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落实“短、实、新”路径浅析

2024-05-06 16:54刘玉刚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版面群众

刘玉刚

文风不是小事,因为文风体现党风。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应该始终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方针不变,而媒体融合发展,也应着力落实“短、实、新”的要求,不断改进文风,把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乐于接受,作为衡量新闻宣传工作是不是有实效的一把尺子。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抓住群众的思维脉络,认真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善于从群众的视角来谋划和思考新闻宣传工作,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和群众交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凝聚共识、服务群众。

一、“短、实、新”的基本内涵

(一)坚持“短”的特色

所谓“短”,在这里是指长短得当,简短便捷。首先,要短而得体,新闻产品的篇幅、时长得当,要当短则短,宁短勿长。其次,要短而醒目,重点环节、关键部分要醒目显眼,关键字眼、标题能短则短,做到言简意赅,又短又好。第三,要短而有力,在着力追求新闻产品短的同时,重点要放在做精、做优、做出影响力上,在短而出彩上多下功夫。

(二)坚持“实”的标准

所谓“实”,既要客观真实,又要厚重朴实,还要真情实感。第一,客观真实,务必坚守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底线,要敢说真话,用事实说话,不掺水分。第二,厚重朴实,是指语言平实、朴实,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来表述事实、表情达意,追求作品的品质厚重,观点兼具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能吸引人、触动人。第三,真情实感,要表达真感情,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偏激。

(三)坚持“新”的方向

这里的“新”,指的是创新性表达,力求有新意、有亮点。一是观点新颖,敢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以新的思考和阐发,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观感。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在新闻产品的表达形式、呈现样式上,要力求鲜活出新,构思上力求别致新颖,让受众有新鲜感,从而产生兴趣,留下印象。三是融合出新,可以超越常规,打破边界,在传播平台、传播手段上整合资源,既讲求时效又快捷高效,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体验,达到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宣传效果。

二、落实“短、实、新”的路径

我们倡导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需要切实改进新闻报道的形式、样式,努力做到以“短、实、新”为新闻报道主要方式,突出用好新媒体等各传播平台,从而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如何落实“短、实、新”的要求呢?

(一)力求“短”

就是做到减重瘦身。拿传统媒体来说,可以充分运用消息等短而小的新闻体裁来说事拉理,做到详略得当、言简意赅。对新媒体而言,就要把长图做短,把海报做简,善于提取关键信息,突出关键要素。另外,还要用足用活短视频这一传播方式,重视受众的体验感受。

(二)务求“实”

首先,作风扎实,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要带着问题深入一线,带着感情到基层,新闻工作者脚下常有泥土气,新闻产品才会更接地气。其次,文风平实,要站稳群众立场,多站在服务群众的角度来思考谋划,多从群众需求的角度来写作制作,以群众读得懂、愿意看为目标。第三,作品厚实,多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善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式方法讲好新闻故事;要注重表达方式,多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官话民说、硬话软说、空话不说,让新闻作品和蔼可亲、面目一新。

(三)追求“新”

一是布局求新,不断深化媒体融合,坚持移动优先,整合平台资源,打通壁垒,实现流程再造,多渠道多平台共同发力,既差异化发展又优势互补,形成宣传合力,唱出高调强音。二是传播求新,引入经营新闻理念,注重满足市场实际需求,新媒体要讲好新故事,唱出新声音;此外,还可采用微专题的形式,进行集纳式传播。三是技术求新,要强化技术支撑,借助新技术新应用,助力媒体传播手段的发展和融合,不断学习、探索,为我所用。同时,注意运用大数据,进一步锚定发展方向,校正偏差,实现宣传工作的精准化、差异化、立体化。

三、“短实新”的差异化标准

落实“短、实、新”的要求,既因媒体平台不同而标准不同,也因新闻生产加工的不同阶段而呈现差异。

(一)前期采写方面

落实“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对照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结合实际,严格落实新闻奖惩办法,努力做短的新闻,力求用更加简洁的语言文字,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内涵。在篇幅上,消息稿一般不要超过1000字,评论员文章不超过2000字,通讯稿不超过3000字。

落实“实”,就是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宣传中心工作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原则上,时政报道要坚持当天出稿不过夜,注意围绕主题精心选材,充分挖掘读者关注的各类有价值信息如实呈现;通讯和深度报道要做到实地采访,同时提供多场景、多侧面的新闻图片、资料图片等。

落实“新”,就是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让新闻作品更新颖、更新鲜,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做到一稿多出、一稿多用,又要注意灵活选择新闻体裁,力争出新求异。一方面鼓励多采写有现场感和画面感的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并配图;另一方面,在新闻采访时,努力创造条件,争取能现场拍摄短视频,增加和丰富新闻的表现形式。

(二)后期新闻呈现方面

追求“短”,就是要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把更具价值的核心内容凸现出来,内容上要简短,时间上也要快。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主标题一般以实题为主,既简洁明了,又提炼精准,不求大而全,不拖泥带水。另外,要注重新闻提要、摘要的制作处理,并充分利用图片、图表等资源,提升版面的冲击力、吸引力。

强调“实”,就是要把版面核心内容做扎实做充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把有分量、有亮点、有看点的新闻,在版面上突出处理,不惜版面资源,形成宣传上的强势高音。对一般性的活动和会议新闻,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努力改进会议报道,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心工作、政策、举措等,努力做实、落实,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做到“新”,就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把版面核心内容多元化、立体化呈现出来。要加强部门联动、资源互动,整合资源、打通平台,把新媒体的各种亮点以二维码的形式移植嫁接到版面上来,丰富版面,多维呈现。

(三)新媒体产品方面

落实“短”,第一,标题要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原则上在20字以内;第二,语言要精简凝练,结构简明,逻辑清晰;第三,节奏要明快,行文多用短句、短段,增强节奏感;第四,做精新闻短视频,时长能短则短。

落实“实”,就是要将新媒体产品精心打磨,尽量把亮点和看点前置,做足做透,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现场采访、人物专访等新闻产品原则上应配发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图片、视频内容要突出主要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短视频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保证充足信息量。

落实“新”,在内容呈现上,要找准群众视角,在标题制作、内容写作中多用群众语言。要善于讲故事,吸引注意力,提高文章阅读时长和视频完播率。在技术呈现上,要灵活运用短视频、直播、H5等表达方式,提升新闻的互动性和用户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做好新闻的相关链接,拓展相关新闻资讯,丰富内容。

四、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

落实好“短、实、新”的要求,关键在人,这就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基本素养,简单来说,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

(一)扎实的文字功底

在语言综合运用、语法、逻辑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积累和实践经验,既能整体把握,宏观定位,又要字斟句酌,注重细节,删繁就简,突出中心。

(二)扎实的工作作风

不怕苦不怕累,能连续作战,进得了“庙堂之高”,下得去“江湖之远”;不畏风雨,仗义执言,坚守职业操守和廉洁底线,“出淤泥而不染”,既扎实可靠,又机动灵活。

(三)深挚的为民情怀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心连心,为群众发声,为群众分忧。

(四)厚实的理论积淀

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的新闻理论指导实践,注重理论学习,严守宣传纪律,践行为民初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新闻规律,增强能力本领,深化规律探索,在突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同时,精准把握新闻传播发展规律和趋势;要坚持效果导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通过增强群众观念、改进新闻报道,着力推动新闻宣传向“短、实、新”的要求转型,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新时代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高质、高效。

猜你喜欢
版面群众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概率从何而来?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