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寒温并用法外治痤疮

2024-05-07 22:57方金凤陈宝国高婧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寒温天花粉积雪草

★ 方金凤 陈宝国 高婧(.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性皮损有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多用维A 酸类、抗生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疗效不显著且易产生副作用。痤疮在中医学上属于“粉刺”“痤”“面疱”等范畴,现代医家多以火热实证立论,予清热解毒法治疗为主。然痤疮的病因不仅有热,更与风、寒、湿、痰、瘀等致病因素有关。

中药面膜,是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中药饮片制成粉末或中药提取物,添加水或蜂蜜等介质调和成糊状,均匀敷于面部的一种涂剂[1]。具体方法:将中药打粉过筛(60 目),罐装备用,每次使用5 g,加温水调和成糊状,均匀涂抹于面部,厚度约2 mm,15~20 min 后清洗,每日1 次。

《理论骈文》中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所以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者此也。”[2]笔者运用寒温并用法,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痤疮,取得较好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1 寒温并用,祛邪达表

此法适用于风寒湿郁热证或风湿热证痤疮。风寒湿郁热证痤疮多见淡红色或黄白色粉刺、丘疹,或暗红色结节,不易破口消退,多伴有痒痛,或平素畏风寒,不易汗出,舌质淡胖或淡红,苔薄白。风湿热证痤疮多见鲜红色或深红色丘疹、结节,伴有红肿热痛,皮损颜色较深,病程发展较快。《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3]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劳作汗出时皮毛腠理呈舒张状态,此时极易受风寒湿邪入侵,寒湿为阴邪,寒易收引,湿易黏滞,从而壅塞毛孔,郁久化热,轻者发为粉刺、丘疹,重则发为结节、囊肿等[4]。肺主皮毛,若外感风热之邪,风热为阳邪,风性善行、热性上炎,故风热易上犯头面则生痤疮,正如《石室秘录》中所言“粉刺之症,乃肺热而风吹之”。故此类痤疮多与外感风、寒、湿、热有关,病机为邪郁肌表,气血运行不畅,郁久化热成痤。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类痤疮治疗予以寒温并用法,重在祛邪。拟外用方:桑叶、黄芩、藿香、细辛、白芷、白蔹、野菊花。方中桑叶轻清凉散、疏风清热,尤善清肺经及在表之风热,配伍黄芩、野菊花,可增强疏风清热、解毒消疮之功;黄芩、野菊花均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广藿香辛散表邪又可祛湿,外寒宜发散;加细辛、白芷温通散寒,温开毛窍以祛邪外出。《本草经百草录》记载:“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能和利血脉。”现代研究发现,白芷具有杀菌消炎镇痛、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美白作用[5]。此方寒温并用,温者散其阴邪,开其腠理、祛邪外出,亦可防其寒凉伏遏邪气;寒者清郁热,防邪热内盛。

病案一:患者,女,26岁,2021年7月12日初诊。突发痤疮1 周,鲜红色丘疹为主,发于脸颊部,微痒痛,近期饮食偏辛辣。既往痤疮偶发,易愈,但此次痤疮难消,且逐渐增多。纳眠正常,大便1 日1 次,偏干,舌质红苔薄,脉数偏浮。中医诊断:痤疮,肺经风湿热证。西医诊断:寻常痤疮。治法:寒温并用,祛邪达表。拟外用面膜方:桑叶15 g,黄芩10 g,细辛3 g,白芷10 g,白蔹15 g,野菊花10 g,天花粉15 g。2021 年7 月20 日回访:患者痤疮全消,未见新发。

2 寒温并用,宣清化浊

此法适用于痤疮湿热痰凝证,患者可表现出面色晦暗浑浊,皮肤易出油,多见结节、脓疱,红肿疼痛明显,常伴口臭口黏,便秘或大便挂厕,小便赤,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外感风寒湿热侵袭,搏结肌肤,气血津液壅滞不畅,风寒易散,湿热难消,且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湿热搏结,熏蒸于面则生痤疮;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及酒类,胃肠湿热互结,湿热熏蒸头面,壅滞气血津液而生痤疮[6];或脾虚运化不行,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凝而生痤疮。故湿、热、痰凝阻滞气机,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此为痤疮形成的另一机理。

治疗上予以寒温并用、宣清化浊,药用天花粉、广藿香、白芷、白术、茯苓、连翘、蒲公英、积雪草、细辛、皂角刺等。其中广藿香、白芷辛温香燥,可辛散发表、散风祛湿,加白术、茯苓燥湿;连翘、蒲公英、积雪草苦寒,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本草经集注》对积雪草的记载:“味苦、寒,无毒。主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热,身热。”天花粉味苦性寒,无论内服、外用,均有清热泻火、排脓散肿之效,配伍细辛、皂角刺,增强消肿痛、溃痈排脓的作用。综合全方,寒温并用,清热祛湿化浊,则气血津液通利。

病例二:患者,男,24 岁,2021 年7 月6 日初诊。反复长痤疮1 年,加重1 月。刻下症:两颊多发红色结节、脓疱,少许脓疱已破溃排脓,皮肤油腻,舌质红,苔黄厚腻,网诊故无脉诊。平素多喜食肉类,口干喜冷饮,怕热,易出汗且黏腻,大便偏干,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痤疮,湿热痰瘀证。西医诊断:寻常痤疮。拟外用方:天花粉20 g,广藿香15 g,白芷20 g,白术20 g,茯苓20 g,连翘10 g,蒲公英10 g,积雪草10 g,细辛4 g,皂角刺15 g,赤芍15 g。嘱患者外用药期间清淡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1 个月后复诊,脓疱已消,结节肿痛消大半,残留部分暗红色印迹,皮肤油腻明显减轻,予以改方修复痘印。

3 寒温并用,调畅气机

此法适用于痤疮气滞痰凝瘀证,多可见暗红色结节、囊肿,突出于皮肤,抚之碍手,或伴有少许黄脓分泌物,或见暗红色瘢痕,难以消散,可伴有口干口苦,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肝主情志,喜疏泄调达而恶抑郁。然而高速发展的社会给予青年男女们巨大的生存压力,使他们动则急躁、静则忧郁。肝郁不舒,易横逆犯脾,脾困则湿难化,肝郁不舒还易化火生热,湿热夹杂上犯头面则生痤疮;或因病久烦心,情志不畅,气滞血瘀湿停,郁久化热,里热瘀结痰凝,浮越于外则生痤疮。故肝郁气滞成为青少年易发痤疮的又一重要病因,其病机本质为郁。

治疗上予以寒温并用、调畅气机为主,药用僵蚕、酒大黄、薄荷、姜黄、连翘、白芷、积雪草、天花粉、赤芍、牡丹皮、细辛等。方中薄荷辛凉透表;细辛辛温,发散皮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薄荷的提取液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7]。酒大黄、姜黄可凉降郁热,取辛以开郁,凉以清热,调其升降以畅气机。现代研究发现酒大黄、姜黄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8]。僵蚕可化痰散结,天花粉可化痰散结又能清热,加上白芷驱逐风湿、消肿排脓;赤芍、牡丹皮可凉血活血、行气化瘀。综合寒温并用,使热得以清、寒得以温则瘀热以行,调畅气机、和解郁结则痤疮得愈。

病案三: 患者,女,38 岁,2021 年12 月25 日初诊。反复发痤疮半年。刻下见面色晦暗不泽,两颊满布皮损,暗红色结节为多,散发鲜红色较大囊肿,二便正常,睡眠较晚。平素控制饮食,较少食辛辣、甜食,性情较急躁,声音洪亮。经前半月开始乳房胀痛,月经较正常,且长痘与月经无明显关系。舌质暗红,舌尖红苔黄,脉弦。中医诊断:痤疮, 气滞瘀阻证。西医诊断:寻常痤疮。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调畅气机。拟外用方:僵蚕10 g,酒大黄10 g,薄荷5 g,姜黄10 g,连翘10 g,白芷10 g,积雪草8 g,天花粉15 g,赤芍15 g,丹皮10 g,细辛5 g。2022 年9 月24 日复诊:患者面色较前鲜亮,皮损减半,暗红色结节变浅且形态变小,仍有深红色结节,舌质偏暗,舌尖红,苔微黄腻。患者诉透脓快,愈合快,不易复发。继续守方外用1 个月,痤疮基本消退,嘱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调畅气机。

4 寒温并用,消补共济

此法适用于痤疮正虚邪留证,患者可见暗褐色结节、囊肿或瘢痕等,经久不愈,按之不痛,不易成脓破溃,舌质暗红或淡暗,苔薄,脉细或沉。痤疮后期气津两伤,然余热未清,蕴于肌肤,郁久化瘀,气血凝滞,脉络失养[9];或有阴损及阳,阳虚不能化气,湿、痰、瘀等阴邪凝聚,致痤疮经久不愈;此多为虚中有实,虚实夹杂。

治疗上可予寒温并用,消补共济。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故予以益气托毒,兼清热、消肿散结等,药用黄芪、连翘、蒲公英、白芷、白芨、赤芍、天花粉、当归等。《本草经解》中对黄芪的记载:“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脾主肌肉,甘能解毒,温能生肌,所以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中的有效组分如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等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改善代谢等作用[10];当归、赤芍可活血凉血、祛瘀生新;连翘清热解毒,透散热邪;白芷可发散皮毛,消肿排脓;白及可消痈肿,可托腐生肌。《神农本草经》载:“白及者,味苦,平。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全方寒温并用,消补兼施。若偏阳虚寒湿郁热证者可加僵蚕、制白附子、白术温化痰湿、消肿散结。虽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然痤疮者,不仅有寒而且有热,多为寒热并存,故需以寒药清其热、温药散其寒,且辛温者可开腠理、调气机。

病案四:患者,女,23 岁,就诊日期2022 年2 月16 日初诊。反复痤疮3 年余,颜面部反复长暗红色结节,触之较硬且痛,不易化脓,明显的瘢痕痘印,纳食一般,喜食辣,形体偏瘦,手足怕冷,舌质暗红,舌体偏瘦小,苔白。中医诊断:痤疮,正虚邪留证;西医诊断:寻常痤疮。治疗上予以寒温并用、消补共济,拟外用方:黄芪15 g,连翘10 g,蒲公英10 g,白芷15 g,赤芍15 g,天花粉20 g,当归15 g,细辛4 g,浙贝母15 g,丹参10 g。2022 年3 月18 日复诊:面色红润明亮,痤疮较前改善,自诉成脓较快,愈合较明显。现仍有少许鲜红结节,偶有新发,予以守方加野菊花10 g,继续外用。

5 结语

寒温并用法是指同一个处方中同时运用寒凉药与温热药,从而达到治病的作用。依据“内外治殊途同归”之理,中药内服通过黏膜吸收发挥药效,中药外治法是以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经络传导为途径[11]。外用药直接作用于局部,当符合适应症时比内服药作用更直接,效果可能更好。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寒凉药配伍辛温药物,可取药之气加强透皮作用。研究表明,辛温行气力强之药可穿透皮肤腠理,通经走络开窍透邪,托邪外出运行上下,内至脏腑外行肌腠,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12]。同时寒温并用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宣开腠理,助邪外出;或温化寒痰湿瘀等阴邪,或调畅气机以助透散郁邪;或助阳化气,以消阴翳。

寒温并用法治疗痤疮需注意寒热的轻重及阴邪、阳邪的比例,以此灵活化裁[13]。若过于寒凉则毛窍收引,寒湿痰瘀等阴邪凝滞不化,里热内困不得宣散,气机郁而更甚;若过于温热则易与里热相合,热邪壅滞内外使气不通畅[14]。同时外治法亦可“补内治之不及 ”,直达病所,不伤脏腑,减轻胃肠反应及肝肾损害,减轻患者内服药之苦,故患者的依从性更佳。

猜你喜欢
寒温天花粉积雪草
不打扰是一种慈悲
杨春芳
被光阴治愈
遣笔
Yi Qi Jie Du Formula and Salinomyc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Mediate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tem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Apoptosis via CD44/Ras Signaling Pathway
天花粉蛋白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超声波-酶法提取积雪草中积雪草总苷的工艺研究Δ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腹腔镜术后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72例
寒温并用法妇科临床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