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承德文学红色基因的传承研究
——以承德本土题材“最美”三部曲为例

2024-05-06 21:15袁明月张剑锋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最美塞罕坝承德

袁明月 张剑锋

(作者单位: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2.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最美的奋斗》(以下简称为“最美”三部曲)作为承德籍作家、编剧杨勇的代表作品,采用了中国化的叙事表达和承德地区的本土化题材[1],通过生动讲述薪火相传、不懈奋斗、拼搏奉献的一系列“最美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文将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阐述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进而研究承德文学“最美”三部曲作品展现出的红色基因和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并探讨推动承德文学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途径。

1 传承红色基因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要有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禀赋要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要高度肯定,对自身文化要自觉继承、实施、发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红色基因,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具体文化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能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价值航标、实践导向、底气根基,符合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为传承红色基因营造浓厚氛围,为传承红色基因增添强大助力。二者有机统一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2]。

2 “最美”三部曲作品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及其影响

“最美”三部曲作品采用文学这一形式载体传播红色基因并被广大读者所感知,通过熏陶、陶冶、教育、影响等方法,用真善美教化人们,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道德化、规范化,进而促进人们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形成良好风气。

2.1 提高社会凝聚力

“最美”三部曲中的故事取材扎根于承德地域文化,分别讲述了塞罕坝植树造林、荒漠变成绿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故事,展现了承德热土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乡韵乡愁,生动鲜活、真实可感。这三部作品通过不同的主题和事件,教育并引导广大读者深化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理念的理解,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作品通过对主要人物不畏困苦、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坚持奋斗等美好品格进行刻画,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进而鼓舞人们的斗志,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品中的人们通过沟通协调、疏导情绪,合理调控利益、有效化解矛盾,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多种矛盾,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建设。

2.2 坚定理想信念

《最美的青春》讲述了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涵养水源,以作品主角冯程、覃雪梅为代表的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业大中专毕业生与林业干部职工的369人开荒队伍,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塞罕坝。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克服恶劣环境和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筑牢了京津绿色生态屏障,写下了壮丽的人生篇章。默默坚守、无私奉献,青春奋斗、挥洒汗水,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捍卫着塞罕坝的生态安全。塞罕坝林场三代务林人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不少年轻人踏上了这片热土接续奋斗,让塞罕坝更加葱郁。

该作品的主题立意鲜明——对祖国深沉的爱,通过浓浓的情感表达和第一代塞罕坝知识分子朴素真实的成长故事,阐述了青春的重要意义,即青春的美丽不在于它的五彩斑斓,而在于它的深刻内涵,在于实现个体的价值。作品展现出了主人公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精湛的业务能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认知青春、对待青春、珍惜青春,树立青春理想,提高行动执行能力。

2.3 涵养道德情操

《最美的乡村》以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通过三个独立的单元故事,分别讲述了以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贫困乡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故事。这部作品紧扣脱贫攻坚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该作品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刻画了高尚的人物品格,如退伍转业干部唐天石恪尽职守,做事充满智慧与技巧,驻村第一书记辛兰在工作上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维护百姓利益,返乡创业大学生石全有充满朝气,他们全心全意地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作品还根植现实沃土,打造文化亮点,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生活场景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采用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刺绣养蜂、生态旅游等故事,展现了人们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

该作品能够引导读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自觉践行道德观念,积极维护社会秩序。除此之外,还能够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引导读者个人的思想与行动,起到强化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等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4 培养审美能力

“最美”三部曲不仅语言美,内涵也很丰富,通过贴近生活的遣词造句,描述科学的理论、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等内容,表达出求真向善达美的审美情趣,引导人们感知美、欣赏美,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审美能力。

“最美”三部曲中的人物原型来源于基层,透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人们可以看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扶贫工作中优秀的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返乡创业优秀青年人才,以及自强不息的河北网民、承德网民的群像故事,从中体会到他们奉献与奋斗的美好品质。“最美”三部曲的叙事手法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为主,结合浪漫主义表现形式,展示了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件,大力弘扬了塞罕坝精神、扶贫精神、奋斗精神,展现了承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底蕴。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文化,“最美”三部曲和其他众多红色文学作品一样,引导读者自觉运用健康的审美情趣抵御不健康思想的冲击,获得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增强自我的力量,从而创造美好生活。

2.5 调节心理健康

当读者沉浸在“最美”三部曲作品中时,会随着作品的行文逻辑思考,暂时脱离现实,逃避生活烦恼,获得精神解脱,达到文学潜移默化的心理治疗。

《最美的奋斗》取材扎根于真实生活和基层现实,描述了村党支部书记范振喜、社区党支部书记傅雪莲、民营企业党委书记李健等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风貌。作品语言朴实,受众广泛,采用直白的对话、简洁的白描手法,讲述人物故事,阐述“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读者消遣解闷、振奋精神、慰藉心灵,并随着人物的成长与故事的发展宣泄情绪、释放压力、保持平和,从而明白事理、提高斗志、磨炼心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 推动承德文学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路径

作为承德本土题材的“最美”三部曲,采用中国化的叙事表达,既观照世界性格局,又注重本土化资源,在照应历史、折射现实与远望未来中,结合时代发展,为读者带来了感动与愉悦的体验,更为承德文学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1 着眼于承德文学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求

承德文学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工作包括丰富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对红色基因传承的历史、特征、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持续加强传承红色基因与坚定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研究等,进一步为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要积极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方法形成宣传合力,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地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推动形式载体创新,与时俱进创新红色基因的表现形式,如读书会、观影会等,夯实承德文学中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不断提高红色基因的活力和感染力。

同时,要牢牢把握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要求,牢牢贯彻到承德本土红色文学创作中。第一,做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一方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人民情怀,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价值观念、指导思想、优良传统、革命精神等。第二,做到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既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立足于时代发展,大力传承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三,做到传承性和开放性相统一,不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要以博大的胸怀,以去粗取精的方法,积极吸纳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第四,做到全局性和地域性相统一,既要扎根于中国大地,观照社会发展大局,又要挖掘本土资源,展现承德区域文化特色。第五,做到思想性和情感性相统一,不但要遵照认知规律,阐释红色基因的思想内涵,而且要注重方法,强化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进而达到承德文学红色基因传承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目的[3]。

3.2 丰富承德文学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路径

红色基因是一种文化基因,要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将其传承好、弘扬好。承德文学要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举旗帜”的作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探讨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发挥红色基因“聚民心”的功能,要站稳人民立场,听民生、解民忧、暖民情,凝聚人民智慧与力量;发挥红色基因“育新人”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红色基因“兴文化”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切实把握红色基因传承的文化渊源,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红色基因“展形象”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要加大对承德地区红色资源的发掘力度,开展好红色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切实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寻找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的切合点,积极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同时,不仅要发挥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功能,还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引导并支持红色资源融入文化产业发展中,形成承德本土红色文化品牌,扎实进行“红色+”文旅、“四史学习”、文明实践等活动,促进红色资源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激活承德红色资源效能。

3.3 创新发展承德文学红色基因的传承方式

要想实现红色基因永续相传,必须要促进红色基因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创新发展,做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红色基因话语体系,既要规范表达又要特色表达,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时代发展主题、人民群众心声,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阐述红色基因的时代内涵。依托新科技、新手段、新创意,发掘新的红色文创主题,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立体化实践平台,形成多元化传播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个性化需求。紧跟社会发展,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中、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创新发展。

文学创作者更要不断将红色基因自觉内化为精神认同与创作动力,紧跟时代脉搏,挖掘现实素材宝库,借助新的媒介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心用情用力用功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好文艺作品的作用,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承与创新发展,以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4]。

4 结语

“最美”三部曲获得了诸多荣誉和良好口碑,其中有的作品还被拍成电视剧,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充分彰显了承德本土文学中红色基因的生命力、感染力,以及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必要性[5]。承德地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风土人情、风光美景等饱含红色基因的本土资源,有待进一步大力挖掘和取材创作,让文艺作品继续助力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猜你喜欢
最美塞罕坝承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
能把分内之事做好就是“最美”
从龙口到李沧:一座城市的“最美”标签
谈亚文:用镜头留住“最美”的瞬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