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西藏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路径

2024-05-07 20:34毛林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思政课程

[摘要]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西藏,全面准确理解并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任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思政”格局之下,立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阵地,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积极培育和铸牢西藏高校各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从完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设计两方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和加强其在培育和铸牢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意蕴与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高校;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民族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重要地位,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贯穿民族团结事业的全过程。强化党的领导,走民族团结之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健全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事业发展的制度体系。西藏高校作为培养各专业人才的阵地,更应该抓好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各民族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牢固树立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各个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到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时提到“要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术语用法的演变,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从点题到破题,从概念到方略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的语言表述逐步发展深入的进程中,对民族工作的内容丰富程度与方向也不断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西藏高校思政课拥有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担当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拥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西藏高校开展民族工作与高等教育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西藏高校肩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

在西藏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方面关系到促进国家边疆地区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的必要之举与开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西藏高校在培育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獨特优势。因所处地区的特殊性,西藏高校大学生在民族、文化、习俗方面差异性较大,可交流内容较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历史,促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深入理解。

同时,西藏高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等方面既有共通性,也有其特殊性。西藏高校是各民族学生、教师的共同家园,具有少数民族学生多、各民族学生文化差异大的特点。根据客观实际,西藏高校更应着眼于构建各族同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抓好教育主线,及时补充更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与理解。

(二)西藏高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西藏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后很大一部分选择留在西藏地区建设祖国边疆,据此,西藏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加快思政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民族文化交流场所,让学生走进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的环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与温暖。

西藏大学作为西藏地区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西藏高校的一面旗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成长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成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西藏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挑战

民族地区高校对培养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但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方式陈旧且单一以及思政课实践活动较少、趣味性不强,对西藏高校思政课建设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院校层面: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不够、聚焦不足

民族地区高校不仅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而且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地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增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更应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高校对于思政课建设的关注度往往影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未能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一方面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需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时,应着手于从现有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从而进一步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培养和引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三)学生层面:文化背景不同,面临多元文化冲击

民族地区高校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多元民族文化的存在。以西藏大学为例,藏大学子以藏民族为主,除此之外,更有汇聚了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群体在地域环境、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民族性格。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利用民族地区高校的自身优势,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边疆民族地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地区高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西藏高校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大学学习期间培育起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培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如何进一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是高校思政课程进一步优化的重要内容。

(一)西藏高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设计

深化课程思政专业体系设计改革,依据专业培养方案,重点基于西藏高校专门开设的《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课程,充分认识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着手,以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融合多学科多方法将问题讲通讲透,以此来推动课程体系的自我更新与变革,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体系。阐释好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增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性要素,引导当代西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思政”格局之下,融合多学科多方法推动课程体系完善,健全青年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推进理论学科建设,开展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加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技能培训,在专题研究方面开展学术思想与深入的专题研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教学相融合提供学科、师资、学术支撑,努力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思政课堂,打通“学科、学院、课程”间的互联互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教学水平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综合发力,避免课堂教学停留在知识点的堆砌和空洞的理论上,将“讲故事”和“讲道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更好发挥思政课程教育引导的主渠道作用。

(二)西藏高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教学设计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西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推进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深入社区、走近群众,进一步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是实现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手段。西藏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制订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会实践中,深化思政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教学体系。以学生走进乡村、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接触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促使青年学生发现、挖掘民族团结故事,深入学习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担当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增进青年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理解与实际践行。

更要利用好西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山南烈士陵园、江孜抗英遗址、全国援藏展览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对西藏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西藏高校大学生对于藏区所蕴含的民族团结深厚情感的认同度、提升对于新西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进的历史事实的崇敬感,从而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西藏大学逐渐加大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建立了46所实习(实训)基地、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与梦立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各族青年大学生通过到基地开展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深入了解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72年发展成为现代化高校的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汉、藏民族团结进步以及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促进各族大学生从了解西藏传统历史到热爱西藏地域文化,厚植爱国、爱藏情怀,以此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结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是各族同胞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力量源泉。通过探讨其对西藏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及课程现存问题,从理论课程及实践活动设计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不仅有利于增加各民族同胞深厚友谊,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打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4-5-29.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EB/OL].2012-12-22.

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2/22/c_1113736752.htm

[3]郭菲,覃敏位.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及在西藏的实践意义[J].新西藏(汉文版),2022(3):48-50.

基金项目:西藏农牧学院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西藏高校思政课使命担当与教学探析(项目编号:SZ2022-04)

作者简介:毛林(2002.8-),女,汉族,甘肃山丹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思政课程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