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新时代融媒体记者

2024-05-06 16:54靖桂宇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传统媒体时代

靖桂宇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使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也在科技发展中发生巨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由此可见,在中央和国家层面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应坚持守正创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破思维定式,实现自我革命。

一、充分了解媒体环境变化

2023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1%、96.8%和95.2%。

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的发展,使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在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移动渠道来获取信息。

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对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上海、湖南、浙江等头部媒体积极响应号召,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和技术迭代浪潮,率先破冰改革,纷纷推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年,被媒体行业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随后几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2018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融媒体的概念被提出。关于融媒体,大家普遍认为是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媒介载体,通过观念融合、体制创新、技术升级、流程再造等手段,实现新闻生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传播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服务用户,实现新闻宣传的迭代升级。

可见,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新闻生产环境、职业环境的改变,新闻记者如果不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二、主动适应角色转化

融媒体发展除了带来传播形式的嬗变,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笔者以为,作为新闻记者,只有树立融媒观念、重置角色定位、打破技术壁垒、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服务时代发展需要。

以笔者所在的报社为例,在传统媒体时代,报社新闻记者岗位只有文字、摄影两个工种。文字记者提交的采访稿件需要先手写,再交给机房技术人员输入到电脑,然后才交给编辑进行排版。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需要先到暗房进行冲洗后,再由扫描仪扫描后交给编辑排版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2001年后,报社采编模式出现了新变化。报社文字、摄影记者开始使用电脑传递稿件,专业数码相机逐渐替代胶卷相机,成为摄影记者的主要采访工具。同时,部分文字记者配备微型数码相机用于采访。同年,报社依托通信运营商创建了新闻网站。

2005年,报社开始对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探索,从单一的报纸生产模式向报网互动模式转变。部分记者在采访期间,担负起文字、摄影两种职能,形成了一次采访、多种加工的采访模式。2007年,报社网站功能逐渐完善,从报网互动模式实现了网站功能的多样化、新闻传播的渠道化。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报纸传播形式迅速从“铅与火”“光与电”迈向“数与网”。

目前,笔者所在报社的新闻记者岗位已细分为文字、摄影、摄像、短视频等多个工种。一大批能写、能拍、能出镜、会策划、会剪辑、会制作,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记者迅速成长起来,他们现场采写的文字、照片、视频通过手机快速传给后方的编辑平台,由专业编辑人员进行编辑、推送。因此,笔者认为,融媒时代,新闻记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踔厉奋发,勇于创新,从新闻生产者变为新闻服务者,将受众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创新新闻报道和表达方式,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三、努力提升融媒素养

当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宏观政策,还是笔者所在单位的现实需要和发展实际,媒体融合进程都从报刊+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传播矩阵的初期探索,实现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等现代传播体系的转变。在融合发展进程中,新闻生产方式、媒体传播形态、新闻时效性要求的提升,让记者的职业定位和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记者的融合转型迫在眉睫。

看来,新闻记者只有主动适应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发展趋势,在采访理念、采访方式、采访技能等基本素养上不断提升,才能生产出更多高质量、多元化、符合受众需求的产品。

(一)融媒体记者要有融合的观念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传统媒体时期,新闻记者的采访和写作,只需要按照固定流程完成就行。进入融媒体时期后,新闻的产出由单一产品变成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样化产品,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运用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尽可能生产出多样的新闻产品,来满足不同对象的阅读需求。

(二)融媒体记者要守正固本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融媒体格局中,不管传播渠道与形式怎样变化,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记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实现新闻舆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所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监事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刘卫东认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当记者!记者与编辑工作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的人才能胜任的。”

(三)融媒体记者要成为复合型人才

融媒体记者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人,是新闻生产全流程、全融合的把关人、执行人。“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信息发布流程,需要新闻记者拥有多重采访技能。如熟练使用无人机、手机直播、视频剪辑软件、网页排版、短视频、微视频制作等技能,只有学会这些技能,新闻记者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记者,实现新闻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四、强化“四力”锻炼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进入融媒体时期,新闻记者更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提升新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闻记者要像穆青一样,把“勿忘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迈开双脚,抵达现场,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中,发现源源不断的线索和扑面而来的真情。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直抵人心、富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才能更好地宣传党的科学理论、阐释方针政策、传播主流价值。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当下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让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真伪难辨。新闻记者更要坚守媒体人职责,以拨云见雾的眼光,把弘扬主旋律的责任自觉扛在肩上,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学会望闻问切、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见微知著,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微观中把握全局、偶然中洞察必然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发现真善美、主旋律、正能量的能力,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新闻记者在生产内容的同时生产思想,脑力是新闻记者珍贵的思考力,也是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以真挚的情感和睿智的思想,履行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新闻记者的不懈追求。新闻记者的手中除了笔杆子,还有各类新媒体传输终端,做好舆论引导、讲好发展故事成为记者的时代重任。只有夯实业务基础,提升专业素养,打牢专业功底,加快知识更新,才能全面提高采、写、编、评各项业务水平。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新闻记者要利用互联网传播规律,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语言表达方式,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让新闻作品能够满足人民期待、经得住时代考验。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场改革征程的新跨越。正是由于这些挑战的存在,融媒体记者更要以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胆识,以铺石开大道的气度,挑起担子、扛起责任,迈开步子、开创路子,勇敢迈步向前走。具有这样胆识和气度的记者才能扛起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使命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媒体融合必将使新闻传播发生巨大变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融媒体记者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时刻保持先行一步、主动探索的勇气和决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新思维、新载体、新手段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工作者。自觉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让党的新闻事业正能量更加强劲充沛,主旋律愈发奋进昂扬。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传统媒体时代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