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4-05-07 12:03魏辰伊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和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引申、发展和中国化。本文根据当下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围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这一核心问题,以大历史观的角度通过“独立自主思想形成的基础及其内涵”“新时代独立自主思想的实践与发展”以及“坚持独立自主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09

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国家来说,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关系到整个国家未来的前途。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独立自主的思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最终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阐释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为世界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2]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探究

“中国式现代化”由邓小平于1979年首次提出,是将中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独立自主的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新的党情和世情更新自身理论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托于中国的具体国情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中国式”的,应当是紧紧围绕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的国情来制定。从近代开始,中国人民就在不断地寻找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从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到模仿西方制度的维新变法,从“以苏为师”学习苏联的发展模式到独立自主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一味的直接拿来照搬他国经验只会造成“水土不服”的困境。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仍存在贫富差距大、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就是围绕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本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前提,依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问题的争论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3],独立自主也需要经济基础。”

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资本原始积累方式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两个方面:

首先,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不同,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早期通过海外殖民和对外扩张产生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则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

其次,社会分配公平的不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贫富分化最根本的原因;而中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体现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富裕”是前提,“共同”是目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二、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点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0元,同比增长8.1%;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2642元,同比增长2.5%;2021年外汇储备达到32502亿美元,比2020年增加336亿美元;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412元,同比增长8.2%,首次突破四万元;2021年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91009元,同比增长21.4%。[4]通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5]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中国实现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与新自由主义指导思想不同的是,我国在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从未忽视自身的特殊性,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主体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对农民问题十分重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依靠农民阶级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时至今日,新时代的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农村的贫困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是将农村问题与农民问题放在首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扶贫道路。

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党的方针政策逐步回歸民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以及幸福感、获得感。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一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7]。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严重,在这一现状之下,持续推进扶贫攻坚的任务,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以人为本开展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形象改变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终在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结束了中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2.中国式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工业门类,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稳定经济增长,以超前的思维对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导下,增强自我研发能力,从原先的依赖进口到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一机遇打开全球视野,在时代脉搏之下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新要求,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构建立足国内市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配套对外开放、开拓世界市场的国际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结构,提升自身实力,促进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发展之路。

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保护地球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工业革命之后,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成为当下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这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五位一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在中国经济建设原有的发展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和平共享与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

三、独立自主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

十九届六中全会将“独立自主”高度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新时代独立自主思想延承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党情、世情更新自身理论,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机遇并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和“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迷茫时期,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9],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再一次指明了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独立自主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阐释了独立自主思想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思想原则就是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做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将独立自主原则贯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

独立自主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独立自主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意蕴

马克思通过对“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判断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并不是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苏联的实践也证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大峡谷”,从而进入更高的社会形态。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过度依赖西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拉美地区的主要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顾本国实际情况,以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作为其价值观和指导思想,过度信任自由化、私有化,没有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经济主权不断弱化、只得依附于外国资本,造成国家深陷债务危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尖锐的局面。

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到2022年乌克兰危机,就可以看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资本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维护自身的主权、不依附于其他国家。

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立自主思想的集中表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国家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现代化的建设不再是本国孤立的完成,而是成为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一部分。邓小平指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两者相辅相成,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对外开放也不是全盘西化;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又能够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再作用于独立自主。

四、结语

“中国道路”由代表生产方式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和代表生产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者组成,是独立自主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践需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为其提供路径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道路”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选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00.

[3]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2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8.

[6]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

[7]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2.

[8]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7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88.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项目,项目名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华文化主体性研究 (项目编号:23SDMY0309)

作者简介:魏辰伊(1997.9-),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