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 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策略研究

2024-05-06 16:54朱建华王小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内容信息

朱建华 王小燕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电视新闻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浪潮。该文件明确提出了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内容为王、创新传播方式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深度融合,打破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实现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传播渠道的拓展。在这一大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开始积极探索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逐渐摆脱传统单一的播出模式,向着互动性、服务性、个性化和社交化方向发展。而电视新闻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何提升内容质量,如何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如何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等问题,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一、注重时效性,选题精准化

融媒时代的风起云涌对电视新闻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三网三屏”即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和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的网络传播模式革命性地改变了信息的流动路径,为新闻内容提供了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使电视新闻极大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实现了观众与信息的零距离接触。而信息社会的新闻如烟花,稍纵即逝,因此捕捉第一手资讯,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至关重要。在实践中,电视新闻媒体应建立更加紧密的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联系,确保信息源的多样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记者应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洞悉时代脉络,了解观众需求,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精准把握新闻价值并提炼出具有代表性、引人深思的案例,捕捉最能引发共鸣的内容,以提高观众黏性、扩大新闻影响力。记者和编辑必须紧跟时事动态,关注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问题。这种对“新”的追求不仅限于事件的新颖性,更在于提供新视角、新思考,以及能引起公众讨论和关注的新议题,如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的民生热点。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监控新闻线索,分析社会热点,预测未来趋势,从而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前瞻性、领先性。电视新闻行业需要将云计算、移动通信等应用纳入从接收信息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并按照资源处理原则,整合、优化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完善的信息库系统,以保证新闻传播的无缝对接和高效率。另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表面的技术层面提升,更是对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内容质量的全方位革新。只有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触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电视新闻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占据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多元素融合,整编创新化

整编过程的多元素融合与创新是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关键步骤。从剪辑到文案撰写,从采访策略到专题报道,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接受习惯。剪辑环节关键在于图像、声音和镜头的精准运用,包括选择能触动观众内心的素材,实现与观众情感的共鸣。文案撰写必须简洁、精炼且深入人心。除了信息传递,还须唤起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避免专业术语,用“接地气”的浅显语言表达复杂内容,加上巧妙使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文案的感染力。编辑传统新闻素材时,可融入受众熟知的网络语言,例如“特种兵式旅游”“电子榨菜”“City walk”等,以及生动活泼的图像和表情符号,使内容更加贴近日常,激发受众兴趣。如“央视新闻”在抖音发布的《处理核废水喝了没事?“那请他喝了再说”》将日本官员的“核废水无害论”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尖锐回应结合起来,运用综艺风格的背景音乐、音效和流行的表情包,以一种轻松幽默却又直击要害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方的立场。而数据新闻则可以采用图表和时间轴的方式,直观展示复杂信息。采访策略决定报道的深度,要求记者不只提问题和记录答案,而要深挖信息,利用多样的采访对象和不同角度的声音为新闻增色,增强报道公信力,并善于捕捉能够成为新闻点的瞬间。策划专题报道时,新闻媒体对报道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深度。在制作过程中,合理安排节目结构,平衡理论分析和故事叙述,结合数据、图表、专家访谈等多种元素,提供全面的分析视角,使节目既有深度又具吸引力。

三、全方位覆盖,传播广泛化

电视新闻在现代化传播手段面前亟须展现新的活力。为此,媒体应积极利用4K、3D、5G技术升级电视画面质感和流畅度,为观众呈现极尽描摹的现场感受。应用“画中画”技术,在主画面中同时展现辅助画面,包括专家评论、现场相关数据等,丰富信息层次。同时,“多角度回放”技术使得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等重点报道更具看点,多维度展示事件进程,深化观众印象。网络平台作为新时代最活跃的舆论场,其与电视新闻的结合同样关键。新闻媒体不仅要开设网上新闻频道,更要用好每个平台特色,做到“一条内容,多平台推送”,最大程度覆盖不同用户群体。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新闻快报”,针对年轻人群的碎片化时间,提供快速、有趣、贴近生活的新闻内容。同样,短视频直播的互动性更强,可用于大型新闻事件的实时报道,让观众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主持人须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能在直播中根据观众反馈调整报道重点。微博、微信等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因此新闻媒体要建立官方账号,在公众号、视频号中及时分享权威新闻。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要更加快速准确地发布信息,引导公众舆论,避免不实信息扰乱视听。如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国人视为年度盛事的传统节目,通过与短视频平台的联动,实现了从单一的电视屏幕到个人手机屏幕的跨越。无论是身处异乡的游子,还是家中团聚的家人,都能够通过手机屏幕,感受到这一传统节目带来的欢乐和团圆的气氛。而2021年12月20日,紫牛新闻客户端发起的“多地直播空间站过境”活动也通过移动直播的形式,将南京、北京、西安和烟台四地的天文爱好者联动起来,与广大网友共同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升空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四、消弭距离感,互动常态化

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其直观性和实时性,但在当前社会,单向的信息流已不能满足观众需求。因此,深度的观众互动成为电视新闻提升影响力的关键策略。电视新闻应搭建观众互动平台,利用跨屏互动技术,让观众通过遥控器参与到节目中,如实时投票、提问等,打破传统的观看模式、实现“筑桥引路”,让观众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打造多渠道反馈系统,让观众意见“零距离”传达到节目制作团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优势,在官方媒体的评论区内,公开收集观众对节目的评价,并开放私信功能,及时响应观众的个性化问题。主持人和节目团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分享幕后花絮,回应观众关切,让观众感觉到“近在咫尺”的亲切。定期进行线上直播答疑环节,让专家或新闻工作者与观众面对面,回应观众的疑惑。同时,建立观众服务热线,专人负责解答观众疑问,收集意见,让观众感受到“有求必应”的尊重。对于观众的意见,需要有专门的团队进行分类整理,重要的反馈应第一时间呈现给节目决策者,并转化为节目的改进措施,对观众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表彰或回应,形成高效的良性互动。此外,融媒体平台作为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阵地,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加快媒体融合、拓宽传播路径的“利器”。以“央视频”App为例,5G的高速传输、4K/8K的超清画质以及AI的智能分析,三者的结合让其视频内容不再单一。社交属性的加入让用户成为内容的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接收者。UGC与PGC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也充分调动了用户的参与热情,形成了全新的、官方与草根相结合的传播生态。而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电视互动社交智能手机客户端,连接了大屏和小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使观众在享受节目的同时,能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这种全新的观看体验,无疑让电视节目更加丰富有趣。

结语:

在融媒时代的浪潮中,电视新闻传播要提升影响力,必须深入理解技术的力量,尊重用户体验,优化内容质量,并勇于在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内容制作上,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了解受众需求,制定个性化内容策略,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可以实现对受众行为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精准定位内容传播策略。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融合和创新,电视新闻不仅能够维持其传统优势,更将在新的传播生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引领未来新闻传播潮流。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