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的实践路径与时代价值

2024-05-07 20:34曹艳华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摘要]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必不可少。本文将进一步论述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提出其现实的实践路径,助力西柏坡精神踵事增华。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历史地位;实践路径;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42;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革命文化是党在漫长岁月中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串联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党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西柏坡精神作为党精神谱系中的一座不朽丰碑,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必不可少,落实西柏坡精神的实践路径,明晰其时代价值,给予革命文化应有的重视,“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

一、西柏坡的历史地位与革命精神的形成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期间艰苦奋斗,众志成城,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和升华的伟大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不仅在解放战争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会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力量源泉。西柏坡精神集中表现在:

(一)艰苦奋斗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容[1]。在西柏坡时期,毛主席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党中央在临时搭建的办公室中运筹帷幄,指挥着前线作战,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全党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为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二)团结合作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合作,发扬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用毛主席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更加注重团结协作,尤其是在建国前夕,党领导人充分发展与各民主党派、爱国华侨、海外民主人士的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共同推动建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良好基础。

(三)敢于创新

“党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敢于创造一个新世界。”敢于创新是西柏坡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在西柏坡时期,党敢于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土地改革彻底实现,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群众基础,为党赢得民心,除此之外,党还提出许多创新性的思想和举措,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提出了初步构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四)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则,在西柏坡时期,党将为民服务发挥得淋漓尽致。党进行土地改革、开展生产运动等,都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为百姓考虑,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矢志不渝的目标,深入了解最底层的群众现状,倾听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在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2]。

西柏坡革命精神的形成虽然只有短短10个月,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永载史册,并对新时代的建设意义非凡。

二、传承西柏坡精神的现实路径

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精神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它并不像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广为人知。“党推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深化理论研究

1948年5月26日-1949年3月23日期间,西柏坡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传承西柏坡精神首先要提炼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凝聚成的所有精神,系统地梳理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明确其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向群众更好的展示说明西柏坡精神,为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提供理论支撑。

(二)挖掘时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不仅仅是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革命精神的体现,更是世世代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光要理解西柏坡精神的内涵,还要延续其时代价值,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紧跟时代的脚步,探索前沿结合点,例如可以将西柏坡精神与当今时事热点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群众对西柏坡精神的学习热情,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融入国民教育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将优秀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中。例如将西柏坡精神融入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教育,通过走进课堂、组织展览活动、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西柏坡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等方式,从而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四)创新宣传手段

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西柏坡精神的宣传教育要跳出传统的方式,更多地采用新的传播手段,与时代紧密结合,利用新媒体、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程度,从而提高宣传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微电影制作、动画插图、游戏广告等多种形式,将西柏坡精神与现代高科技结合,吸引更多的人的关注与参与[3]。

(五)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文艺产品的创作与推广,将旧的东西熔铸进新的产品中,革命精神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例如我们可以开发以西柏坡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或推出相关文艺作品等,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影响力。

(六)推动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指出要高度重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柏坡精神有着密切联系,诸多相似之处。将主流价值观与西柏坡精神相结合,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宣扬革命文化,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志愿服务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融入西柏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七)加强红色旅游圣地的开发与保护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在21世纪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革命圣地的旅游价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创新开发利用等方式,增加红色资源的吸引程度,以此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4]。比如,我们可以完善西柏坡旧址的基础设施,增加趣味内容,提高导游的相关讲解水平,注重游客的参观体验感,在促进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会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八)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是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加大投资、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等方式推动西柏坡精神融入国民生活,更高质量发展。例如,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完善西柏坡紅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来提升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要加大对革命文化相关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等方式促进机构壮大发展;此外,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西柏坡精神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当今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使命,仍需要将西柏坡精神发扬光大,“两个务必”,仍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本色、战胜挑战的重要法宝。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各国都站在十字路口前,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从未停止,只有坚持西柏坡精神,永远谦虚谨慎、艰苦创业,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上一往无前,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艰苦奋斗是西柏坡精神的集中体现,那时,中国共产党和党的人民军队面对的挑战和困难无比巨大,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艰苦奋斗的优良精神,为了全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不断努力。这种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不仅体现在他们朴素的物质生活中,更体现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追求中,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既是对全党的深情告诫,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所在。这种精神在当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意义。

(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支撑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西柏坡时期,这个使命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即将看到一个崭新的国家冉冉升起。党中央摸索出一套核心的治理原则,包括依赖人民的力量、保持团结和坚持艰苦奋斗等,这些原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西柏坡精神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些原则在当时引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仍需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也伴随着许多新的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西柏坡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这种精神在当时激励着共产党人勇往直前,如今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源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望和使命,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而培育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西柏坡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源泉,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仍需坚定不移地弘扬西柏坡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珍视和传承这种精神,让它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不竭精神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其在历史长河中永恒流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2.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6.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2.

基金项目:2022年河北省社科联课题,项目名称:西柏坡精神的社会记忆研究(项目编号:20220101002)

作者简介:曹艳华(1982.1-),女,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