅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

“10 月7 日晚他通过监测信号获悉已有大天鹅进入中国境内时,喜不自禁”“它们多选择夜间迁徙,平均飞行时速为60公里”“有一只大天鹅连续14年都飞临三门峡越冬……有些大天鹅夫妇会带着幼鸟一起迁徙到三门峡”“在景区湖中栽植荷花、睡莲、芦苇、香蒲、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为大天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协调周边亮化单位对亮化设施进行调整”“选用的卫星跟踪器目前主要为背负式,重量为22克至30克,仅占大天鹅平均体重的0.2%至0.3%”……

这组报道以扎实采访为基础,在围绕主题充分展开的同时,体现出记者对各种细节的关注和运用。从首次进入中国境内时间、天鹅飞行时速、连续14年迁徙,到栽种植物、调整灯光等迎接回家所做的食物、环境等准备工作,以及留守天鹅的繁育,天鹅环志佩戴、积累了30余万条卫星数据等,再到最后“10月19日下午,4只白天鹅翩然而至,停落在三门峡黄河公园芦荡烟雨湖”,这些由时间、数字、典型特例展现的细节,让读者对天鹅回家之路串联起较为清晰的印象,对这里发生的天鹅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让三门峡生态建设成就的公信力更上层楼。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洋溢着让报道鲜活起来的魔力,值得深入挖掘。

彰显温度 讲好天鹅故事

除了细节,这组报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天鹅的关爱,让读者感受到别样的温度。

讲述根据卫星跟踪器研判天鹅行程时,因为“10月8日早上点位不动”,分析天鹅“有时也会降落打盹儿,停歇之后,继续启程……”。提及一对留守天鹅繁育后代,“它们衔来柔软的草修筑窝巢,雌鹅孵卵,雄鹅警戒、觅食,驱赶寻衅的邻居……”讲到科研人员无比宠爱这些天鹅,但仍希望“这些天鹅宝宝今年可能会飞走,飞翔是它们的使命”。

还有一些讲述白天鹅生活习性的段落,“太阳逐渐滑向山后,宽阔的湖面荡漾着清波,白天鹅一家吃饱晚餐,登上环岛,天鹅妈妈用柔软的脖颈触摸孩子的脸,呈现出安谧、和平的优美神态”,以及“秋阳暖融融,安宁静谧的湖水让这些归家的孩子纷纷进入梦乡,它们都把脖子弯成一个圆圈,嘴喙抵在翅膀下,远看如珍珠般镶嵌在苍龙湖上,一阵阵暖风吹来,它们的身体随微波轻轻摆动”,对天鹅的珍重喜爱之情自然流淌,让读者倍感温馨。

有细节、有温度,是这组报道的最大亮点。

因地制宜 用心用情讲述

作为季节性报道,而且为即将到来的“白天鹅旅游季”预热的报道,难免遇到新掌握的采访材料不足以支撑整个系列报道的情况,这组报道通过散文化的叙述,巧妙化解了这个难点。其中,第一篇《大天鹅的回家之路》、第三篇《生态奇迹 赋予黄河最美的景色》、第七篇《万里层云“故人”归》,不少段落笔触细腻,接近文学创作,第四篇《环志,为大天鹅戴上“身份证”》、第六篇《一泓湖水 三种天鹅在此上演“老友记”》则稍接近科普散文。

前者例如,“是数以万计的天鹅不远万里依时而来,是人与天鹅咫尺之间的和谐共生,是野生大天鹅一次又一次成功繁育……”又例如,“晚秋的天鹅湖畔,芳草萋萋,灌木茂密。青龙湖蓬松婆娑的芦苇荡里,晃动着一对天鹅的身影……天鹅有多美,湖水就有多美。湖水有多美,天鹅的爱情就有多美”,还有“在三门峡这方它们所眷恋的乐土上,它们享受阳光和美食,舒展爱情的枝条,践行对生命的承诺——自由地爱,自由地活”。

后者比如在介绍给天鹅佩戴的卫星跟踪器时,介绍了规格、重量、佩戴方式、如何发挥作用,还强调佩戴时要“最大限度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大天鹅出现过多应激反应而受到伤害”。

在用心用情的散文化讲述中,报道自然而然地回顾了以往白天鹅与三门峡的动人故事,如三门峡白天鹅繁育工作和2017年、2020年两次奔赴异地救助佩戴环志的白天鹅的事迹,这些故事帮助新采访的讯息一起支撑起整个系列报道却不显突兀。

融媒缤纷 发挥矩阵效应

在这组“天鹅回家”系列报道的同时,三门峡日报以及所属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客户端等网络新媒体,百花齐放,以缤纷多彩的形式进行了集中报道,以充分调动全域全员的积极性,参与到“白天鹅旅游季”的各项活动之中。

其中,《三门峡日报》于10月27日、11月1日先后刊发摄影图片《“天鹅之城”景美如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示蓝天碧水与高楼相映的现代城市的生态之美。10月27日转发了新华社于前一天播发的通讯《“天鹅之城”三门峡“扫榻”相迎越冬天鹅》。11月1日、3日刊发短评《今冬,“天鹅之城”与你有约》《让白天鹅成为三门峡的幸福鸟》。

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除了转发纸媒的报道,还开设了以图片形式展示天鹅优美身姿的新栏目《冬季来三门峡赏天鹅》,目前已刊发4期;同时图文并茂、持续跟踪,刊发《发布倡议书 保护白天鹅》《白天鹅“先头部队”回家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现身天鹅湾》《我市迎来4只越冬大天鹅》《我市越冬白天鹅已超200只!》等十余篇报道。

三门峡日报新媒体视频报道,早在10月9号就策划推出了“迎接天鹅回家”系列视频的第一期《又是一年秋风凉,三门峡期待大天鹅回家》。截至目前,共发布迎接天鹅的各项准备、宣传科普天鹅相关知识、讲述天鹅回家之路以及广大群众、摄影师、鸟类爱好者与天鹅和谐相处等相关内容的视频17条,并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多平台分发,其中策划的“迎接天鹅回家”系列视频共6条,播放量达60万+。

这一系列报道,形成了很好的矩阵效应,让“天鹅回家”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结语:

三门峡日报围绕“天鹅回家”,以系列报道为主,融合新媒体,多渠道集中报道,效果凸显。其中,“天鹅回家”系列报道克服了季节性报道的难点,守正创新,突出细节和温度,结合各部门所做的准备工作,以散文化的语言精心渲染氛围、巧妙运用材料,为迎接“白天鹅旅游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一系列报道,彰显了三门峡为迎接白天鹅付出的心力物力,体现了三门峡坚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

猜你喜欢
大天鹅白天鹅系列报道
守候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三门峡市黄河公园大天鹅日间越冬行为研究
三湾黄河湿地:一群大天鹅在湖面振翅起飞
我的白天鹅
我的白天鹅
桃花源里的白天鹅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