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路径研究

2024-05-07 20:34杨爽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特色思政

[摘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思政价值是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先进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影响力。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基于宣传教育原则,立足高校教学实际提出宣传教育策略,以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体系,提高人民对先进理念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1]。将这一重要思想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是新时期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高校教育的使命和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推动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探寻有效的宣传教育途径和方法,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入脑入心。

一、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培养优质人才是高校所需承担的重要使命,其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繁荣。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具备坚定政治立场、优秀道德理念的优质人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在高校教学中落实入脑入心宣传教育工作,能够丰富高校德育教学内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加深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和内化,真正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使命感。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的特点,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威胁着高校德育教育的话语权地位。面对这一问题,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宣传教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思路和想法,引导学校正视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2]。

二、高校推进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宣传教育力度逐渐减弱

根据调查研究情况来看,高校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最初,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势掀起了宣传教育活动的热潮,将宣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校园活动、学术会议等,有效推动了科学理念在学生之间的传播。但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长效宣传和教育机制,导致后续力量不足。例如,宣传后期,大多数高校仅在思政课程中简单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学校微信公众号、网络教育平台等也不再实时更新相关宣传教育内容,高校宣传工作逐渐流于形式,不利于巩固前期宣传教育入脑入心成果。

(二)宣传教育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高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是为引导学生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运用先进理念解决现实问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宣传教育工作者对理论的研究和把握程度参差不齐,宣传教育内容普遍存在晦涩难懂、政治理论性强、专业贴合度较弱等问题。例如,高校使用的宣传教育材料直接照搬“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主要内容。学生不仅难以抓住其中的关键内容,更难以将其与自身实际相融合,无法达到其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的目的。

(三)宣传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新时期背景下,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偏好,相较于传统的理论讲解,学生更倾向于直观地视频宣传、实践活动等宣传方式。但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高校宣传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意在通过文本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但单一的宣传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響学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和吸收。

三、高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效果,必须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宣传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为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首先,提高思想站位,完善组织机构。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挥党委在高校教育方面的领导作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要在校党委组织的领导下成立教育工作小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教育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工作小组要加强与高校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团队的协同合作,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使融入工作能够长期保持活力和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建立健全融入制度体系。高校要根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制定监督考核制度,定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对教师、学生意见的反馈和整理,评估工作方案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

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开设理论基础课、教学实操课、技能培训课等,帮助教师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的原文,真正理解习近平思想理论的本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3]。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高校可以定期考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融入情况,并将结果与评优、绩效等挂钩。同时,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课题的研究资金,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途径,增强科学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入效果。

(二)细分宣传教育对象,编制高质量教材

宣传教育内容是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宣传教育工作的关键。高校要贴近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能力、思政素养等开设不同类型的宣传教育课程,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编制宣传教育资料。

首先,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内容的拆解和创新。高校教师要结合自身理解对科学理论的内容进行分类,如社会主义民主篇章、深化改革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篇章,再根据篇章主题融入真实案例、理论解读、实践活动等内容,使宣传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其次,基于专业特色创设多样化宣传教育课堂。在高校宣傳教育工作小组带领和推动下,各学院可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专业特色开设基础理论课程、专题探究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偏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例如,法学院可以围绕“依法治国”这一内容,开设以“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依法治国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等为主题的探究课程,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提升宣传教育入脑入心效果。

最后,高校要重视宣传教育相关教材的设计,为强化宣传效果提供支撑。高校可以基于专业特色,构建以习近平总书记原文原著解读、专题研究等为主的教材体系,全面保障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以高校外语专业为例,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核心内容,结合外语学院教学大纲,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创新教学模式,多渠道落实宣传教育

首先,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思政教学课堂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探究教学、翻转课堂、主题内容研讨等方式实施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课堂的高度融合。

其次,构建线上宣传教育渠道。高校可以构建线上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和课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可以开通高校公众号、视频号等,定期推送相关文章,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例如,天津理工大学利用网络平台专栏、宣传橱窗等多渠道展示主题教育相关内容,拓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渠道。

最后,借助实践教学增强宣传和教育效果。实践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其内化的重要途径。一是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实施联合培养,共同制定学生社会实践方案,让学生深入工作岗位,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落实和体现。二是高校可以与地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如法学院学生可以担当社会志愿服务者,为社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业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三是高校可以根据学科特色设计类型丰富的社会实践调查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挖掘专业知识、现实生活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正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入脑入心。

(四)加强文化制度建设,营造宣传教育环境

高校环境也是影响宣传教育的重要因素,浓厚的教学氛围能够为宣传教育提供更优渥的土壤,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状态。但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因此,未来的宣传教育工作,高校要大力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5]。高校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规校纪、师德师风、班风建设当中,以科学、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精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张贴到走廊、宣传栏、宿舍等处,随时随地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对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落实各项制度保障,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宣传教育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环境,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7-13(1).

[2]田向勇,冯兵.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1):80-88.

[3]潘明阳.高校推动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基本要求与路径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87-89.

[4]孙留萍,冉欣,刘芳南.高校推进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路径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1,38(6):7-11.

[5]蒲清平,谭竹希.高校推进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18-21.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3年度专项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高校推进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路径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WHDHSZZX2023140)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2024年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41124SZ)

作者简介:杨爽(1977.3-),女,汉族,吉林伊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特色思政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