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2024-05-07 20:34郭书畅舒怡骆芷蓉谢楠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体验式教学

郭书畅 舒怡 骆芷蓉 谢楠

[摘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党史学习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抵制错误思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一种互动交流形式,强调情感体验,注重主动对知识的探索,以此启发青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体验式学习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红歌传唱;高校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37

一、高校红歌传唱体验式学习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把握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用好历史这本严肃、真实、生动的“教科书”,带领广大青年学子回顾、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带领青年学子们沉浸式了解中华民族走出苦难、挺起脊梁的完整过程,了解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帮助当代青年树立忧患意识,抵御不良思想渗透,从而筑牢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在目前的高校思政課教育实践中,部分高校存在着“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懈怠态度,二是授课形式单一、组织形式存在同质化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味地单方面输出不能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学习教育的内容,因此“体验”成为了青少年学习的另一方式,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互动交流形式,强调情感体验,使原本的“任务驱动”逐渐地演变为“兴趣驱动”,转被动式学习为主动的知识探索[1],启发青年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红歌传唱是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全新尝试

体验式教学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课堂中插入音频、视频、故事等内容,或遴选优秀党员代表讲述自己或先进个人的故事等形式。前者是单方面学习,内容陷入同质化;后者影响范围受限,优秀代表是少数群体,如何让更多普通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育的一道难题。2021年,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湖南省教育厅组织指导,湖南教育电视台策划执行的《“唱支红色歌曲给党听”——全省大中小学网络拉歌活动》在湖南各大校园上演,覆盖全省70所高校和30所中小学校、万余名师生,相关活动视频播放量近千万,掀起了一股唱歌曲、学党史的热潮。此次活动是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的一次创新探索,旨在引领广大学生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热爱祖国、建功时代。各高校结合学校特色精心挑选歌曲,将拉歌活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运用故事化表达,二次创作红色歌曲,大量师生共同参与视频录制,作品在网络平台上以接力的方式进行呈现,得到广泛传播,这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需求和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完美契合的创新型教育尝试。

二、高校红歌传唱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层原理

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是学生以自身为主体,主动学习、亲身感受、深刻理解,从而对事物产生深刻的理解或者认同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为什么红歌传唱可以成为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尝试?一是以红歌为背景的活动一直存在于校园文化中,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二是红歌本身价值、传唱红歌过程仪式、红歌传唱作品传播等因素,让红歌传唱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形式,得以通过歌曲旋律、传唱仪式、网络作品的形式,让学生在看、听、唱、思的过程完成体验与学习的统一。

(一)红歌歌曲具备时代价值

广义上的红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色革命歌曲”,即与共产党、共产主义相关的歌曲,甚至包括了当下一切积极向上、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优秀歌曲。作为优秀的歌曲本身,其歌曲凝练,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红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本身即具备着传递情感的作用,不同时期的红歌抒发着不同的情感,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如国民革命期间的《土地革命歌》《国际歌》等,抗日战争时期的《团结就是力量》《义勇军进行曲》等,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到建国以后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催人奋进、感人肺腑。在新冠疫情期间,也涌现了《出征》《只要平凡》《孤勇者》等一系列抗疫歌曲,其中《孤勇者》在青少年儿童中传唱度极高。

学生通过学习、传唱歌曲的过程就是透过朗朗上口却饱含深意的歌词了解过去特定的历史背景的过程。此外,歌曲不同于课本文字的一大特点在于其朗朗上口的旋律,通过歌词和曲调的配合大大提升了体验式学习的作用。当前,能被大众广为传唱的红歌其旋律或气势磅礴,或清丽婉约,情感都十分饱满,在学习、传唱红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歌曲中传递的情感,唱到高潮会心绪激昂,也会蓦然落泪,尽管无法复制经历,却能够体验一二。

(二)传唱仪式构建共同记忆

2021年是红歌传唱活动热度较高的一年,众多高校组织红歌传唱活动。红歌赛、红歌MV录制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中,相似的是“五星红旗”、统一的文化衫、涌动的人群,这种集体参与的形式和相似的元素构成了集体演绎的基础。这一演绎歌曲的过程在广大参演师生心中产生了新的记忆。

“红歌传唱”这一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活用传统八大艺术之一的音乐,让学生在传唱红歌的过程中了解党史故事、砥砺青年学子像《义勇军进行曲》一样奋勇向前,困难时总有《我和我亲爱的祖国》相伴,受歌曲浸润,受歌曲鼓舞。广大青年学子在看、听、唱的过程中,不仅有强烈的视听享受,更会被其中元素化的表达塑造、构建。

(三)传播形式符合网络特征

在2021年湖南省“唱支红歌给党听”——全省大中小学网络拉歌活动中的所有红歌作品均在各高校新媒体平台、湖南省教育厅及电视台新媒体平台播放,在网络上形成传播矩阵,整个活动持续3个多月,多个视频播放量超百万,辐射面广、影响深远。不同于以往单个学校红歌赛的形式,本次红歌传唱作品上传、传播方式更切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作品内容经过二创更生动演绎,其中融合朗诵、舞蹈、舞台剧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更贴合当代年轻人经常浏览的短视频,极大迎合青年兴趣的同时也让党史故事从单一的文字演变成了更多样、生动、立体的形式。

三、高校红歌传唱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红歌旋律流畅、节奏自然、情感浓郁,适合广泛传唱。新时代红歌是深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实践载体。但当前存在对红歌的教育功能认识不深、红歌传唱囿于形式等现象,制约了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发展。

(一)红歌传唱形式的现实困境

1.对红歌的教育功能认识不深

红歌作为党的文艺创作与思想宣传实践的重要形式,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歌唱祖国的大好江山、歌唱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歌唱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2],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的内涵,符合时代审美的要求,经过传唱唤醒人们缅怀峥嵘岁月、期待美好生活。

红歌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美育角度而言,红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正确感知、鉴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二是从德育角度而言,红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歌饱含着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给人以高尚的道德品质熏陶。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对红歌的教育功能研究较少,如何进一步发挥红歌的教育功能,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2.红歌传唱囿于形式

目前,红歌对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作用并未广泛认可,对红歌的教育作用认识不够,存在以完成硬性任务的目标开展红歌传唱的现象,导致红歌传唱流于形式,呈现形式主义和应付式作风。具体表现为:一是红歌传唱内容单一、选择歌曲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彰显时代精神的红歌仍有待挖掘;二是红歌传唱活动开展没有落实到“日常、经常、平常”,未将红歌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红歌传唱建设工程全过程发展动力不足。

(二)红歌传唱形式的实践路径

1.红歌传唱进校园

“红歌”之红,在于其承载着的文化与历史,在于其对审美与道德教化功能的实现[3]。红歌是源远流长的历史,是生机勃勃的现在,更是充满想象的未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与学生的成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文化展览、校园歌手大赛等形式,让红歌及其承载的精神唱响校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2.红歌传唱进课堂

借助课堂的力量,将红歌引入思政课堂,结合课程思政,让师生在课堂中进行红歌教与学实践。通过传唱红歌,享受红歌带来的愉悦感与其中蕴含的使命感。借助红歌的艺术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适当采取归类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邀请有经验的、善于做思想工作的革命老同志参与德育活动,给学生们说红歌背后的故事,讲红歌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陶冶情操、净化心智之余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邀请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通过教授歌曲、领唱红歌,解读红歌等方式,以红歌为抓手,将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实现红歌蕴含的独特思政价值。

3.红歌传唱进头脑

红歌传唱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将红歌与党的奋斗历程、伟大成就深化结合,将红歌作为传递党的实践创造与历史经验的有效载体,挖掘红歌中更多鲜为人知的红色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党史的理解,激励学生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本领,增强技能,报效祖国,不辱使命。[4]

让红歌传唱所蕴含的精神刻骨铭心进头脑,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确保学深、学透、入脑、入心,确保红歌传唱的实效落地生根。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嵌入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也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创新之举,本文借用红歌传唱的形式研究了高校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展路径,更进一步验证了将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探索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将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罗洪,徐福来.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创新——基于体验式教学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22(1):20-25.

[2]欧阳小华,张保和.红歌教育功能在“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30):146-147.

[3]康丽滢,张旭东.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新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2):119+121.

[4]余蓉.“唱支红歌给党听”,网络拉歌活动在湖南校园联动上演[DB/OL].2021-04-13/2023-06-24.https://m.voc.com.cn/xhn/news/202104/14088656.html.

基金项目: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辅导员骨干专项项目,项目名称:高校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以湖南高校师生传唱红歌为例(项目编号:21F03)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师生内隐追随对研究生学术期望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21JGZD018)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分层分级”课程体系的金融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1-0384)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致远”名师工作室、湖南省高校辅导员综合发展工作室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书畅(1993.12-),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舒怡(1996.4-),女,漢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骆芷蓉(19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谢楠(1983.7-),女,汉族,湖南洞口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体验式教学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