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报道中提高报道质效
——以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4-05-06 16:54张晓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开发区策划

张晓红

在新闻宣传节奏日渐加快的当下,新闻报道实操中,经常会遇到团队临时组建、采访时间受限、采访准备不足等问题,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融合采访报道实操策略尤为必要。本文从“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全媒传播”全链条入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开展的“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全媒体采访行动为例,围绕如何在深度报道中提高质效开展研究。

一、适时推出“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全媒体报道

(一)采访报道情况

2023年2月底至3月上旬,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先后派出4路采访团队,分赴全市8个经济开发区开展2022年9 月正式挂牌后的首次全媒体大型采访行动“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本次全媒体采访行动将镜头对准项目建设、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新闻现场,寻找小切面,凸显大主题,直击鄂尔多斯落实“三个四”目标任务的火热场景,通过报、台、网、端、微、屏协同联动,全面展现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场景,传播令人振奋的春天故事。

这组行进在园区的系列报道,也是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的一次“大练兵”,各路记者深入项目建设“主战场”,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堵点的“点长制”、“大风车”叶片的研发生产、重化工园区科学治理收获“好空气”、“西电东送”的源头电厂以及煤炭固废循环利用让“灰渣渣”变成“香饽饽”等小切口入手,生动报道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能源保供、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

截至2023 年10 月,累计刊播《蒙苏经济开发区:“点长”很给力》《中天合创:创效咱就认这个理儿》《杭锦经济开发区:让“村经济”搭上“延链顺风车”》《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空气变好“看得见”》《上海庙经济开发区:超400亿度“入鲁蒙电”从此出发》《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风车”叶片舞动出“鄂尔多斯风光”》《达拉特经济开发区:一滴水、一粒渣的“绿色自白”》《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灰渣渣”变身“香饽饽”》等8组融媒产品和《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报道合集》《满“屏”春意浓!“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短视频合集来了!》2组合集,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转发,阅读量均超百万。

(二)采访中遇到的困难

一是时间紧任务重。本次全媒体采访行动计划的时间较短,平均每个开发区采访时间为2天,各经济开发区多为“一区多园”的组成模式,往返于各个片区耗时较大;开发区之间距离较远,车程较长。每个开发区计划刊播报纸深度报道1篇、电视新闻1条、新媒体报道1条、短视频2-3条。

二是采访准备不足。全媒体采访行动启动时,正值疫情防控措施刚刚解除之际。此前的半年多时间,记者受限无法下乡采访,对一线的情况不熟悉。

三是团队磨合不够。相比而言,电视新闻采访的流程较长,且拍摄活动后置于文字采访;报纸新闻采访流程较短,但文字记者往往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与采访对象交流以挖掘更多新闻点;短视频则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提炼核心内容,找到小切口。此外,由于媒体融合时间较短、记者磨合不够,在“一次采访”中出现了文字、摄像记者节奏不同步,摄像等脚本、文字陪拍摄的“互相等”现象。

二、全媒体报道的实施

(一)统一策划

全媒体采访行动之初,首先由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策划部门着手制订策划方案。充分考虑采访报道的开发区顺序、报道要求、刊播时间等诸多细节,确保整个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达到按时刊播的目标。

根据策划方案,采访部门进一步制订执行方案,明确报道团队组成人员、采访时间、采访细节等关键要素。同时,他们还需要确定每个开发区的采访重点和采访对象,确保采访内容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二)科学配置

根据每个记者的能力和特长,将他们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最优的报道效果。在一个融合报道团队中,带队、策划、摄像、出镜、文字等五种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带队是报道团队的核心,一般由中心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整个报道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带队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策划是报道团队的大脑,负责跟进报道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根据采访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报道计划,确保报道效果最佳。

摄像是报道团队的眼睛,负责拍摄和记录新闻事件,并将现场情况真实地传递给观众。一个优秀的摄像需要具备扎实的拍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新闻现场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画面。

出镜是报道团队的嘴巴,负责向观众传达报道内容。充足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能够让出镜更加流畅自如地进行口头表达。

文字是报道团队的耳朵,负责记录采访和整理文字材料,将采访过程中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此外,文字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采访中的碎片化信息整合成一篇完整的报道。

在一个报道团队中,每种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相对固定,但也需要相互补位和支持。例如,在多线采访的情况下,策划可以协助文字进行采访记录;出镜需要协助摄像进行拍摄补位等等。只有通过科学配置和团队协作,才能够让整个报道团队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压缩流程

在每个开发区的采访时间平均有2天。第一天,文字记者采访,策划提供短视频拍摄思路,摄像和出镜分工拍摄空镜头,合拍短视频;文字记者和策划当晚梳理采访内容,分工撰写电视新闻稿和短视频文稿;摄像粗剪视频素材,出镜制作发布短视频。第二天,摄像根据电视新闻稿补拍画面,与出镜共同完成同期采访;文字与策划补充采访,收集背景新闻资料。

压缩流程的关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协作性和灵活性,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确保采访内容的准确性和质量。

(四)总结改进

每天的采访结束后,带队会利用中午和晚间休息时间来组织召开总结会。在会议上,大家会对当天采访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针对融合采访得失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总结会上团队成员分享采访中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能力水平,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方式和特点,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的默契度和凝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分享采访中遇到的一些趣事,经过团队成员的交流碰撞,成为短视频报道的“金句”或文字报道中的“亮点细节”,为整次采访报道增色不少。

(五)多元发布

全媒体采访行动开始后,在公众号平台发布启动消息。按照策划方案,电视新闻以主体报道+背景链接报道+记者手记的形式播发;报纸新闻以主体报道+新闻多一点(背景链接)+记者有一评(短评)的形式推出深度报道;新闻客户端整合电视新闻视频、报纸新闻稿件和短视频,在电视新闻联播后、报纸发行前推出新媒体产品;客户端、公众号将相关内容收录于“春光正好——行进在园区”合集中。

(六)多次传播

全部报道结束后,按照“项目建设抓得紧”“优化环境抓得实”“安全生产抓得严”三大板块,对全媒采访行动中发布的全部短视频进行整合发布,形成短视频首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度发布、合集推送三次发布的梯次传播声势。同时,在鼓励旗区融媒体中心积极转发的基础上,积极向上推送,形成县、市、省、央四级传播大格局。

三、融合采访报道的策略

(一)安排布置阶段:采访未动,策划先行

在采访行动前,可由采访团队和策划人员共同开展纸面调研和电话采访,先行了解采访点的基本情况,梳理可能挖掘到的新闻点,提前准备采访提纲和拍摄脚本,尽可能“打有准备之仗”。

(二)采访报道阶段:合理分配“空当时间”

文字记者采访期间、拍摄脚本未定之前摄像记者可以拍空镜头,拍同期时文字记者可以构思短视频文案,出镜之余可以补拍画面或多机位拍摄、多线采访,长途车程可以粗剪视频素材、手机剪辑短视频,当天采访结束可以讨论深化报道主题……总之,尽可能将采访行动中的“空当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可以进一步提升采访报道的效率和质量。

(三)制播发布阶段:短视频求快、传统端求精、全媒体跟进

在发布策略上,充分发挥短视频短平快的优势,做到随走随发,灵活机动,先行造势;在传统端,采取“见闻+链接+感言”的形式,尽可能将新闻报道做精做深;充分发挥新媒体音、视、图、文齐全的优势,兼顾深度、广度和速度,以合集等形式掀起宣传报道声势。

(四)队伍打造方向:培养“一专多能”型记者

在“集团作战”式采访报道中,文字和摄像是“主力军”,其他角色要及时补位,解决多线采访或多机位拍摄时的人手不足问题。因此,一方面要根据记者的兴趣和特长,在任务派发、研讨培训中加以倾斜,着力打造视图拍摄、文字撰写两支专业队伍;另一方面,要鼓励记者从短视频拍摄、音视频剪辑、图片处理、新闻策划中“选修”第二专业甚至多个专业,着力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融媒队伍。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开发区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本期策划
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
电视记者在采访报道中不能缺失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