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化学图表题热点题型

2024-05-07 19:11耿立广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2期

摘 要:化學图表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化学常考的一类试题,图表题形式灵活,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这部分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文章据此对中考化学图表题的考查内容及其常见热点题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关键词:热点题型;图表题;中考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5-0128-03

化学图表题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通过读图表识图表,考查学生提炼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1].

1 判断型图表题

例1 (2023·四川南充)图1所示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表示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

B.②表示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C.③表示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

D.④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解析 常温下,向pH=3的某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被稀释,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A不符合题意.向一定质量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被消耗,有溶质析出,且该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也结晶析出,溶液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部分氢氧化钙又溶于水,故溶液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水,氢氧化钙析出,最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来溶液的质量,B符合题意.向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一开始,金属不足,酸过量,锌和稀盐酸发生反应Zn+2HClZnCl2+H2↑,铁和稀盐酸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相对原子质量Zn大于Fe,故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后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C不符合题意.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固体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还是继续增大,但是增加幅度变小,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 叙述型图表题

例2 (2023·湖北武汉)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性时,查阅资料见表1、表2.

(1)1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2)根据20 ℃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

(3)将30 ℃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 g分别降温到0 ℃,析出固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

(4)20 ℃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 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 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C.若m≤0.36n,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

解析 (1)由题表中数据可知,1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 g;(2)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1~10 g为可溶物质,由表1知,20 ℃时只有

NaHCO3的溶解度为9.6 g,在1~10 g之间,为可溶物质;(3)由题表1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将30 ℃时题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 g分别降温到0 ℃,析出固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NH4Cl;

(4)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正确;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氯化铵溶解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氯化铵>氯化钠,B正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36.0 g,若m≤0.36n,即m/n≤36/100,说明氯化钠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但氯化铵一定不饱和,两者的溶质与溶剂质量均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正确;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 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饱和溶液一定是氯化钠饱和溶液,氯化铵不饱和,则0.36n≤m<0.372n,D错误.答案:略.

3 归纳总结型图表题

例3 (2023·湖南益阳)图2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中的图.

请根据图2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排在同一横行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核外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排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相同,但元素除外.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氟元素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解析 (1)排在同一横行的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2)排在同一纵行的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相同,但氦元素除外;(3)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氟元素和氯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答案:略.

4 推理型图表题

例4 (2023·浙江绍兴)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组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装置如图3所示.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4、5所示,且pH等于11.6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

小敏根据图4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5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

【交流评价】

(1)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

(2)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

解析 【建立假设】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此时pH小于11.6.【实验结论】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根据图5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氢钠.【交流评价】(1)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的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变化.(2)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答案:略

5 结束语

化学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常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解答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筛选,提取图表中的有用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简介:耿立广(1973.10-)男,江苏省滨海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