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的演进、时代价值与逻辑理路

2024-05-07 05:2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色马克思主义精神

曹 宁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部救国救民的探索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孕育和形成了以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科学辩证的路径研判、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实事求是的行事作风为内涵的红色基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革命历史的沉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升华。

1 红色基因的演进

1.1 内涵廓清

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 1840 年以来,特别是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发展为共同目标,创新塑造的先进文化形态。从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时期划分来看,不仅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时期。而狭义的红色文化则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而创造的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不同样态的先进文化的集合[1]。

红色文化内容具体可区分为物质和非物质形式,其中非物质形式具体表现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核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改革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等的集合。红色基因则是将红色精神以价值观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承最终演化成坚定信仰的过程。红色基因的具体类型包括红色精神谱系、文化传统系列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载体形态为红色历史故事、小说、回忆录、影视作品、诗歌散文、戏剧、歌舞、绘画等。

1.2 演进路径

(1)红色起点:建党前期的探索精神(1915~1919)。即初步运用共产主义思想武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包括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启蒙精神”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2)红色转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优良作风(1919~1949)。即1919年五四运动后兴起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传统和优良作风,包括建党初期的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等。

(3)红色续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奋斗精神(1949~1978)。即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和开放时期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对党的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包括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

(4)红色新章: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新精神(1978~至今)。即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军队和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升华,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奥运精神等。

2 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2.1 红色基因是中国精神的基础和民族精神的升华

民族精神通常包括本民族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精神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是指本民族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共同生存生活和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孕育和形成的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在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扮演者精神支柱角色[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红色基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以爱国爱民为主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历经百年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奋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凝练升华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成果。

2.2 红色基因是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基调。世界政治格局、文化格局、经济格局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世界局势动荡,经济问题、文化冲突、贫富差距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环境问题、重大传染性疾病问题接踵而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这是我们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质原因所在。文化的兴盛与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中国人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源于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文明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熔铸于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熔铸在创新塑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并将它植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发展和实践中。红色基因正是传统与现代交织并有机融合的精神文化,是体现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符号。

2.3 红色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价值观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向度和追求,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内核,体现了国民的素质和精神状态。红色精神是一种文化资源,涉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状态、职业选择、理想信念、行为动机等多个领域,其价值定位可以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设定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提炼红色基因要素而生成的价值理念。如红色精神当中的“人事物魂”原型都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素材,因此,红色基因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资源。

2.4 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化先进性特征中“红色”是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信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提出历史新课题,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应人类新挑战。红色基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实践,是超越时空的“活”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织并融合创新的文化形态。

3 红色基因传承的逻辑理路

3.1 逻辑起点:以价值观教育为逻辑起点,创设多教育场景的话语形式

红色基因是将红色精神传承并深化为信仰的动态过程,在红色精神传承的过程中以价值观教育为逻辑起点,将红色基因潜移默化植入时代新人成长成才过程中深入剖析红色精神的深层次特征,强化红色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区分话语形式,根据不同情境使用政治话语、理论话语、生活话语、学科话语等不同的话语形式,加入课程思政元素,使红色精神的话语表达更加接地气,有助于知识转化和消化。如在理论课授课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侧重历史话语的红色基因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运用生活话语将课程内容与红色精神,将抽象的精神与显性的红色载体串联起来。可以通过讲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欣赏红色歌曲等形式,营造红色氛围,将红色精神融入个体血脉中,增强红色精神传承的时效性,提升文化认同感,最终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信仰和动力。

3.2 逻辑主线:以中国梦为逻辑理路,构建系统化的红色基因教育图谱

2018 年5 月30 日,在习近平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的学生回信中指出:“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4]当前,在校园生活、网络宣传、城市文明建设等领域都有红色教育,但并未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脉络,基本上是以碎片化教育的传播路径展现。自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踔厉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不断奋斗。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身上担负着历史重担,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发出的政治承诺和政治宣言,这个责任意识将一直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5]。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共识。红色基因教育应以中国梦为逻辑理路,确定红色DNA 图谱,进行红色基因定位,围绕红色精神内核,确定红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载体),并测定红色基因在特定载体上排列的顺序和关联性,形成红色基因传承的线性图谱。建立红色基因图谱一方面可以理清红色脉络,确保红色基因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另一方面,建立红色基因图谱是思政教育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体现,是对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三全育人理念”[6]的深切回应。

3.3 逻辑终点:以实践性为逻辑终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性的理论,红色基因教育首先需要发挥思政课的全方位育人功能,突出实践性的教育渠道,引导时代新人将红色基因与个人学习和发展建立联系,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其次红色基因教育在推进大中小幼红色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需要把握不同年龄段教育的特点,系统和有针对性地为各个学段的红色基因教育提供教学指南,形成红色基因教育系列指导用书,围绕四史,以人物、事件、地点等显性红色符号资源,撰写红色基因教育手册,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教学的理论阐释和专业实践中,强化育人功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育人载体,将红色课堂从教室“搬”到校园中、家庭里、社区内和社会上,运用课堂教学、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利用影视、歌曲、漫画、文字、图片等教学载体,讲好红色故事,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领悟党的宗旨、传承党的精神,激活并传承青少年学生的红色基因,促进红色基因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

红色基因的传承必须坚守底线思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始终坚守无产阶级观点和人民立场,否则红色基因就变了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向世界的重要发声,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强势的话语背景之下,中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文化的力量,向人们传递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把握好红色基因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观点、人民立场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智慧、诠释中国自信、展示中国气派。

猜你喜欢
红色马克思主义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