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策略研究

2024-05-07 12:03王佳宁栾声越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高中生

王佳宁 栾声越

[摘要]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之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内涵及特点,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劳动认知存在偏差、教师劳动教育素养薄弱、劳动教育评价较片面等问题,提出激发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劳动教育素养、完善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进而提升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18

一、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涵及特点

(一)劳动教育理论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学者们认为,劳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体力上的劳动,劳动教育还包含着其他方面的内容。檀传宝:“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方亮:“一方面,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内涵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的内涵。夏春潇(202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研究》中认为,“综合各种观点,作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是基于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升高中生劳动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张政(2022)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策略研究》中认为,“通过对劳动教育理论来源的分析和借鉴相关专家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劳动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规律在课堂内外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拥有积极的劳动精神,并能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

(一)思想性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即是价值的源泉,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当前高中生存在劳动素养偏低,高中生存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1]。高中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高中生劳动能力,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性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在理论上理解,更要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实践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将劳动教育做到知行合一,立足实践是展开劳动教育的基础,在课堂中通过将劳动教育理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劳动教育理论与劳动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让高中生认识到劳动教育对高中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外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指导高中生参加劳动实践,让高中生具有积极劳动的意识,进而提升高中生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和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时代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对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指出,“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有重点的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融入中小学思政等学科中。[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要求,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劳动认知存在偏差

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和访谈,发现普遍存在劳动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在家庭中不参与到家庭劳动中,甚至自身衣物及房间是长辈帮助打扫,他们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任务,而参与家庭劳动会影响到学习成绩。高中生尚未自觉形成劳动的习惯,这导致他们不会劳动、缺乏劳动经验、劳动技能和能力薄弱。

其次,通过访谈交流发现部分高中生不爱劳动,他们认为劳动是一种体力劳动,认为劳动是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高中生劳动素养薄弱不仅影响其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二)教师劳动教育素养薄弱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教师劳动教育素养薄弱的问题,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访谈与调查发现存在劳动教育素养薄弱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价值与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一部分教师将劳动当作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把劳动教育看作一种形式,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理论指导,没有从实际上践行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论。

其次,大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未能将劳动教育资源充分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僅将传统高中教材中相关的劳动理论内容作为劳动教育的资源,仅靠教材中劳动教育理论内容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是不足的。

(三)劳动教育评价较片面

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劳动教育评价片面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评价方式存在偏差,劳动教育评价重视劳动教育的结果,忽视劳动教育的评价过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对劳动教育理论内容的掌握,主要以期中、期末笔试方式来考察,以分数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标准,缺乏对高中生劳动的过程性评价。然而,实践性才是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点,劳动教育存在偏差很难实现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高中教师作为高中生劳动教育的评价主体,而家长、学生之间评价占比较少,往往会导致评价缺乏科学性、全面性,高中生很难及时发现自己在劳动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

四、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策略

(一)激发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内在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生的价值观对其发展起着重要导向的作用,激发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内在动力,才能有效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应该端正劳动态度,应该向时代劳动楷模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高中生要意识到劳动教育不仅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家庭和社会也是实现劳动教育的场所,在家庭中可以积极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分担家务活,进而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和水平;[3]在社会中可以参与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劳动维护社区公共卫生、去社区养老院帮助老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的作用,进而提升劳动素养。

(二)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劳动教育素养

针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教学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解释劳动的价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次,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将学科课程理论内容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劳动教育更加丰富;将时政热点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仅增强高中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起高中生对劳动观念的共鸣,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最后,开拓校外实践资源,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带领高中生走进企业、工厂等社会场所中参与劳动,帮助高中生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

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存在偏差的问题,导致评价缺乏全面性、科学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关注高中生评价结果及分数,更应该关注高中生劳动过程中的评价,通过在劳动过程中发放问卷及访谈等方式及时关注高中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劳动技能和能力。[4]

另外,也存在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劳动教育评价的主体,但其他评价主体对劳动教育评价也具有重要作用。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教师、家长及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评价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应观察高中生在课上及课下的表现,对高中生劳动进行评价与指导;在学生评价中,通过高中生自我评价,可以明确高中生自身劳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关系紧密、彼此了解、相处时间最长,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评的重要作用,弥补学生在自评中自己从未意识到的劳动问题;[5]家长评价,由于学生发展具有主体差异性,所以教师与家长要双向沟通,及时解决高中生自身存在的劳动问题,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以推动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好的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策略研究,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今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本文提出激发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内在动力、提高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劳动教育素养、完善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等对策,进而提升劳动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为进一步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9-3-18.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2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1).

[5]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名称:“东北小延安”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JGSZD2021039)

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中思政课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1JY1-25)

作者简介:王佳宁(1999.12-),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思政;

通讯作者:栾声越(1977.6-),男,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