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报纸媒体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与探索

2024-05-06 21:15李淑英杨朝政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报纸受众

李淑英 杨朝政 梁 波

(作者单位:1.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报纸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创新报道形式来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因此,本文通过对报纸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创新路径的研究,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高报纸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大数据时代报纸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1.1 报纸媒体的优势

报纸媒体以传统纸张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传统报纸的制作和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价格也相对较为亲民。传统报纸易于保存,受众可以随时查阅,回顾相关内容。同时,报纸媒体具有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媒体经验等优势,其报道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报纸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包括新闻、评论、广告等;传播内容涵盖广泛,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资讯服务[1]。

总之,报纸媒体具有成本较低、信息量大、内容多样、权威性高等优势,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传统媒体的不足

大数据时代,报纸媒体表现出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相对于新媒体,传统报纸的传播速度较慢、制作周期较长。从新闻来源的采集、筛选、加工,到制作、过审、发行,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受众看到的新闻往往是昨天或者更早时间发生的,报纸媒体无法及时传递最新的新闻信息。其次,互动性较差。报纸媒体通常是单向传播模式,新闻内容的生产由新闻“守门人”操控。相对于新媒体的及时评论、实时转发,报纸媒体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在刊登一则消息或事件之后,无法及时获取受众的反馈和意见[2]。而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支持线上受众的即时点赞、评论和转发,能够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并且受众可以根据兴趣查阅所有的评论,提升新闻传播的双向交互效果。最后,信息呈现方式较单一。传统报纸的信息呈现方式相对单一,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交互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难以满足现代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3]。另外,传统报纸的版面有限,无法呈现过多的信息;发行渠道也相对有限,无法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4]。

综上所述,报纸媒体在传播速度、互动性、信息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报纸媒体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报纸媒体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博客、在线新闻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和更新信息,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新的新闻和资讯。人们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参与在线讨论等。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算法推荐技术,结合用户的浏览历史,为其推荐相关的新闻和资讯,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在传统报纸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报纸媒体面临着受众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挑战,报纸媒体不仅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更应该在新闻生产方式、报道内容形式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生产制作出满足受众需求的、更具特色的内容。

3 大数据时代报纸媒体新闻报道形式创新路径

3.1 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资源。报纸媒体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报道形式,为受众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新闻内容。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将数据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资源和支撑,以提供更客观、准确的新闻内容。数据驱动的报道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受众提供更深入的报道。例如,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四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山东指导、协助抗震救灾工作[5]。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抗震救灾相关信息,以下作者将结合该具体事件来阐释报纸媒体进行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的具体流程。

3.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报纸媒体需要收集与地震相关的数据。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公开数据、社交媒体数据、企业数据等。这些数据包括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发生时间和地点等基本信息,以及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倒塌情况等详细数据。报纸媒体可以与相关机构、组织合作,获取数据的授权和支持。

收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冗余或不完整的情况,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例如,去除重复数据、处理缺失值、纠正错误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3.1.2 数据分析和挖掘

在数据清洗和整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这一步骤使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其中的规律、趋势和关联性。例如,通过统计分析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可以了解地震的强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通过对地震影响地区的人员伤亡情况和房屋倒塌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灾情的严重程度。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提供更深入的报道。

3.1.3 数据可视化处理

将分析和挖掘得到的数据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可以使用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信息。例如,可以使用地图来展示地震的发生地点和影响范围;使用图表来展示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等数据。这样的可视化呈现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地震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3.1.4 新闻报道撰写

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的结果,撰写新闻报道。报道应该准确、客观地呈现数据的结果和相关信息,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导。例如,报道可以提供地震的基本信息,如震级、震源深度等,同时也可以报道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人员伤亡情况、房屋倒塌情况等详细数据。

3.1.5 数据验证和更新

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需要不断验证和更新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及时更新报道中的数据,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同时也需要与数据科学家、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清洗、分析和可视化等工作。此外,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6]。

通过以上步骤,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受众可以通过报道了解地震事件的真实情况。同时,数据驱动的报道也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地震事件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更深入的报道。这样的报道不仅可以增加受众对新闻的信任度,也可以提高报纸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价值。

3.2 交互式新闻报道

交互式的新闻报道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社交媒体平台,使受众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新闻内容,以获得更丰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同时,报纸媒体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受众进行互动,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反馈,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

3.2.1 利用实时互动和评论

报纸媒体可以通过建立新闻网站和创建社交媒体账号的形式,将新闻报道扩展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实时的新闻更新、评论、转发等功能,能够让受众随时随地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例如,受众可以在新闻下方留言、投票、发表观点,或者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报纸媒体还可以在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读者社区,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这样的互动元素可以增加受众的参与感,让受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新闻报道更具互动性和参与度,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

3.2.2 创建交互式新闻团队

报纸媒体开展交互式新闻报道需要在技术团队和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技术团队需要开发相应的新媒体平台,提供良好的交互功能和用户界面,设计具体的算法,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内容。通过分析受众的点击、浏览记录等数据,为其推荐相关的新闻报道、深度分析、专题报道等,以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编辑团队需要创作丰富的多媒体内容,提供经过深度探究的数据内容支持,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具备新闻传播等知识储备和媒介素养,还应了解基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行业的发展要求[7]。同时,报纸媒体在进行交互式新闻报道时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确保用户的参与和数据安全。

创建交互式新闻团队的关键在于技术团队和编辑团队之间的深度合作。首先,需要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愿景,确保共同追求创新、高质量的报道,注重提升用户的体验。其次,定期的沟通与培训是维持合作的关键,便于二者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清晰的工作流程有助于确保合作高效地进行。再次,“服务受众”应当是合作的核心,团队要确保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于受众,多媒体内容能够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而为其提供更好的阅读和互动体验。最后,共同参与新闻项目制定、鼓励多维度创新及建立互相尊重与理解的文化,都有助于技术团队和编辑团队实现深度合作,共同创造更具创新性和丰富用户体验的新闻产品。

3.3 多媒体融合报道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裂变式发展,社交媒体迅速崛起。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全媒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产业边界日渐模糊,多媒体融合报道已成为报纸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8]。

面对融媒体时代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及新生出版生态环境,报纸媒体需创新传播渠道,采取多渠道传播。可以通过建立官方账号、发布独家报道等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移动应用等。多渠道传播可以扩大报道的受众范围,扩大报道的影响力,提高报道的曝光度[9]。报纸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融合报道形式,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更全面、生动的方式呈现新闻事件;还可以通过交互式图表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新闻事件和数据以图表、漫画、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受众,让受众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10]。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报纸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创新的机遇。通过数据驱动的报道、交互式新闻报道和多媒体融合报道等形式的创新,报纸媒体可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新闻内容。然而,创新报道形式也面临着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报纸媒体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速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养、媒介素养等,使新闻从业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和素质,为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在大数据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报纸受众
报纸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