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与发展研究

2024-05-06 21:15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主持人受众

吴 洋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广播电视台)

“融媒体”代表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多个层面上的深度融合,包括人力资源、内容创新、传播渠道和制作技术等,从而构筑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实现各类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更在深度和广度上丰富了媒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迈向深度融合的时候,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业务素养也要随着内容生产的变化进行重新调整,从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更好地融入该时代[1]。

1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时代与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媒体形态的全面发展。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媒体时代到多媒体时代,最终发展到融媒体时代。目前,媒体融合进入了“深水区”,融媒体的媒介业务与传统媒体不同,一些主持人不适应蓬勃兴起的融媒体节目制作模式,产生了无所适从的职业焦虑。加之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人才辈出,与传统媒体主持人抢夺注意力资源,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生存生态面临巨大挑战。

1.1 主持人竞争压力增加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媒体环境的形成,使得一大批跨界主持、网红主持纷纷涌入了主持人的队伍中。虽然很多跨界主持、网红主持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他们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与特定的受众群体,迅速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成为专业主持人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职业发展空间被挤压,竞争压力增大。融媒体时代,各种网红,如带货主播、美食主播、旅游主播、美妆主播等,逐渐活跃于新兴媒体平台,获取了大量线上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近几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主持人行业中的应用已不是新鲜事,虚拟主持人数量开始增多,这使得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受关注程度进一步下跌。长此以往,传统媒体主持人很容易失去职业自信。

1.2 受众视听偏好的转变

融媒体时代,媒介传播日渐趋于移动化、碎片化、多元化、社交化和智能化,大量的传统媒体受众不断向新媒体迁移[2]。受众不再受限于单一媒体,而是直接面对多样性的媒体渠道。在这种环境下,受众的视听偏好发生变化,他们更加喜欢轻松、短小、互动性强的内容。如果媒介内容不符合受众的视听偏好,则很难吸引受众关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凭借强大的媒体生产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并迅速产生了依赖,致使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流失了大量的受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节目的收视份额,给主持人带来了巨大的职业压力。

1.3 影响力逐渐减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其具有权威性、娱乐性的特点,且覆盖广泛,占据着受众的大部分生活,同时也掌握着话语权。以我国的电视媒体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电视媒体一直是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这些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因其节目受到关注,成为电视观众信赖的对象,并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与信息的传播者。在此情况下,主持人的主导性和控制力逐渐减弱,受众的参与程度逐渐提升。

2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优劣势

2.1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优势

2.1.1 专业性

传统媒体主持人在电视、广播等媒体领域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通常在自己的领域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能够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这种专业性使得他们在节目制作方面更加细致入微,更加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

2.1.2 公信力

传统媒体主持人通常在媒体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他们的声音和观点能够快速传递到大众身边,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传统媒体主持人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2.1.3 稳定性

传统媒体主持人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他们通常拥有长期的工作经历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节目制作和个人发展。相比之下,一些新兴媒体的主持人工作环境不稳定,收入来源也不够可靠。

2.1.4 形象塑造

传统媒体主持人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有着非常高的曝光度,这让他们在树立个人形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和亲和力,并逐渐树立其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1.5 较高的素养

传统媒体主持人通常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修养,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特质对于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主持人需要与各种不同背景和行业的人进行交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理解交流对象,挖掘对方的闪光点,从而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较高的素养和修养也能够促进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修养的主持人通常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他们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变化。这种持续学习的动力能够使主持人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竞争力。

2.2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劣势

2.2.1 存在一定的职业惰性

传统媒体体制复杂,很多主持人在传统媒体领域耕耘多年,一心只想守住自己的阵线,对新媒体较为排斥。一些工作多年的资深主持人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熟悉新媒体领域的操作规则,试图以不变应万变。一些传统媒体主持人不愿意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对新生事物不够敏感,认为自己原有的岗位足够安稳,缺乏进取心。

2.2.2 “心理包袱”重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迅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其中多为年轻的用户。新媒体平台的网红主播可以为了吸引大众而采取多样的策略,而传统媒体主持人在各种媒体职业规范的约束下不能“放手一搏”。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保持自身的公众形象,存在过重的“心理包袱”,对偏爱新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年轻大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网红主播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竞争失衡的情况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节目号召力开始减弱,加剧了传统媒体节目受众的流失。

2.2.3 个性化缺失

由于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大多都是经过专业学校的训练,加之必须遵循固定的节目形式和流程,所以在主持风格上,可能会呈现出雷同的现象。风格的趋同化导致传统媒体主持人很难在融媒体时代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而很多新型媒体主持人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却找到了独特的风格,如易立竞、许知远等,他们无论在外在形象上还是内在表达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容易被观众记住。此外,由于他们节目的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实时互动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黏性,从而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更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提升自己的个性化形象,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3 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主持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3.1 满足受众需求

随着新型媒体的迅猛发展,观众的“口味”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创新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有价值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通过创新思维,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媒体等新型平台进行互动,了解受众的需求,并根据其反馈进行调整

3.2 提高节目质量

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创新意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节目质量。创新意识包括了解新的媒体技术和工具,学习使用新型平台来扩展自己的内容生产领域,从而制作出更多元化、有价值的内容。主持人可以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视频制作、音频编辑等操作,提高节目品质和效果。

3.3 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现如今,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果还使用曾经较为传统的节目主持形式,势必会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丧失节目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增加节目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因此,创新是传统媒体主持人赢得竞争的关键[3]。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主持人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赢得更高的曝光率。通过积极探索、尝试新型媒体技术,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并不断提升个人形象和竞争力。

3.4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传统媒体主持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一个充满变革的行业中,主持人需要保持对行业动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主持人只有在融媒体建设过程中,积极投身社交媒体、数字化媒体等更多领域,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适应自身角色变化、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业务能力,才能满足受众新需求,在媒体转型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4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转型发展策略

4.1 掌握新媒体的特性

作为传统媒体主持人,面对当下的融媒化转型发展趋势,需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圈”,迅速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这就要求主持人对新媒体的特性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深入理解其运作方式,依据新媒体的运行规律来创新主持形式。只有这样,传统媒体主持人才能成功实现职业发展的转型。在学习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注重明确新媒体的特征,尤其是信息传播模式的互动性,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够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工作中。传统媒体主持人应该深入分析网红主播的主持模式,甚至可以参与其中,将其受欢迎的特点融入自身的主持风格中,进而优化自己的主持方式。

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学习能力通常比较强,他们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时刻关注新媒体的运行动态,全面掌握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运行特征,充分把握新媒体受众的信息偏好和收视习惯。传统媒体主持人要熟悉新媒体的各种“智慧媒介”应用,对用户画像进行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的主持行为,吸引更多观众关注。

总之,传统媒体主持人要在融媒体环境下不断学习、适应,整合传统媒体优势与新媒体长处,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并深入分析受众需求,加强互动沟通,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媒体发展趋势,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4.2 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

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主持素养。除了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外,还应打造个性化风格。这就需要主持人勇于挑战自己,探索新的主持方式和风格。主持人需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话题,在常规节目中适时展现自己的个人专业水平,并形成个人品牌。

主持人可以在常规的节目中找到合适的时机,展现个人风格,从而提高在观众心中的辨识度。观众往往会记住主持人的个性化特点,这也是主持人建立个人风格的关键[4]。例如,从主持法律节目走向主持综艺节目的撒贝宁,从严肃沉稳的主持风格向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转变。在主持《明星大侦探》节目时,他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在法律方面的专业性和才华,同时善用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来调节气氛,使得该节目更加生动有趣。他能够用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发现案件中的蛛丝马迹,提出关键性的证据和观点,并以严肃、专业的态度向嘉宾和观众阐述复杂的案件情况和推理过程。在与其他嘉宾相互调侃时,他能够加入当前流行元素,展现自己的幽默感和综艺感。他的风格转换与多才多艺的表现也让观众对他充满了期待。

4.3 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主持人必须适应新环境。在这种新环境下,媒体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种媒体平台不断交互,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网络,都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数字化革命。对于传统媒体主持人而言,掌握新型技术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必需的能力[5]。

首先,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学会如何将传统媒体技能与新型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出更多元化、富有创新性的内容。传统媒体主持人要熟悉各种数字化编辑工具,掌握视频制作、音频编辑、平面设计等技能。他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交媒体应用,以便更好地进行营销和推广。通过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结合,主持人可以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内容,并且让受众获得更好的体验。

其次,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主持人需要拥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将节目内容更好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并提供更多元化的形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

再次,传统媒体主持人必须注重数据分析和技术创新。通过对受众行为和偏好的深入了解,主持人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案。同时,也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尝试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探索更有价值的内容。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制作沉浸式的报道环境,让受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4.4 实现全面的互动主持

融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被打破,主持人不再只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单向接收信息,而是希望参与到节目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互动主持成为满足观众需求、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可以建立更加稳固的观众基础,提升节目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在这种融合形式下,主持人需要具备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走出原本的“我说你听”模式。主持人不仅需要保持其专业报道能力,还需拥有强大的社交媒体素养。主持人可以尝试在微博、抖音等各种社交平台上开通个人账号。以微博为例,微博数据已经成为评价主持人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何炅、谢娜这样的主持人已经拥有超过一亿的微博粉丝。微博的社交互动可以让主持人更加接近观众,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通过应用新型的公共社交方式,主持人能够深入地了解观众的需求、评价和反馈,以便优化和调整自身表现,实现转型发展。同时,主持人需要不断学习新媒体的特点和应用技巧,将其应用到常规节目中,满足观众对于信息交互性的需求,从而增加影响力和吸引力。总之,主持人应该拥有强大的社交媒体素养,并且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粉丝互动,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适应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4.5 塑造独特的个人品牌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主持人要想实现个体发展,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个人品牌是主持人在行业内外被认知和了解的重要标志,通过打造个人品牌,主持人可以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主持人要将自我变成一种品牌符号,就必须从传统的主持人形式向“融合”转型。主持人不能只是成为某个节目的代言人,而是要强化个人品牌特色,让观众在众多主持人中记住自己,并产生认同感。主持人要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融为一体,参与节目的整个运营过程,并根据媒体融合的特点重塑自己的主持形象。

传统媒体主持人应把握受众的期望和态度,对“与公众的沟通程度”了然于胸,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传递的信息准确、权威,将自身的公信力延续到融媒体节目的主持工作中。同时,积极学习、掌握新媒体节目的主持技巧,不断尝试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内容形式,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主持人需要保持对观众需求的敏感度和对市场的洞察力,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主持策略,最终目标是让个人品牌在观众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个人品牌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传统媒体主持人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拥有对节目制作与传播的掌控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塑造独特的个人品牌。

5 结语

在当今媒体形势下,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认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由于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已经不再仅仅被动地接收节目信息,他们更加关注交互性和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拥抱新媒体技术,学习掌握其应用技巧,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特点的展现,同时也需要注重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角色的转变和提升。通过扩大自身知识面,学习多元化的技能和知识,主持人可以更好地融入时代的潮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同时,传统媒体主持人需要意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以适应当前媒体环境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只有紧紧抓住“融”这一关键字,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和提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