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下抖音平台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发展研究

2024-05-06 21:15付小超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博主美食受众

付小超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 家庭美食类短视频情况介绍

1.1 创作主体

相比其他类型短视频,美食类短视频对于视频创作环境、创作材料、创作技术手段等要求都更低[1]。家庭美食类视频主要以某一家庭成员为传播主体,以家庭中的美食制作与享用为拍摄主题,借助社交媒体传播。承担家庭饮食工作的家庭成员将自己为家人制作餐食并一起享用的过程制作成短视频,吸引了大量受众观看。不同于常见的美食类视频,家庭美食类短视频的创作者更加强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而相对弱化个体特征,通常以“妈妈”“妻子”“丈夫”等身份出现,在家庭角色的框架之下营造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抖音博主“王蓉仨娃妈”在第一条视频文案中提到的创作初心是“不是为了感动谁而是希望孩子多年后可以认可自己的妈妈”;抖音博主“咖喱略”则以“家庭煮夫”的形象出现在视频中,将“按照家庭地位,给老婆和女儿做一顿饭”作为视频的开场白。负责家庭美食制作的家庭成员通常在美食制作中表现出相当的享受与热情,以及对食材的熟练加工和对家人的了解与关照。虽然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食物风格等方面呈现出一定差异,但家庭美食类视频博主呈现出的美食加工过程与家庭互动都让视频具有温馨氛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吸引着广大粉丝跟随各位家庭美食制作者感受着美食从制作到享用的过程。

1.2 视频内容

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呈现的是从美食制作到家庭成员共同享用美食的景象,场景固定,贴近生活,互动即兴真实。家庭美食类视频博主通常以自家厨房为视频拍摄场景,使用熟悉的开场白作为视频的引入,以此形成统一风格与独特标签。视频的前半部分会呈现各色美食的制作过程,使用的食材大多贴近生活,易购入,烹饪方式与工具也比较常见,烹制而成的美食充满食欲,色香俱全,让粉丝直呼满足。博主还会附加食物烹饪的步骤拆解过程和方法讲解,与镜头画面相对应,语言富有亲和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食物烹制完成后,拍摄对象从食物转向家庭成员,没有刻意的节目策划和情节设定,家庭成员的加入让视频充满互动性与趣味性。比如抖音视频博主“王蓉仨娃妈”每天会为公公、丈夫与三个孩子制作不同的美食,他们对于食物的评价和反馈具有非常强的即兴性,孩子们也会在享用美食时进行对话和讨论,成员之间的互动拉近了粉丝与其之间的距离,偶尔的小插曲也吸引粉丝加入讨论,提出建议。

1.3 表现形式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视频作品,家庭美食类视频重视画面内容的传达而非技巧的使用。大部分家庭美食类视频没有运营团队,因此在制作理念与制作技巧上并不算专业。没有精湛拍摄技术与特效的加持,博主通常使用手机进行录制、拍摄与剪辑。视频以食物制作和成员分享食物为主要内容,以制作食物的同期声或简单舒缓的轻音乐为背景乐,构建出家庭日常饮食生活的视觉场景。在叙事安排与表达方式上,家庭美食类短视频没有太多的情景设置与情节安排,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记录美食烹制而成的过程和全家共享美味其乐融融的画面。同样,食物制作中的小失误,家庭成员的小情绪,偶尔的争执和吵闹也被直白地记录在短视频中,引起受众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2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关注家庭美食类短视频的原因

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将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认为个体进行的媒介接触活动基于特定的需求和动机,使用媒介的过程也是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2]。在此基础上,卡茨等人对这种需求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分别是认知需求(获取信息、知识和理解)、情感需求(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个人整合需求(加强可信度、信息、稳固性和地位)、社会整合需求(加强与亲友的联系及参与公共事务)、疏解压力(逃避和转移注意力)五种需求类型,参考这五方面的需求,笔者将受众对于家庭美食类短视频的接触行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需要。

2.1 人际关系情感需求

在传播效果的早期研究中,丹尼斯·麦奎尔以电视节目为例,认为媒介手段可以给人际关系带来两方面变化。一种是“拟态”的人际关系,即电视节目中的角色给观众带来的“相处”感,另一种是电视内容为现实中的交谈和关系往来带来的融洽度。家庭美食类视频的观众会通过评论与视频创作者进行对话,表达自己对于家庭成员或者美食的问候和看法。视频创作者的身份大多为“妈妈”“妻子”这样的身份,不少观众会将自己代入家庭关系中,以亲昵的称呼与言语表达自己对美食的认可或者家庭氛围的向往。在抖音视频博主“王蓉仨娃妈”博主的评论区常常会看到“妈妈,饿了”“妈妈,今天的菜有点太辣了”等评论,而博主也会亲切与粉丝进行互动和沟通,对后者发送的内容进行回应。网友戏称在评论区“听取妈声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减少了博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王蓉仨娃妈”的视频受到许多人的喜欢,大学生群体将其作为一种视频风格进行模仿与传播,甚至出现了“王蓉仨娃妈”模仿大赛,许多视频博主对其风格和情景的再现让人忍俊不禁,所创作的视频成为一种现象型视频。再创作与二次分享满足了个人的分享欲,巩固和拓展了个体的人际关系,同时将天南海北的网友连接起来,建立起更多重合交织的社交圈。

2.2 认知需求

认知需求指的是个体追寻事实并解决现存问题的需求,这种需求建立在信息的帮助与辅佐之上。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或者完成某种目标,个体常常需要将触角伸向外界寻求信息的支援。短视频的兴盛使得越来越多人将其看作获取资讯寻求建议的方式与途径,人们会通过短视频获得一些生活经验与情感上的帮助。美食制作类视频以全面直观的方式呈现了食物的制作流程,给许多厨房新手或者家庭主妇提供了直接的方式与步骤参考。在家庭美食类视频博主的评论区里,有许多类似“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来看看”“今天就吃这个”的评论。对于一些特别的或者有争议的食物制作方式,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关于食材与烹饪方法的介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受众的认知边界。家庭美食类视频博主在视频中用到的食物也会引发相关讨论,有使用或者制作经验的会在评论区分享一些更加真实具体的制作体验,为计划购入的受众提供不少参考意见。总的来说,无论是视频内容本身还是其引发的互动,都极大地补充了受众的认知空缺,拓宽了受众的认知边界。

2.3 感官代偿需求

视频受众观看美食类视频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感官代偿的寻求,相比文字与图片,视频更能展现食物的色泽,加上博主对于食物的展示与解说及其享用美食的近距离呈现,更是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食物的口感和味道。短视频的竖屏拍摄和近距离拍摄极大地增加了观众的临场感,进一步加强了对受众的感官刺激。与传统美食类视频不同的是,家庭美食类视频展现的是美食从制作到全家享用的全过程,观众的沉浸式参与为自身品尝欲望的增加进行了情绪铺垫和氛围烘托。不同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的博主给了观众在家“遍尝”各地佳肴珍馐的机会,观众猎奇的欲望与感官代偿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2.4 窥视需求

人们对于自己未知或好奇的领域有一种“窥视心理”,其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本能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带给人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由此催生了各类真人秀节目[3]。短视频的兴盛犹如一扇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透过其看到别人的生活。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承载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状态,也搭建着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互动交流。因此,以家庭为主要场所的视频都展现出别样的吸引力,受众如同隐身的参与者,近距离感受着一个家庭的互动方式与情感氛围,一些随时发生的矛盾与争吵和更加隐秘的细节更如彩蛋一般隐藏在视频中吸引着受众不断观看下去。在“王蓉仨娃妈”的视频中,三代人之间的相处,多种感情模式都在镜头前发生,网友在对其观察的同时会对家庭成员的言行和他们之间的互动进行点评。比如“妈妈好像有些偏心”“原来大家吃饭都会这样”等言论显示出网友对视频创作者家庭生活的窥视与“不在场的参与”。

3 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在普通美食类短视频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短视频市场及博主个人的媒介素养等,家庭美食类短视频也存在着内容与经营方面的问题。

3.1 内容同质化严重,创新匮乏

家庭美食类视频主要记录家庭单元内的情景,因此呈现的场景非常固定,通常为固定的家居环境。同时,博主自己特定的开场白、背景乐、拍摄手法及与视频观众的互动方式也让视频内容和风格保持着高度相似性。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也使得美食类短视频受众收到大量同类视频的推送,观众观看的兴趣与欲望随之下降。除了主动创作的部分,许多博主的视频内容涵盖着产品的推广,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大量粉丝的集聚又流失都反映着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深度性缺乏的弊端。

3.2 商业化严重,营销过度

和其他种类的短视频类似,家庭美食类短视频的变现方式主要通过广告植入、直播带货与橱窗售卖几种方式实现。广告植入是将产品与视频内容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适配度让观众作出自发的购买行为,直播带货与橱窗售卖则更加直接地与电商平台相联结,最终实现短视频用户至消费者的转变。当前,短视频变现方式逐步丰富,商业模式也逐渐形成,短视频博主的流量变现与销售额是非常可观的,这也使得许多博主的短视频通过产品曝光与推荐以达到变现目的。强烈的推销意味和商业气息使得粉丝群体的观看热情与信任大打折扣,对视频创作者的创作初心与创作心态产生怀疑。这一问题始终横亘在视频创作者面前,寻求利益与信任之间的平衡也变得愈发重要。

4 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实现更好发展的建议

4.1 注重内容质量,提升竞争力

网络趋势虽瞬息万变,但内容仍然是创作者的立足之本。拍摄方式与内容呈现上的同质化势必会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会降低受众观看与互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庭美食短视频的深耕细作与发展。想要突破这一瓶颈,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创作者需要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受众的观看心理与消费需求为着力点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内容上的创意表达[4]。例如,“深夜食堂”系列美食视频就以不同的人物故事情节为主题,将美食与戏剧冲突相融合以创造出特别的传播效果。家庭美食类视频虽然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取胜,但随着短视频市场的饱和,观众对于短视频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更高。高质量且具有美感的画面内容能带给受众更佳的观看体验,因此,创作者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技能,创作出具有新意且高质量的短视频,提高竞争力。

4.2 不断创新与改进,提高影响力

创作者可不断尝试新的主题、食谱或烹饪技巧,以吸引观众的兴趣。例如,可以定期推出季节性食谱,或者根据节日或热点话题制作相关视频,也可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光线设置,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另外,创作者可使用更高效的视频编辑软件和拍摄设备,提高视频的产出速度和质量。同时,定期更新设备和技术,保持与行业领先水平的同步。此外,应定期收集观众的反馈,根据他们的建议和喜好来改进视频,使视频更符合观众的需求和口味[5]。

4.3 合理插入广告,避免过度营销

创作者应确保广告与视频内容和受众群体需求相符合,避免过度营销。在制作视频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广告内容与视频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其更自然地呈现给观众。例如,在食谱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某个品牌的相关产品,而不是单纯地插入广告片段。根据视频内容和观众群体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广告形式。可以在视频开头或片尾插入品牌标识和简短的广告词,而不是在视频内容中频繁地插播广告。同时,控制广告的时长,避免过长的广告影响观众观看视频的意愿[6]。

5 结语

当下,受众参与的意愿与对内容的满意程度会对短视频内容的传播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家庭美食类短视频创作者应不断寻求内容创作的突破口,克服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内容与品牌的长线发展。

猜你喜欢
博主美食受众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美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