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地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

2024-05-07 12:03赵九州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现代化群众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学习,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论述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研究地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对策问题,以期为地方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地方;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091.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带来的社会发展的新形态,以及人民群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的政府管理模式巨大转变,标志着政府管理体系由管理时代向治理时代转变。提升地方基层治理效能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地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需要从三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一、充分发挥地方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模式

充分发挥地方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模式是立足于地方的实际发展情况,将本地基层治理的先进模式和优质路径普及推广,是优化地区治理模式的重要内生动力,充分發挥地区的先进治理模式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基层治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基层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有稳定的领导核心,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掌控各项工作的尺度,处理协调各种类型的矛盾和分歧,在基层的公共服务和义务奉献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1],基层治理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在基层的具体实践需要基层党组织有效承担。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的治理核心,首先要强化自身组织建设、明确组织架构,始终发挥党的先进性,切实做好为人民服务各项工作,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基层的战斗堡垒;其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必须有优秀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征求基层党员和基层群众的意见,由党员和群众民主选举产生[2];最后,明确基层党组织在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基层党组织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把控全局、掌握方向、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二)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巨大力量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化解基层矛盾和为群众供给有效的公共服务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当前的基层治理工作进程,出现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基层工作干部仍旧是单象限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即基层所有的公共服务资源和矛盾化解都由基层政府全方位把控,问题在基层政府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基层政府可以完成,但在基层政府能力之外的工作就出现空白地带,而这些空白地带产生的诸多矛盾又是基层治理所迫切解决的问题,由此导致群众对基层政府工作能力和基层政府服务意识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在众多优秀的基层治理案例中分析找出的重要规律就是基层的有效治理从不是单纯的依靠基层政府,而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共同努力下通过动员和有效组织基层民众形成民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从而壮大基层政府的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使得基层治理工作井井有条。基层志愿者队伍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可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优质的志愿者团队可以辅助基层政府部门更好的进行基层公共服务、减轻基层政府的工作压力;大力发展基层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优秀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个人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和奖励,推动基层治理合力壮大。

(三)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基层治理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社区都具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大特征,基层社区单位治理程度的好与坏、优与劣其重要的评价指标是人民群众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基层治理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是平行线而是紧密交织的曲线,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才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最大的内生动力。

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基层治理过程?要给予人民群众表达意见反映自身利益诉求的畅通渠道。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基层工作做得好的单位,民众到社区或者村委会的频率就比较高,基层干部和群众联系就比较紧密,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也十分的熟悉;在频繁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一些矛盾就较为自然的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动员民众广泛参与,了解群众的基本态度,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和利害关系,广泛吸收民众的智慧和合理的意见,辖区内重大公共事务决策必须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最终形成良好的公共决策和政策。

二、当前地方基层治理面临的难点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的难点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障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改善

基层治理的首要环节是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基层政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原有的基层管理控制角色、要改变自身定位,明确自身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基层政府在基层公共服务方面尚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人力不足,当前基层政府部门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程序化、模式化基层公共服务尚且有能力应对,民众具有特殊性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产生则在应对方面捉襟见肘;其二,向上压力过大,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利益诉求和相关问题根据属地原则发送基层政府、交由基层政府解决,相关部门下发大量文件转发基层政府落实办理,过度考核和严苛的检查指标导致基层政府对上压力过大,基层公共服务工作欠缺;其三,财政经费稀缺、权力有限、相关公共服务开展力量不足,由于财力的薄弱导致诸多公共服务需要申请财政支持,灵活的财政经费的缺失导致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严重滞后。

(二)相关职能部门效能发挥需改进

基层政府作为基层的重要管理职能部门,具有综合性、总体性地位,但在现有的工作运行机制下,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且基层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具体工作沟通协调存在较大的障碍。

(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化问题需改进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民众自治是重要的发展因素。作为自治组织,城市的社区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重要的制度载体,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官僚化、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并引发不满。以城市的社区为例,作为民众的自治组织,工作业务上与基层政府更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与群众接触不足;再者,由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欠缺,在日常工作中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也引发了群众的不满。

三、树立问题导向,攻坚地方基层治理难题

(一)明确基层政府自身定位,找准基层政府的工作重心

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提升基层政府治理效能是首要任务。如何有效的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效能,首要环节是明确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基层政府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承担的重要政府职能是国家政策的最终落实和国家法律制度的执行,为基层民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同时兼顾化解基层的矛盾。但是在这一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在基层政府的职能权限、人员编制、经费资源等有限的前提下,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应的职能部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配合,要下放行政审批权力,基层政府部门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工作中心应该是向下解决人民群众的矛盾问题;要强化市地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垂直管理,约束相应职能部门对基层政府的工作下放;同时优化基层政府考核体系,减少基层政府的应对检查压力,赋予其更多的基层公共服务力量。

(二)强化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民众自治组织是重要的治理载体和治理力量。在实践过程中,要明确民众自治组织的核心功能,突出其群众性的特色,自治组织相关干部要真正意义上由人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群众负责[3];明确民众自治组织的职能,同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划清责任界线,去除官僚化、行政化倾向,将政府行政性事务从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清单中逐步剔除,打造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自治载体,而非基层政府的延伸机构;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社区干部能力素质问题,通过有效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提升实际工作过程中群众的工作能力[4]。另外,在群众基层自治组织的实践工作中,对于民主决议产生的不违反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的相关决策各级党政部门要予以尊重,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不得过多干预。

(三)基层干部思维能力适配性问题

在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难题,基层干部思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干部必须具备治理思维和治理能力,而非原有的官僚制和科层制思维体系”[5]。树立治理思维和培养治理能力,首先要清楚基层治理过程中政府不是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承担维系制度运行和法律法规监管的重要职能,对于基层的各方面事务要放手让群众自治,让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同其他力量是合作共赢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次,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完善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转变以往的管理者思维体系,要成为服务者和服务部门;最后,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权利意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是行政法治化,一切政府行为都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基层干部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重視人民群众的生命权、财产权、人身权等法律赋予的众多权利,不可随意侵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比如城管在进行市场监管执法过程中,对于不规范经营的小商贩要采取劝说、告诫、罚款等行政执法手段,不可以随意没收其货物和经营工具等,不可以出现暴力殴打谩骂等负面行为。

四、结语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构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理念,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对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更进一步。治理效能好的地方,人民群众更加乐于在此安居乐业,也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善治水平、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既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干线”[N].沈阳日报,2022-6-20(1).

[2]赵坤,李茜,卢亮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问题研究——以南昌市为例[J].老区建设,2022(15):23-29.

[3]王泽.国家基础性权力: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及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以组织、技术和规则为分析框架[J].社会主义研究,2022(4):115-123.

[4]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N].南京日报,2023-07-13(A03).

[5]臧超,曲春雨.以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N].长春日报,2023-8-17(7).

作者简介:赵九州(1990.4-),男,汉族,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治理现代化与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现代化群众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