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党媒 须为构建和谐边疆鼓与呼

2024-05-06 16:54杨元元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基诺族基诺边疆民族

杨元元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相比,大多属经济不发达、生产生活相对落后的地方,而且多与外国接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明显增长,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等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千方百计地插手和利用边疆民族地区一些暂时的困难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少数不良现象等,制造矛盾,激化矛盾,给边疆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隐患。因此,构建和谐稳定的边疆民族地区,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促进边防的巩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党报,有义务、有责任为构建和谐边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笔者以为,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鼓励勤劳致富、倡导互助友爱、引导乡风民俗,是边疆民族地区党报在为构建和谐边疆鼓与呼中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褒扬扶贫善举,鼓励勤劳致富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脱贫攻坚的实施,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偏远山区“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解决构建和谐边疆中矛盾的关键。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党报要在构建和谐边疆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就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宣传报道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鼓励群众依靠发展夯实构建和谐边疆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西双版纳报》根据当地实际,在宣传报道各行各业发展经济、富民兴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脱贫攻坚上,大张旗鼓宣传中央、国家及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具体的扶贫措施;大力宣传各挂钩扶贫单位参与扶贫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强化挂钩单位“不脱贫不脱钩”的意识,为全州的扶贫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起好引导作用。尤其是选取种粮大户、产胶能手、养猪大王等勤劳致富典型的历程和经验,进行深入采访和报道,树立群众致富信心、倡导勤劳致富。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居住的基诺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的一个,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基诺族为我国的第56个民族。民族身份被确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基诺山乡看望基诺族群众,让基诺族群众备受鼓舞、倍觉幸福。1999年11月,国家民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到基诺山乡调研,将基诺山乡列为扶贫综合开发示范乡。2000年4月,云南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确定对景洪市基诺山和勐海县布朗山进行整体扶持,列为“两山”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同时,“两山”又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扶贫综合开发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基诺山乡同全国一道启动了精准扶贫工作,基诺族群众乘着党和国家各项好政策的东风,全族群众一同脱下了贫困帽,大步迈向富裕开放的新生活。2019年4月,基诺族宣告“整族脱贫”,2020年,基诺山乡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大幅度提高,成为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样板。

对这一重大的脱贫攻坚项目,《西双版纳报》积极配合,利用文字、照片、图表等多种形式,先后推出了《“两免一补”喜煞基诺娃》《扶贫开发造福基诺山乡》《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基诺山:扶贫开发结硕果》《带领“直过民族”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他是扶贫路上的排头兵——李有强驻村扶贫记》等诸多报道。一方面及时宣传了州委、州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以及为此制定的确保扶贫项目运行的实施规划和措施;另一方面报道了挂钩基诺山乡的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扶贫,帮助基诺族群众解决温饱问题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做法、成绩和经验。

这些宣传报道,让基诺族群众自身强烈的发展和赶超欲望得到提升,从而积极配合挂钩单位大胆发展生产。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信心,许多群众积极主动作为,脚踏实地发展经济,涌现出了一些发展生产的典型、勤劳致富的模范。山乡出现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西双版纳报》抓住这些脱贫攻坚带来的喜人变化,派出记者采访,及时刊出了《基诺族群众的一面旗——记基诺山乡巴卡村洛科新寨党小组长胡阿香》《“小民族”谋求大发展》《巴卡小寨:基诺山上的“明星”》《基诺人民的心声:唱支山歌给党听》《基诺山乡小普希村:从贫穷落后到欣欣向荣的蜕变》等文章,跟进报道。

二、讴歌互助友爱,倡导自强不息

助人为乐、扶困济贫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传承的美德,也是建设和谐边疆的本质要求。建设和谐边疆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发扬和传承这些美德。边疆民族地区党报有责任把这些传统美德的继承同创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唱响弘扬互助友爱的主旋律,推动互帮互助社会氛围的形成。

近年来,《西双版纳报》在宣传助力构建和谐边疆的进程中,利用消息、通讯、评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美德,对那些关心帮助鳏寡孤独、五保老人、特困老人和残疾人的好人好事,支援灾区、救济失业人员、帮助欠产户增产增收等典型个人和单位进行有策划有专题的报道,引导群众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寨,为构建和谐边疆夯实基础。先后刊发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如《罗林希的决心:当好妈妈的拐杖》《17个困境儿童的妈妈——记云南省文明家庭获得者李进英》《好人铸就社会的良心——记西双版纳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柳天伟之善行义举》等,通过这些报道,讴歌了和谐的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倡导了热心公益、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为群众投身互助活动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榜样。

边疆民族地区党报要在构建和谐边疆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还要注意在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方面发挥作用。既通过媒体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树立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又要通过新闻报道鞭挞那些无视爱心和亵渎爱心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受助学生和受助群众珍惜爱心捐赠,发愤图强,自强不息。

勐海县居民谢伟双腿残疾不能并行,两只脚只能一前一后地往前挪动,走起路来摇晃得让人忍不住总想伸手扶他一把。但性格倔强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开过餐馆,卖过百货,搞过食品加工,养过鸡,种过菜。他不但不要国家给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还靠自己的劳动,挣回了孝敬父母和捐资助学的钱。一次,他在家门口捡到一个装有600多元人民币的钱包,便把钱包交给派出所民警,经多方打听,最后还是他找到了失主。面对这样一个自强不息的典型,《西双版纳报》及时派出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了谢伟的创业经历和拾金不昧的善举。

三、抨击蒙骗恶行,引导乡风民俗

近年来,一些利欲熏心的企业和个人把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的黑手伸向了边疆民族地区,一些地方假种子、假化肥、假饲料、假农药、假兽药、劣质农机等屡禁不止,严重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的市场,危害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群众对此痛恨不已。如果群众的合法利益得不到维护,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会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制造动乱,影响边防安全。

因此,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是当地党委、政府的事,边疆民族地区党报也绝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担负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拿起舆论监督这件武器,对损害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进行大胆曝光。基于这样的认识,《西双版纳报》始终积极主动地正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进行曝光,先后推出了《警惕假蜂蜜》《养蜂人自曝造假黑幕》《切勿轻信中奖骗术》《这个集市假货多》等新闻报道或评论文章,促使坑害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维护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边疆的和谐稳定。

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老班章村民小组是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个哈尼族村寨,有着数百年的种茶历史。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兴旺发展,“老班章”茶逐渐跻身高端普洱茶之列,深受国内外茶商和众多爱茶人士的喜爱和追捧,茶价一路攀升,古树春茶甚至每公斤过万元,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火热势头。一些不良商家和个人借助其强劲的品牌优势开展乱象宣传获取高额回报,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老班章”茶的品牌和形象。2023年4月,老班章村民小组村民自主打响了保护“老班章”茶的第一枪,村民小组制定了村规民约,未经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在老班章辖区,以放飞无人机、拉横幅、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老班章村民小组村干部取得联系,采写了《老班章村民:对电商直播乱象大声说“不” 坚决维护“老班章”茶品牌和形象》的稿件,并以记者出镜的方式拍摄了视频,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发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茶业界,群众、消费者纷纷拍手叫好,给了不良商家一记警钟,为治理“老班章”乱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传递了正能量,也为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维护边疆和谐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引导群众诚实劳动致富、拒绝不义之财方面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边疆民族地区党报还应根据当地存在的一些影响和谐的隐患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动员群众行动起来,尽量减少不和谐因素。世居西双版纳的各族男子过去都有持枪持弩或通过各种方式狩猎的习惯。随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法规和严禁私人拥有枪支规定的实施,西双版纳开展了大规模的收缴猎枪活动。但是,个别群众却无视这一规定,与政府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把猎枪藏在家中或山上,农闲时上山打猎,一方面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另一方面,打猎误伤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受害者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影响了当地的和谐。为此,《西双版纳报》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报道,抨击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同时以细腻的笔触,昭示偷猎存在的隐患。随着《误把他人当猎物,一枪崩了亲家性命》《玩枪走火,一人归西》《缉枪治爆深入人心群众主动上交枪支》《制造火药又藏枪支 触犯法律后悔莫及》等一篇篇文章见报后,一些过去心存侥幸、私藏枪支的农民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都主动上交枪支。对群众这些可喜的转变,《西双版纳报》及时派出记者进行专题采访报道,《“鸟事”三初》《红梅花雀来 “鸟事”变大事》等稿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尼族群众从过去的“猎鸟人”到如今成为“爱鸟人”的转变。

党报要在构建和谐边疆民族地区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就要时刻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动向和活动规律,并运用新闻手段进行引导性的报道,教育群众放弃那些可能给和谐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带来危害的行为。近年来,随着边疆民族地区农民腰包里有了钱,乡风民俗出现了不文明苗头;一些地方酗酒成风,酒醉飙车和损物伤人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影响。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减少不和谐因素,《西双版纳报》把农村创建文明村、守法村、文明户等活动与构建和谐边疆这一主题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报道文明新风,批评有悖和谐行为。与公安、交警部门合作,在《西双版纳报》开办《平安西双版纳》专版,开设“平安交通”“平安西双版纳”等专栏,推出了《酒后纵火烧自家房屋被拘留》《酒醉伤人跑掉,酒醒悔悟自首》《过节酒后骑摩托,一头撞在货车上》等稿件,引起了青少年家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大家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处理好饮酒与生产、饮酒与过节的关系,有效减少了酗酒造成的交通肇事和社会治安问题。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合作,多年来持续开办《法治西双版纳》专版,开设“检察在线”“西双版纳法苑”等专栏,推出《检察官用好醉驾案例“活教材”》《网约车发生交通事故 停运损失怎么赔?》等典型案例,时刻警醒读者。同时,与交警部门联合,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曝光一些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大力宣传交警整治酒驾、醉驾的行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基诺族基诺边疆民族
基诺族太阳图腾分析和海报设计实践
做一回基诺人
基诺族确认40年来的亲历与思考
少数民族音乐—基诺族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合唱团的重要性
基诺山“森林交换”的环境史研究
大鼓敲响基诺山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
附录:《中国边疆民族研究》1—6辑目录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