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舆情意识探析

2024-05-06 21:15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素养

杨 玲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1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舆情意识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对复杂网络环境的应对能力不足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海内外的快餐式短视频和互联网信息充斥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的思维及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加之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容易被环境中各种不良信息和价值观念诱导。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昂首阔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观念和思想相继迸发,各种风险和挑战并存。各种娱乐化和碎片化信息直击大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使其缺乏深度思考和思辨能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能力。

1.2 负面信息使大学生价值观遭到冲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人人手握话筒,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网络参与者生产内容、发布信息的自由度加大,再加上网络监管的力度不足,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营养不足、价值观扭曲、内容肤浅、只博眼球的快餐文化,使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遭到较大冲击。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完善自我认知的阶段,在海量的泛娱乐化信息之下,他们有意或无意间被“愚乐”,泥沙俱下的信息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重要威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度及困难度[1]。

1.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不足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活跃程度提高,高校逐步转变了思政教育阵地,由线下转为线上,用有温度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有力量的思想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但是有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对新形势的研判能力欠缺,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分析不够,对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运用熟练程度不高,在工作中没有遵循网络规律,没有充分把握网络特点,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适配性不足。学生在哪里,思政教育就要在哪里。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要深入人心,就要运用新举措、新方法,不能沿用线下的教育方式解决线上的教育问题,应逐步深化教育形式与内容,打破思政教育的枯燥化、形式化[3]。

2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舆情意识提升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我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正在承担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所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提升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舆情意识,可以进一步激活中国新一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树立崇高的信仰,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通过理论学习与思政教育活动,引领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善于辨别社会善恶美丑,传承中华美德,从思想上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祖国建设者的身份转变。

2.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除了包括基本的综合分析、组织管理、人际交往、情景应变、言语表达、写作等能力,还包括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络素质,即对网络信息的处理、鉴别、认知、质疑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编写正能量网文、编辑制作正能量短视频的能力。提高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与舆情意识对于大学生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自身的网络运用水平、提升整体素质大有裨益[4]。

2.3 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微信群、QQ群,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压力较大,一些大学生会选择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校要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站等自有平台,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公社、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强劲的正能量、高昂的主旋律进入大学生中间,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5]。不断提升影响力,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实现校园安全稳定有积极意义。负面舆论会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产生心理扭曲,学校要帮助学生拨开思想迷雾,学会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舆情意识。

3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与舆情意识提升路径和方法

3.1 成立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与网络舆情引领工作室

在高校打造媒介素养与舆情引领工作室,由高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专职辅导员等相关工作人员担任工作室成员,以此来打造网络思政研学平台,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生、传播及引领的规律,分析相关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培育网络文明宣传平台,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学校宣传口相关工作要求,策划设计主题宣传、专题宣讲活动,以特色讲堂、交流沙龙、主题辩论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共建网络舆情引领平台,发挥媒介素养与舆情引领工作室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预警及干预工作模型,构建舆情研判及应急处突长效机制[6];逐步搭建网络达人孵化平台,发挥新闻与传媒专业优势,吸收有热情、有专业、有技术、有责任感的网络空间达人、超话达人,发挥网络文明宣传的朋辈教育作用。

媒介素养与舆情引领工作室的成立可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身心健康塑造,实现校园和谐稳定,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要坚持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导向,积极探寻以网络舆情引导为核心的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策略,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引领以及网络文明素养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工作室网络思政平台优势,强化思政教育在网络舆论中的引导作用;走近学生、点亮学生、引领学生,既要带着学生看世界,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照、比较、鉴别,在构建思政育人的立体化格局中,做弘扬主旋律的发声者[7]。

3.2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定期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通过邀请专业人员为大学生普及和宣传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等网络法律法规,讲解网络上正反面案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网络素养与舆情意识。要加快网络法治建设,用法律法规约束言行,加强人力管控,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严格筛选,剔除对价值观有负面影响的信息。

高校要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号召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自律上网,安全上网,时刻用法律准绳、道德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理性表达、文明互动,自觉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及内容,并且不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必备的防护技能[8]。要建立网络舆情监管组织、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首先,高校可以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处理。其次,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做好危机公关预案的制订和宣传工作,确保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措施能够及时启动。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训,从网络道德与法律素养、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等方面展开培训,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实战演练,提升教师和学生对舆情的监测、预警、评估的能力,提高其网络舆情意识和处理能力。

3.3 构建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加强网络舆情引导

要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对舆情的判断准确性和处理能力,实现良性传播。要用新兴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数字化分析与处理,密切关注时下的热点、燃点、爆点问题,以此来掌握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趋势以及形成的问题态势。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类型及方式、发布的内容及思想动态,对于学生发布的正能量内容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奖励;对于学生发布的不良信息,要第一时间监测到位,及时处理,并且形成案例进行研讨,从对舆情事件的处理中积累经验[9]。

在“大数据+算法推荐”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对于当前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和兴趣点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进行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信息分析和匹配,做到智能推荐、科学供给。建立学校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加强与学生和社会大众的互动交流,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开辟“校园记者采访”“校园达人探索”“校园流行趋势”“校园回音壁”等专栏,及时解读高校政策,知晓校园动态,了解师生困惑需求,利用官方平台及时发布正面信息,引导舆论方向[10]。

3.4 健全“线上引领、线下疏导”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已成为舆情的主要集散地。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往往会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负面舆论的扩大。因此,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及时应对和引导舆情,对于维护学校的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网络舆情监管规范,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处理[11]。高校可以设置舆情监管与引领方面工作考核指标。其次,政府应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支持,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为高校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情监管环境。

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要使用新语言、选用新模式、创作新内容。例如,贴近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炼富有人情味的教学语言,使用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理解能力,减少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大规模舆情[12]。要积极推进校园媒介的深度融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可视化和信息化。

3.5 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型信息传播格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大数据算法生成锚点,积极拓宽网络素养教育的传播渠道,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视化和信息化。可搭建网络正能量达人孵化平台,形成正能量网红IP(原指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界可以看成一个可被二次改编、移植的超级文化符号,它拥有较高的话题热度、一定量的粉丝以及较高的商业价值)传播矩阵,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媒介,依托腾讯、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快手、抖音、拼多多、虎牙、淘宝等平台资源和优势深度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将正能量网红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发展优势,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网络正能量达人,抢占正能量阵地,敢说话,说真话,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引导宣传的方向,扩大宣传的效果,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朋辈式信息传播格局;要用好互联网思维,充分整合新媒体资源,探索多元化网络信息传播场景,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深度融合,用更时尚、更现代、更直击人心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提高大学生舆情意识。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