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触点”到“传播爆点”
——品味2023央视中秋晚会的创意之美

2024-05-06 16:54陈建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宜宾晚会长江

陈 卓 陈建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 年中秋晚会(以下简称“2023央视秋晚”)在月圆之夜如约上演,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精彩纷呈的节目编排、独具匠心的古风新韵以及质朴生动的创新表达,给海内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

2023年的中秋晚会主舞台设在四川宜宾三江口长江公园,唯美与浪漫的舞台效果给受众带来了一种飘逸灵动的佳节氛围。整个晚会内容精巧浓缩了宜宾城市宣传语“长江首城、宜人宜宾”的文化意境,紧扣当地鲜明的长江文化来谋篇布局,分设上篇《月涌大江》、中篇《江水三千》、下篇《江月年年》三个篇章,20多个歌舞节目围绕宜宾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个性鲜明的“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展开,传递出中秋团圆与家国情怀的温馨情感。

一、技艺与文艺“相伴相随”

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在中心城区交汇,形成壮观辽阔的三江口。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种茶史,4000多年的酿酒史,也是古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的美称。

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兴盛的码头水运造就了这座城市多姿多彩的长江文化、哪吒文化以及酒茶文化等,丰富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2023央视秋晚节目策划、编排、创作过程中大放异彩。特别是晚会的录制过程,在《央视新闻》探班现场直播节目中,流量明星和特邀嘉宾先后体验和感受了宜宾400多项非遗技艺,在创意策划和灵感创作中,众多非遗技艺与文艺表演“相伴相随”,穿越古今,焕发出浓墨重彩的时代生机。

其中,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宾面塑吸引了很多明星嘉宾的关注。这项“指尖上的绝活”是川南地区知名的民艺民俗。主要以瓜果、蔬菜、卡通为创作主题,以糯米粉、面粉为主料,植物色和糖品为辅料,制出的面塑既可看,又可食。面塑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在《央视新闻》探班现场直播节目中,一只栩栩如生的面塑大熊猫,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引起了很多嘉宾的兴趣。在现场直播互动中,王祖蓝和麦嘉欣现场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宜宾面塑制作技艺,任素汐和杨恩又则体验糖画制作,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流量明星的“带货”下,技艺与文艺“相伴相随”,传统与现代“并肩而行”,不仅拓展了节目拍摄场景,在一招一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广大受众。

此外,宜宾珙县苗族蜡染、江安竹簧和竹海全竹宴等非遗技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交融碰撞中,架构起跨越时空的桥梁,形成了一个个破层出圈的“用户触点”,无形之中引燃了大众的好奇心。每一期直播节目的在线人数和留言评论量均突破10万,让宜宾厚重的文化古蕴有了时代新韵。

二、文化与美学“视野交融”

除了意犹未尽的互动环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贯穿了2023央视秋晚节目编排和录制过程的始终,古风古韵、国潮新风也是晚会节目的一大看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孕育了浩瀚博大的长江文化,也哺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江文化最具包容性,处于长江上游的宜宾,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是云贵川渝四省市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南向出川的重要门户。结合每个节目的特色,编创人员在舞美设计和演员组合上下功夫,以崭新视角呈现音乐中的诸多巧思,兼顾民族性与国际化的艺术风格,邀全球华人咏月、赏月、共度佳节,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宜宾有不少名胜古迹,而且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名人轶事和诗词典故。比如,有文献记载的就有杜甫、苏轼、黄庭坚、范成大等诗人,他们先后来到宜宾,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有的寄情宜宾山水之美,有的赞美宜宾美酒佳酿,还有的则歌咏大江奔流的豪迈。其中,最出名的是黄庭坚曾在谪居宜宾三年间创作的53首诗、18首词、11篇文赋,包括《苦笋赋》《煎茶赋》《对青竹赋》《安乐泉颂》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宜宾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耳熟能详的“流杯池”是2023央视秋晚外景拍摄地之一,也是北宋年间黄庭坚根据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流水曲觞”意境,利用天然石谷建成,石壁上的书法石刻真迹琳琅满目,是十分珍贵的艺术瑰宝。2023央视秋晚录制期间,表演嘉宾井柏然和郁可唯在流杯池里携手齐唱歌曲《不染》,在峡谷之间,身着古朴服饰的青年乐手们,抚古琴、击大鼓、吹笛箫……伴随着谷底缓缓流出的清泉,带人梦回千年之前,生动再现《兰亭集序》里“曲水流觞”的浪漫共鸣。

类似的创造性场景应用还有表演嘉宾毛晓彤和好妹妹合作的舞台剧《月》,选择在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的李庄古镇取景,这座小镇不仅有着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抗战时期,古镇里的月亮田还是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如今的梁林故居被称为“人间四月天”的旧地。在富有诗意的月亮田,亭台楼榭与小桥流水相得益彰,表演嘉宾或泛舟水面,对月当歌,或穿梭于古街古巷,怀念乡情;悠扬的笛声跨越山河,在光影交替中见证历史,以全新视野充分调动观众最真实的多感官体验,触发温情、极致、感怀的心弦,制造出一个个传播爆点,传遍四海。

三、自然与科技“交相辉映”

作为展现科技创新和传播技术的综合平台,央视秋晚总是会给大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三江六岸的高层建筑、江水岸线、城市桥梁等夜景灯光也是此次晚会主舞台氛围布置的一部分。2023央视秋晚舞台背靠三江交汇的三江口和对岸的白塔山,在规划设计中,主舞台充分利用宜宾三江口自然风貌,主舞台设计的大型镜框犹如一台摄像机的取景框,以AB面360度灵活构图,与三江六岸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一块可移动、可视化的屏幕,辅以环绕式布光和镂空结构的灯架布置,最大限度地让观众领略包罗万象的长江风光。

为体现长江文化和江水灵动,主舞台中央专门营造了“水池明月”的景观,与远处的白塔、夹镜楼等遥相呼应,在“镜框”内呈现出远、中、近、特不同景别的立体空间,让人造景观和自然风光在科技手段加持下融为一体,有山、有长江、有圆月,凸显了中秋晚会团圆的主题,这一精妙的创意设计受到众多参演嘉宾的点赞。

节目是内容载体,传播才是终极目的。为满足受众在移动端设备收听收看,进一步扩大晚会收视覆盖面来增强用户的互动感,2023央视秋晚充分利用智能AI横转竖的裁切算法,首次以竖屏方式进行新媒体制作,现场所有的竖屏信号源均共享的是横屏的4K信号源,在更多视角与细节的呈现中,力求打造新时代、新场景下的万家团圆、家国盛世的和谐景象。于是,相关团队在策划创意阶段反复沟通,充分利用主舞台周边20多个4K超清机位,利用央视总台云端AI算法进行智能“横转竖”,回传到现场制作区域,给竖屏的制作团队提供一个经过AI裁切的竖屏机位,供编辑团队进行二次创作,确保舞台上的表演兼顾横竖屏画面空间的艺术呈现,让竖屏观众同样能在沉浸式体验中度过一个“小而美”的掌上中秋。

结语:

在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只有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才能推动作品打动人心。2023央视秋晚节目创作人员通过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传统节日在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中实现自我超越,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审美表达上开创了新的全景视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 央视秋晚的流量加持下,宜宾的四个外景拍摄地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打卡”。2023年国庆长假,全市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400%以上。当然,幸运不会从天而降,看似偶然的背后,离不开长期的用心经营。一座城市能有多吸引人,关键是这座城市的人有多可爱。一座座城市爆红的背后,是这些城市的人久久为功的积累积淀和开放包容,才会促成城市与流量的“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
宜宾晚会长江
长江之头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