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践探索

2024-05-06 16:54张维华
山西财税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准则财务人员

■张维华

随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入,陆续出台了多项准则、指南以及补充规定,比如《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5 号》等,逐步形成了健全、成熟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为现代化的财政管理奠定了根基。根据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现状,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一、新政府会计准则落地初步成效

(一)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正式施行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要求的时间节点,有序切换为新准则制度,变更为双分录的核算方式,初步满足了“双功能”“双基础”以及“双报告”管理基本要求。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全面落实,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更加直观、真实、准确反映出了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资产、负债及当期应享有的收入和费用情况,更加准确地核算、反映当期预算资金的结余情况,这样可以确保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财务基础。

(二)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更加清晰

在采用新制度后,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资产清查方法分析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真实反映出政府资产负债情况。同时,解决了分类不规范与价值无法计量等问题,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基本要求,把长期未入账的公共基础设施归集“大账”核算,在摸索中积累了经验,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层面提供相应数据。此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一些或有事项或大额负债情况,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下,只有债务到期时才能够在报表中体现债务规模与风险,而在目前权责发生制下,可以在日常核算中真实、完整的体现债务规模,为下一步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三)财务人员能力得到提高

面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财务人员迎来了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多项变革,经过培训教育与财政云系统应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已经革新了工作理念,领会与把握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容及要求,树立了权责发生制理念,在财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加持下,财务人员学会了会计信息化技术等新的工作方式,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有效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政府会计准则落地问题分析

(一)新旧制度衔接问题

一是资产清产困难。新施行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重新对资产分类。一些资产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时列入到“固定资产”的科目核算,而根据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将其从固定资产中进行剥离实施单独核算,如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等,同时需对其进行资产折旧或摊销处理。实务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意识不足,甚至个别单位没有落实物资建账核算,导致资产清产困难。而该项工作对时间要求紧,需处理的任务重,清查缺乏全面性、彻底性,难以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进行资产科目结转,直接影响计提折旧等工作,资产管理出现账实不符问题。

二是,对于一些账龄长的往来款项及存货项目难以有效清理。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施行,需彻底清理原有应收、应付往来账务,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对存货与往来款项进行分离。实务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清理分离不到位,受时间等因素影响甚至不能分清。

三是,结转工作难以顺利衔接。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资金结存”与“财政拨款结余”等必须分清。实务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整体规划,准备工作不足,且财务人员对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了解不全面,以致于不能规范填写财政结余类科目,甚至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未进行结转表填制,即便编制也不能保证列出数据真实、可靠。

(二)会计核算问题

财务人员在平行记账模式使用方面容易出现纰漏,同一业务不同人员处理结果存在区别,可能造成会计核算结果失真。会计科目设置与应用缺乏规范性。集中体现为未能规范设置明细科目,比如“累计盈余”下设立“固定基金”与“财政拨款结转”等,使后续结转变得更加困难。会计科目分类及应用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科目核算时,针对业务经费支付增设部门经济分类,而行政、事业支出等科目未进行部门经济分类,这就可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财务人员能力欠缺问题

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施行背景下,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等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财务信息化水平,以及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而现实情况中,有些非财务与大龄财务人员,他们在学习、理解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上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大部分财务人员对未来深造与继续学习缺乏动力,这就造成有些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偏低,不能很好地推行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三、新政府会计准则落地优化建议

(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新准则制度改革落地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作为会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于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必须履行职责。需要在把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初心的前提下,围绕重难点、易错点,勇于直面问题,探寻问题解决之策。同时,单位负责人需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深入一线亲自部署、协调,从而为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施行提供支撑与保障。

(二)深度探索,做好准则制度解释与应用指南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在不断变化中。此背景下,财政部需要做好新经济类型的梳理,以及各类经济活动情况的总结,不断完善准则解释与指南。此外,可参考证监会公布公司实务案例的方式,对于会计实务案例进行汇编,并以官方渠道出版,帮助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学习与领会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三)联系实际,做好财务人员培训及教育

面对新准则制度对财务人员能力要求较高和目前财务人员能力层次不齐的矛盾,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帮助其提升能力,使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迈向新台阶,从而为财务会计改革夯实人才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用心落实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学习培训,了解与掌握细节变化与新要求;其次采取分行业、分部门的形式开展实务操作培训,通过实践培训理解预算管理基本要求,把握软件操作要点,规范账务核算,使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迈向新台阶;最后着重培养能力出色、水平高超的骨干人员,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四)创新思维,探索会计核算新方式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力水平比较低,缺少高级别会计人才,究其原因就是基层单位的人员编制不健全,通常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没有时间精力学习、领会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容。针对基层单位或是财务能力严重不足的单位,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服务,规范单位前期的账务核算,帮助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此外,在国外及我国大型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与管控成本。随着会计改革在我国的持续深入,部分专家指出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采取试点方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因此不但能够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也可以打破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提高业务监管效率。条件允许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按照法规实施有益探索与试点,多措并举探索出全新可行的会计核算方式。

(五)扎实基础,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施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现行财务制度出现了“不适应”问题,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也有了较大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新要求、新变化,不断地完善升级财务制度、预决算制度以及内控制度等,促进会计核算、预决算与资产管理等的协调统一,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建设,推进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实务中,首先对财务、业务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优化,依托于高新技术推动会计核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完成财务工作升级,加速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其次,加强业财融合,完成“敏态业务”和“稳态财务”的高效协同和深度融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切实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水平。最后,构建规范、标准的预算支出与成本会计体系,完成支出与成本的有效归集,科学分摊费用,有力支撑预算绩效评价。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施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财会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立足于实际,围绕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内容及要求,落实各级领导责任,重视财会人员培训教育,探索会计核算新方式,促进新旧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作用。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准则财务人员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浅析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