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求职:社交媒体在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中的使用
——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

2024-05-06 21:15雷宇航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求职者毕业生社交

雷宇航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每年都有新的挑战,每年都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大学应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群体正处于关键的阶段,从学校环境向职业世界的过渡,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挑战和身份的转变。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大学应届毕业生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职业发展和求职活动。

本研究拟选择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理论视角。该理论能够深入解释在数字化社交平台中个体如何通过社交互动获得支持和建立群体认同。社会支持理论强调个人在社交网络中得到的情感上、信息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应对压力和挑战至关重要。在大学应届毕业生利用社交媒体求职的背景下,该理论为理解和分析其如何通过网络与社交媒体发展职业和融入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虚拟社交网络中,成员之间相互提供的职业建议、情感支持和资源共享体现了社会支持理论的应用。社交媒体作为平台,促使成员在分享职业经验、讨论行业趋势时形成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这种通过共同参与和互动而形成的群体认同感,不仅增强了成员之间的联系,还促进了职业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流通。

本文旨在通过将社会支持理论应用于大学应届毕业生使用网络与社交媒体寻求求职支持的研究,更深入地探讨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群体利用社交媒体获取社会支持的类型,以及群体内部如何通过基于社交媒体的在线社会支持和互动来构建一个有效的职业发展和求职网络。最终目的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职业发展和求职的具体指导。

2 社会支持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支持”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其中较早的定义包括让受支持者感到被关心和爱护、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认为自己是交流和互助网络的一部分等信息[1]。此外,社会支持还被理解为支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管理个人状况及其与他人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并增强个人在生活经历中的控制感[2]。有学者进一步将社会支持总结为个人在困难或压力情境下可以获得的帮助[3],这一描述比之前更为泛化。更全面和细化的定义是指对他人需求的响应,包括提供舒适、鼓励、关怀及通过信息或实际援助促进问题解决的口头交流或行为[4]。

随着数字平台支撑的社会支持行为日益增多,西方学界首先提出了“网络社会支持”这一概念。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之一是:“个人从在线社交交互中感受到尊重、支持和理解的程度。”[5]国内关于“网络社会支持”的早期定义为“基于虚拟空间的交往中,人们在情感、信息交流,物质交换的过程里被理解,尊重时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

3 研究方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本文拟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方法。基于持续的网络田野工作和访谈,使用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内容和访谈材料作为资料来源[7]。

本研究所寻找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并涵盖以下范围:第一,积极寻找工作,或在持续寻找工作一段时间后最近获得工作机会;第二,本科至研究生学历层次;第三,来自不同水平层次的学校。

本次研究招募的12名参与者满足上述标准,在性别方面,男性7人,女性5人;在学历方面,本科生6人,硕士研究生6人;在求职方面,4人积极求职,8人已获得工作。使用办公软件腾讯会议分别进行线上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时长45~60分钟,并鼓励参与者在必要时扩展他们的答案。

4 研究发现

4.1 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社会支持拓展与身份归属需求

大学应届毕业生因处于学术环境到职业世界的过渡阶段,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导致其不得不在求职的过程中寻求外部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包括信息支持、物质支持、情感支持等多个方面。因家庭、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差异,不同的个体通过自身关系网络能够获取的社会支持也存在着现实层面上的差异。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模式。这些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让用户能够创建和分享个人信息,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建立联系并进行管理,以及发布和评论他们独特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求职的个体通过信息、社群链接在一起,一方面实现了实际支持的获取,另一方面也在同领域的求职群体中找到了身份归属。

通过社交媒体,大学应届毕业生能够拓展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链接更加多元的社会支持关系和网络。对于线下社会支持获取较少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社交媒体能够弥补其职业发展初期的指导缺位。鉴于线下强关系的有限性和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方向的多元化,求职者在细分领域的求职经验和信息需求也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通过社交媒体寻求求职信息、面试经验和人脉资源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在访谈中,受访者“爱自由”(微信昵称,以下受访者同)提到:“学校会开展很多求职讲座,但是很多其实对于我求职的方向并没有具体有效的帮助,我更多的是通过在社交媒体上链接到的前辈,和他们进行深度沟通来获取经验和指导。都在一个地方的前辈可以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也能得到更深度的无偿帮助。”

社交媒体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通过为个体赋能,使多、杂、散、匿的求职个体能够聚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共同身份的群体,赋予每一位参与者以身份上的归属感。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和情感层面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是基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的建立感情关系的需求。大学应届毕业生情感和身份归属的需要是基于求职过程中消除职业方向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共同的身份归属提升了其对于所选择的求职领域的认可度。受访者“反熵”表示:“加入互联网产品求职群里有比较强的归属感,大家在一起交流求职的信息和对岗位的看法,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准产品人了。”

4.2 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中获取网络社会支持的特征

4.2.1 跨平台链接:网络社会支持的多元构建

大学应届毕业生对于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多元的,其往往根据社交媒体属性和定位来跨平台使用媒体以满足社会支持的需求。根据访谈,笔者发现常见的求职中被使用的社交媒体包括微信、知乎、牛客、小红书、脉脉等。但在不同的阶段,求职者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侧重有所不同。受访者“顾左”表示:“在早期了解职业的时候会更多使用知乎和牛客,知乎由于有较多的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PGC),对于职业相关信息的解读比较有深度,牛客是一个纯求职社区,有很多岗位信息可以了解。在求职过程中,比较多使用微信群和小红书,因为可以看到和自己同样在找工作的人的动态,方便自己学习他们的经验和链接有效的人脉资源,并且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反馈。后期拿到面试结果之后会通过脉脉去了解自己的业务组的一些相关情况。”在求职中,大学应届毕业生通常组合使用社交媒体,并且在使用阶段上存在差异是因为寻求支持的出发点不同,这也符合平台的特点和社区的氛围。

4.2.2 线上线下流动:从虚拟社区嵌入日常生活

社交媒体建立的线上关系往往比较松散,紧密度远不及线下建立的强关系网络。因此,部分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链接到的其他求职个体,会因地域相近的缘故进入同一地域的社群,并在此产生更加紧密的互动。在深入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线上关系向线下转移,使得求职者的互助关系变得更加稳固。在访谈中,“麦兜”表示:“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的一般会有自己的小群,在周末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会组局,在线下吃饭或者是聊天,大家彼此都加深了解,也会深入探讨一些业务和秋招的事情。”线上关系转变为线下关系有助于互助网络的强化,彼此之间的信息披露和互助的程度也会远高于线上,对于求职而言也相对更有成效。

4.3 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中获取网络社会支持的策略

4.3.1 流动的抱团互助

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求职中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和策略决定了获取社会支持的程度。社交媒体提供了不同于线下场景的空间,用户可以游离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社区实现并发性生存,通过与参与用户节点的链接获取信息支持、情感支持等。社交媒体广泛的内容承载能力为求职者提供了海量的求职信息,包括面试的经验帖、岗位信息、工作技能等相关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内容搜索和浏览来获取信息支持。但信息的生产是动态的,那些具备丰富经验和技能的求职者作为传播节点的一环也是潜在的支持来源。因此,抱团求职策略成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策略中互惠互助的主要形式。受访者“先亮”在访谈中表示:“通过链接不同的人可以获得的帮助也是不一样的。我自己加入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微信求职社群,有的是内推和岗位信息发布的社群,有的是产品问题讨论的社群,还有的是同一个地域的产品群,每个群都有自己的主要功能,有的时候只是看看信息,有的时候会一起讨论专业的问题吐吐槽,同一个地方的也会线下见面吃饭聊天,给我带来了挺大的帮助的。”

4.3.2 差异化自我呈现

求职者可以加入不同的群体,因此基于不同的群体场景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自我呈现策略以获取社会支持。在网络联系更加松散的广场式社群里和公域社交媒体平台,求职者倾向于更谨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关注点大多集中于与工作相关的话题,例如探讨工作的前景和面试中的面试技巧。而在关系较为紧密的子群体或线上转线下的社会网络关系中,求职者往往会更多地披露个人信息以获取群体的信任,关注的话题也变得更加私密,以增强群体的情感联结和交流。受访者“缱绻怡然”认为:“大群和小群中肯定是有差异的,小群里我们经常会探讨和关心一些比较个人的情况,比如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面试的进展,有时候我们还会因为一个问题通过语音或者打视频的方式进行探讨。但是在大群就不会了,聊的话题都比较浅,更适合去找一些比较宽泛的问题的答案,看有没有人知道。”

5 结语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对使用社交媒体在求职中获取社会支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群体展开研究,旨在呈现当前大学应届毕业生使用社交媒体求职的动机、特征以及支持寻求的策略。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大学应届毕业生求职者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主要在于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嵌入性和链接能力拓展社会支持的渠道来源,并且通过虚拟社群的链接寻求身份归属的安全感和认同感。而在支持获取的特征方面表现为多平台使用和线上线下流动,使得社会网络关系得到扩展和加深。通过抱团互助和不同的自我呈现策略来达到在不同群体中获取不同的社会支持的目的。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鉴于篇幅有限,本文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社交媒体使用动机、支持寻求特征、支持寻求策略的探讨不够全面。其次,本文只关注了大学应届毕业生获取社会支持而没有关注提供社会支持的维度,在支持互动方面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此外,将来还可以关注社交媒体使用带来的负面社会支持,例如焦虑的传导和信息的冗余等。

猜你喜欢
求职者毕业生社交
社交之城
9岁的高中毕业生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社交距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