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

2024-05-07 16:12冒王磊许屹山
关键词:难题从严治党总书记

冒王磊,许屹山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是基于全面把握“大也有大的难处”党情后的更深层次阐发,与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相契合。当前,学界对大党独有难题展开了多重维度的深入研究,主要立足于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从科学内涵、价值意蕴、破解方式等角度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论述。在解析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时,有学者认为大党独有难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摆脱历史周期律并实现党的长期执政[2];也有学者从“教育管理党员、政党自我调适、实现长期执政、永葆政党初心”四重维度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构成因素[3]。在阐释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意蕴时,有学者认为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4];也有学者认为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力量,为世界提供了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5]。在探究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方式时,有学者认为要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6];也有学者认为要立足于党的独有优势,充分发挥政治、组织、制度、纪律、群众工作等方面的优势破解大党独有难题[7]。

诚然,相关学者的论述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更好地解答“什么是大党独有难题”“大党独有难题论述有何价值”“怎样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等重要会议和场合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论述,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归置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从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角度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相关论述所蕴含的辩证思维,进而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基础上,领悟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独特价值。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形成原因的科学归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大党独有难题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明确阐释,指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以下简称“六个如何始终”)[8]“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我们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我们党完成民族复兴重任的应有之义;“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关键前提;“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方式;“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确保各项事业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六个如何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党情国情、全面洞察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大党独有难题形成原因的科学归置,体现出对党的悠久历史的深刻考量、对党的极大体量的精准研判和对党的领导地位的清醒认知。

(一)基于对党的悠久历史的深刻考量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从近代走向现代,一路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历经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时至今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历史悠久,越不能丢弃前行的拳拳初心;越是路途遥远,越不能放弃出发的担当使命;越是胜利在望,越不能抛弃当初的干事创业精神。正是基于对党的历史悠久的深刻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这两大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黄炎培曾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逐步取得胜利后“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的担忧,毛泽东同志随即给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即将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牢记这一路走来的初心使命和艰辛不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百业凋零的中华大地,通过“一化三改”总路线成功地扭转局面,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和思想束缚,调整国民经济中严重失衡的重大比例关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为中国开启数十年的国民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此后,在面对国际共运进入低潮、加入全球化竞争体系时,中国共产党依旧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捍卫了人民政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1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底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心怀人民,能够一直做到“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27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到关键节点的历史时刻,选择此时回望来时的路、回味过去的苦,就是在以历史独有的感召力淬炼全党上下团结奋斗的顽强意志,就是在为即将面对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必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上下进一步夯实不忘初心使命的信念基础上,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

(二)基于对党的极大体量的精准研判

大党独有难题中的“大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极大的体量,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庞大和组织规模巨大两个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已经突破9600万人,基层组织的数量业已增至近500万个,这让中国共产党无愧“大党”之谓。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要想始终做到步调一致、扬廉抑腐,必须正视自身庞大的党员数量和巨大的组织规模这两个客观实际。正是基于对党的体量极大的精准研判,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两大难题。

中国共产党发展至今,不断增长的党员见证了其吸引力、生命力、战斗力的不断加强,持续为我们党输送了新鲜血液,保证了无产阶级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倘若一个政党党员数量增多但精神境界未提高,势必导致党员与组织之间因存在“张力”而最终不能在各个层面实现统一。精神境界的滑坡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的丧失,党性原则的弱化必然催生贪官污吏的横行。一个政党只有拥有统一的思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克服自身存在的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1]65,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党组织始终处于调整和发展之中,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任务和社会目标,这使得我们党组织的结构层面不同于其他的资产阶级政党,具备极为显著的组织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组织规模壮大所带来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组织结构的张力必然会导致组织本身的离心力不断增强,滋生出阻碍组织继续前进发展的内部政治生态。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67,松散的组织体系让“四风”问题有机可乘,也会进一步加剧“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的危害程度,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为此,必须要通过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让党的组织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从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基于对党的领导地位的清醒认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本身需要应对的挑战就具有众多独特之处,反映在党的现实发展进程之中就表现为众多“独有”的难题。作为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寻求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党必须不断夯实执政力和领导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基于对党的领导地位的清醒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两大难题。

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自身的执政能力是否与“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身份相匹配的问题,必须直面自身的领导能力是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地位相适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执政力的广大而深厚的基础。”[10]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渗透时,中国共产党要想进一步加强“治国”的执政能力,提高“理政”的领导能力,全党上下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自己的执政根基源自人民,并总结、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科学执政”;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听取人民意见、虚心请教群众,做到“民主执政”;必须树立宪法意识,决不允许肆意践踏人民的集体意志,做到“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但这一领导地位也绝非永恒不变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如若仅仅满足于已取得历史功绩,势必催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被以往的光辉成就所羁绊,逐步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丧失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地位也将随之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容易使其自身陷入惯性思维和创新盲区,导致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性,对潜在问题的前瞻性预判能力和既有问题的有效性处理能力下降,并进一步威胁党的领导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兴党强党,巩固执政根基,“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11],保持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清醒认知。中国共产党应通过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1]66,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破解之道的辩证阐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1]1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科学论述,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提供了正确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党独有难题破解之道的辩证阐发主要集中体现在以联系的观点谋划体系健全,以发展的观点阐发战略部署,以矛盾的观点分析尺度依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阐发大党独有难题破解之道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全党上下更加深刻地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和开展自我革命的工作重心和方式方法,更好更快地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实现用“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8]。

(一)以联系的观点谋划体系健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1]64,相较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论述,落脚点更加侧重于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性建构与系统性健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提出是统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政治举措和体制机制创新,体现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自身“独有难题”破解之道的独到见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应该只是片面地看到局部而不顾全局,也不应该只是把握宏观整体而忽视关键部分,而是做到运用联系的观点谋划体系健全,充分认识到整体与部分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既要通盘考虑,又要聚焦局部。

整体以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充分重视整体的功能与作用,做到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从而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佳状态。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问题,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且客观的,要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加全面地看待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8]从内容上看,就是要涵盖党的所有纪律,包括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等,“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8],全方位构建覆盖全体党员和各级组织的“纪律矩阵”。从主体上看,就是要做到“对上严、对下严,对事严、对人严”[12],不是关注一两处“关键”和“重点”而放任其他,而是做到任何人和事都没有特权特例。从责任上看,就是要在纪律处分的过程中明确直接责任,突出领导责任,做到上下溯源、不漏一人,实现链式追责问责。从制度上看,就是要做到“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8],进一步实现党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贯通互联和落实执行。

整体与部分的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关键部分对整体可以起到决定作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抓准关键部分,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9]72“关键少数”是我们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关键人群。中国共产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1]65,进一步校准思想基线和行为底线,保证全党的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要害之处不仅体现在抓住关键人群上,也体现在对关键范围的关注上。“要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8],进一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重灾区”。县级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整体组织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县委这一环节的建设必须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由此辐射带动县委以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县委这个关键。”[13]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1]67,通过对基层这一关键部分的重视,进一步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地基”,顺势解决党在当前阶段面临的诸多难题。

(二)以发展的观点明确战略部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党情国情的不断变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8]这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身建设问题,始终围绕着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展开长期而又艰辛的深入探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继续实行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战略部署永远只有进行时,绝不会有完成时。

恩格斯指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1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64因此,在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打消所有想要故步自封、踟蹰不前的荒谬想法,还要摒弃一切妄图一劳永逸、因循守旧的错误做法,必须要在动态前进中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应对大党独有难题的最优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8]从“从严治党”[15]到“全面从严治党”,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些表述的不断变化,深刻反映出了我们党在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中,基于对党情客观发展情况的科学审视,选择了始终遵循着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党独有难题,持续推进从严治党走深走实,继续深化自我革命的力度、广度,一刻不停地向前走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既要清醒地看到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并非坦途,也要注重在长期的斗争中把握好新事物发展状态的转变。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继续深化自我革命的过程中,会出现“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8],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8]。与此同时,也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变化,注意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1]69反腐是破解“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工程难度极大、复杂程度极高、时间跨度极长的历史任务。反腐败既要打赢常态性的持久战,更要打好眼前阶段性的攻坚战,只有注重在平时做好从严治党的成效积累,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8],为最终的质变做好积累,才有可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最终胜利。

(三)以矛盾的观点分析尺度依止

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16]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必须依靠矛盾的观点辩证分析其尺度依止。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在“党内和党外的、国内和国际的、传统和非传统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诸多矛盾中,精准找出并妥善解决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17]。同时,要正确看待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在分清“主流”与“支流”的基础上,寻找到两个方面的平衡尺度和边界依止,实现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和协调统一,共同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8]在分析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尺度时,必须要抓准抓牢主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来为其他矛盾的顺利解决提供前提条件和经验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质量与党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这是我们党在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直面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需要通过对矛盾分析法的精准理解和深刻把握,集中精力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由此将党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8],将对党的建设产生负面作用的影响因素集中力量一一克服,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与水平,最终解决我们党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消除彼此之间存在的张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党的建设质量与党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相契合。

在精准抓牢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要看清“主流”和“支流”,清醒地认识到矛盾的主次方面。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呈现出的整体效果是“好”,总体氛围是“严”。“严”是我们党在解决主要矛盾过程中的“主旋律”,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8],还明确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从严管理,对系统内的腐败分子从严惩治”[8]。只有紧盯“主流”,辨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更好地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与此同时,在清醒地分析出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础上,也需要重视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严”固然是“主流”和主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强调:“严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19],需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8],注重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对柔性治理措施的适当使用,做到刚柔并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28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犯的原则性错误与技术性错误不能用“严”的态度一以待之,需要加以区分地治理党的队伍,不能因为过于强调“严”而束缚了广大党员干部对谋求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不能忽视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的作用,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8],通过“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8]等柔性手段更好地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是构建起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科学指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秉持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指出了当前仍需面对的种种难题,给出了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方式方法,为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全党上下的忧患意识,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彰显出无可替代的价值意蕴。

(一)指明了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指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20]只有科学地提出反映现实情况并且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才意味着真正迈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为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祛疴治乱、惩前毖后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于“刀刃向内”,充分发挥自我革命的强大优势,歪风邪气得以刹住,顽瘴痼疾得到纠治,取得了丰硕的现实成果。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道路上,党的自我革命要想继续释放雷霆之力,就必须锚定正确方向,沿着正确的指引不断深入推进。方向性问题是确保我党在前行道路上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并最终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问题。在党的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走不出研判失误的窠臼,那么最终不论努力的程度如何,都将是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致使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因此,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深入推进自我革命,前提就是要有科学理论指明前进方向,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就是可以指引前进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唯有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所指明的正确方向,才能更好地夯实自身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持着问题导向,从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具体表现,到归置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再到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为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从源头分析到末端处置都给出了明确答案,进一步指明了党在当前和未来开展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

(二)提高了全党上下的忧患意识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但褒扬夸赞越是不绝于耳,越要懂得谦逊收敛、清醒自省,须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2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提出恰逢其时、十分必要,为中国共产党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进一步提高了全党上下的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向来具有居安思危的优良品格,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谦逊态度。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党的信任度持续攀升,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日渐呈现出朝着整体向好的前景发展的趋势。但越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越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内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诸多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四大危险”依旧存在,“四大考验”仍未结束,境内外敌对势力一直处心积虑、妄图颠覆红色政权的破坏行动一直没有停止。因此,中国共产党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地步,与之相反,在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加注重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进一步提高忧患意识,用前瞻的思维化解潜在风险,以紧绷的神经解决突发问题,不断向着伟大胜利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科学地指出了我们党在当前阶段最需要直面的种种难题,不仅是全党在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中保持信心决心的“强心针”,还是在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让全体党员醍醐灌顶、保持战略定力的“镇静剂”。全党上下唯有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精髓实质,对照“六个如何始终”,从思想、意志、行动等方面自查自纠,才能不断提高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三)筑牢了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63中国共产党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与核心,全党必须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真正做到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立场坚定,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将党的自身优势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进而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22]党的肌体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8]百年来,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政权并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都是因为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为中华民族提供坚强保障,也正是凭借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政治优势,才能最终被历史和人民选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民族要想实现党的二十大的既定目标,最终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就必须继续紧跟党的步伐。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自身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继续推进自我革命和引领社会革命,通过锻造纯洁先进的队伍,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前沿思考。全党上下只要把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落实到行动上,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为行动指南,必将有力有效地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提出,契合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路的现实需要,对深化自我革命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情况深刻思考后的切中肯綮之论。从党的悠久历史、极大体量和领导地位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是理解大党因何而难的前提;而从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的视角审视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更是把握大党如何克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论述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理论,未来有必要继续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相关论述,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党独有难题重要论述的内在价值,进一步丰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猜你喜欢
难题从严治党总书记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借调难题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难题大作战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巧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