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县级融媒赋能基层党员冬训

2024-05-06 16:54刘露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冬训党员基层

刘露

冬训是对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冬闲季节进行的一种教育,现如今,冬训工作已经成为党员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国家基层治理的传播阵地,通过基层党员冬训等载体,把党的理论之光送到更广大的群众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作为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县级融媒体在全国范围普遍性地建立起来了,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已经迈入2.0阶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4(2023)》,全国已有25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运行,媒体融合格局向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发展,区县级融媒体在舆论引导、平台建设、服务功能拓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完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随着县级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也为基层党员冬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一、聚合“媒体+”,扩大宣传“辐射圈”

开展基层党员冬训,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那么,该如何切实提高冬训工作质量成效,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作为连接群众、服务群众、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将冬训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具有整合传媒资源、提供多样化信息和传播渠道的职责,为基层党员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的同时,反映基层党员的声音和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闭环。

在冬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融媒体中心通过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及新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可以为基层党员提供及时、全面、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服务。

围绕党员冬训专题,江苏省射阳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开设“冬训冬学有‘射’彩”专栏,推出了《特庸镇“冬训大餐”为党员充电蓄能》《港开区书记“第一课”点燃党员冬训新热潮》《盘湾镇推动党员冬训走深走实》等报道,“射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100万+!新华社点赞射阳:春联送“理”,燃起冬训“一把火”》《“三下乡”来了!在家门口畅享新春“惠民大餐”!》等文章,这些都为党员冬训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样,为全方位展示基层党员冬训的生动实践,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融媒体中心凭借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矩阵优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标语、海报等方式,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宣传推广,营造密集宣传声势,做到党员冬训工作“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手机里有视频”,尤其是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特色做法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宣传报道,刊发了《“三项工程”引领“嘉乡”冬训“一路生花”》等特色活动、新鲜经验,推动理论教育与舆论宣传同频共振,广泛展示冬训工作成效和党员精神风貌,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扩容“冬训+”,活动宣传靠前服务

党员冬训是广大基层党员的“必修课”,随着冬训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基层冬训的形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党支部持续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冬训模式、打造冬训“样板课”,通过开展专家讲课、书记党课、党员党课、学生党课等形式的党课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冬训理论学习成效;江苏徐州新沂各基层党组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喜盈门社区把“非遗文化——麦秆画”搬进了冬训课堂,贺北社区以党员冬训为契机,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微难题”“微心愿”;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前进村还将“中央一号文件”融入诗歌朗诵、情景演绎,开展“理论+文艺”式冬训宣讲。

面对这些形式新颖的冬训活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应仅仅是在活动当天进行新闻报道,而是要能够提前介入、早做谋划,针对不同的活动形式制订不同的宣传方案,比如,对于一些实操类冬训课程,可由记者进行体验式报道,使新闻更具现场感,报道更加立体、全面、深入;对于“理论+文艺”式冬训宣讲,可借助广电智慧社区,点对点投放到更多乡镇老百姓的电视屏幕上,让老百姓足不出户随时点播观看;对于为困难党员送上“冬训加油包”等关怀式活动,则可以通过纪实性的短视频、微纪录片,全过程展示活动过程,号召广大党员共同参与互助项目,形成氛围,扩大声势,进一步推动党员冬训工作提质增效。

重大题材报道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良好形象,鼓舞斗志,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激励人心,营造意气风发、团结奋进的舆论氛围,做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面对冬训工作节点中的重大题材和热点,则更要精准把握、全面谋划、响亮发声。在2022年武进区冬训工作中,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武进区融媒体中心与区委宣传部门联手打造了“沉浸式”电视理论宣讲节目——《“新思想 听吾说”理论直播间》。节目一期一主题,围绕党的二十大,聚焦科技创新,展现勇当先行的常州实践;聚焦乡村振兴,分享田间地头的常州成果;聚焦民生福祉,讲好温度暖暖的常州故事。节目特邀常州高校思政教师、常州籍名人、百姓名嘴走出演播室,走进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商圈楼宇……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潜移默化之中很好地对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通过视听语言更好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节目在区融媒体电视端、新媒体端等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依托网络平台,开设“听吾说”专栏,打造“微宣讲”,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在基层党员冬训工作中掀起了浓厚的学习热潮。

三、创新“视频+”,宣传形式多样化

党的声音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基层党员冬训,离不开引导广大党员读原著、学原理、谈感悟、话成长的宣讲员,离不开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将党的理论学深走实的“百姓名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灵活、更生动的视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学习方式。为此,不少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创新实践,将两种学习模式有效结合,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让宣讲内容得到更加立体化的呈现,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样以武进区融媒体中心“沉浸式”电视理论宣讲节目——《“新思想 听吾说”理论直播间》为例,每期节目为七到八分钟的长视频,为增强可看性,又细分三到四个短视频,通过理论故事化的形式力争宣讲有思想不失趣味,有“情怀”也兼容“干货”。节目内容上,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温度;既有红色故事,也有绿色发展;既有创业青年,也有科技蓝海。第一期节目《穿越时空拥抱未来》,宣讲人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洛阳镇王诤将军的故居、走进5G直播车,当我国第一部半部电台出现在观众眼前时,那些虚无缥缈的无线电技术也就有了可感知的模样;当达人挑战赛的现场以4K画面实时出现在大家的手机上,我国数字技术发展之迅猛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家脑海中的现实图景。再如,第二期节目围绕乡村振兴,设置了雪堰镇新康村、嘉泽镇跃进村、牛塘镇丫河村、湟里镇西墅村四个点位,每一个点位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当讲到牛塘镇丫河村的“五治”融合时,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一分多钟的情景短剧,由当地村民本色出演,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两个人从矛盾激化再到援法议事堂乡贤热心调解成功,通过理论宣讲故事化,让节目更具可看性、趣味性。不少群众看后反映,节目较能引起思想共鸣,真正实现理论宣讲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为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节目还精心设置了互动环节,激发线上线下观众的参与热情,通过视频观看互动问答、有奖竞猜、打卡学习等方式来让广大党员在学习中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推动基层党员线上学、体验学、深度学、互助学、喜欢学。据不完全统计,节目平均每期观看量均超过千人,七期节目受众累计超过一万人次,尤其在青年群体中广受追捧,累计收获数百条留言评论,显示出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尤其在许多基层单位,有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共同观看,也有主管领导带队观看、点评,共同分享学习实践成果,为深化冬训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社会掀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宣讲”的热潮。

结语:

总而言之,围绕做好基层党员冬训的宣传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用活用好融媒传播利器,通过全媒体全景式呈现方式,以及一个个有思想深度、有创新创意、有质有量的优秀作品,不断延伸基层党员冬训“新内涵”,充分展现好辖区党员群众精神面貌的同时,努力推动党员冬训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冬训党员基层
重庆市党员冬训“十佳案例”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
中国划艇队2014年冬训运动负荷特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