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

2024-05-07 20:34温云帆
秦智 2024年4期

[摘要]消防救援事业使命光荣、职责重大,需要消防救援职业人不断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铸就其职业精神,这既是职业情操高尚的需要,也是职业使命自觉的需要。从职业行为心理学来看,增强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形塑职业精神,其基本路径就是要构建一个价值认知、文化激励、意志锤炼、利益保障与行动增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关键词]消防救援职业;职业荣誉感;职业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40

消防救援事业事关国家安全与民族复兴,事关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能力,事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是党和国家战略之为、稳定之需、发展之要,其职业使命光荣、职业责任伟大、职业前景光辉。每一个消防救援职业人要铸就其职业精神,厚植其事业情怀,激发其职业动力,就要不断提升其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

一、消防救援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的内涵解析

(一)消防救援职业荣誉感

所谓荣誉,“誉者,美名也”。“立名者,行之极也”。所谓职业荣誉感,指所从事的职业得到国家、社会、组织的一致性、积极性的价值肯定与褒奖,作为从业者认同悦纳这种肯定和褒奖并产生自尊自豪的职业情感。消防救援职业荣誉感,亦即国家、社会、组织对消防救援职业履行责任和义务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许,消防救援人员因此而自豪和荣耀的一种职业情感。

(二)消防救援职业归属感

所谓职业归属感,是指从业者归属于一定社会群体或组织,并对其产生依存与向往心理的情感体验。消防救援职业归属感,亦即消防救援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有高度的组织认同感与集体意识精神,以职业为事业,以组织为家园的职业情感。

(三)两者的关系

职业荣誉感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职业的价值评价,同时也与自身的努力程度和内心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荣誉感源于社会组织的肯定与褒奖,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和内在的悦纳的统一。

荣誉感作为一种个人或群体因享有尊敬、肯定、褒奖而自觉溢出的积极情感体验,既离不开客观的荣誉赋予,又与主体的荣誉体验休戚相关。而荣誉感的产生是尽职之为与光荣之感,客观评价与主观体验、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统一。

职业归属感具有很强的个体属性,是个体对职业的热爱、向往、忠诚所在。职业归属感源于个体的爱与被爱,是一种职业身心所属与敬业乐业精神的统一。

职业荣誉感是职业归属感的情感基础与前提,是职业之魂;职业归属感是职业荣誉感的情感升华与归宿,是职业之根。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个体获得荣誉感时,就越能激发起组织的归属感;当组织归属感强时,个人的组织荣誉感也自然增强。

二、提升消防救援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的价值意蕴

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作为职业的思想道德情感,属于职业精神范畴。18到19世纪期间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写过一本《战争论》,揭示了精神力量在战争中的制胜作用,他说:战争物质因素如果比作刀的话,那么精神因素就是真正锋利的刀上之刃。所以他强调:在一切高尚的情感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生命力。荣誉感就是一种精神的强大力量,所谓为荣誉而战。

(一)职业情操高尚的需要

从人的情感需求看。人的情感是一种阶梯需要。我们如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解释,可以把职业情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职业认同感。马斯洛认为职业情感是一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或说“生存需要”。第二层次是职业荣誉感。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是指个人欲求得稳定的地位,个人能力成就欲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1]这是个人满足了生存需要后的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第三层次职业敬业感。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包括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全部潜力的需要”,[1]这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处于这种情感支配下的个体,才能时刻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完善。

(二)职业使命自觉的需要

消防救援职业的荣誉感、归属感能够增强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意识,促使其积极地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并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并以责任使命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观上能认知消防救援工作是一份实现自我价值、放大自己“正能量”、服务于人民和国家治理的光荣职业,进入消防行列行业足以令人自豪。另一方面,面对困难挫折而不动摇,不消磨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热爱,常怀“人民利益至上”、“國之大者”的价值观,并且能把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热爱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恪尽职守,尽责担当,勇于担当。

三、提升消防救援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的基本路径

以行为心理学来看,基本路径就是知情意行,具体而言就是一个价值认知、文化激励、意志锤炼、利益保障与行动增强的培育机制。

(一)知:价值认知

首先,社会价值认同。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唤醒,要制定消防救援人员职业思想教育工作指引,把握职业社会价值,唤起他们对职业的强烈认同感,激发出他们对职业的忠诚度。其次,责任感使命感认同。要将消防职业荣誉感、归属感教育纳入职工思想主题教育,纳入职业伦理、职业操守教育,更好唤醒消防救援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使责任感和使命感植入到消防救援人员的精神中,成为消防救援人员的DNA,成为消防救援人员的行事方式和精神理念。最后,职业与生命价值共同体认同。积极引导和培养消防救援人员自觉实现职业与生命意义的高度融合和完美结合,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相互成就。

(二)情:文化激励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消防救援事业,要大力弘扬荣誉文化与英雄文化,以文化的力量滋养激励职业队伍的成长。[2]一是国家与社会大力弘扬荣誉文化。落实国家层面完善的表彰制度、奖励制度和勋表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扬国家和队伍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国民的消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消防工作、关心消防救援队伍、理解消防指战员的舆论氛围和良好风气。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和完善社会、组织、家庭三位一体的培育方法,同时坚持队伍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二是崇尚英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3]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在广大指战员、消防员中树立一面旗帜,创建一个标杆,营造一种风尚,让广大指战员、消防员学有目标、干有希望,产生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使消防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你追我赶中不断提升。加大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宣传力度,要以指战员身边鲜活的素材为主,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它们在指战员思想中的引领作用,把所有指战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增强队伍凝聚力。实现“有能、有为、有奉献就有荣誉”的良性荣誉机制,着力提高教育者的职业获得感,为激发职业荣誉感营造良好客观环境。

(三)意:意志锤炼

一要锤炼团结奋斗精神。团结是个大熔炉,在此淬炼成钢,实现集体精神成长。因此,马克思、凯姆等都强调集体精神,它是一种团体力学,所谓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指的是一种向心力、黏合力、辐射力、战斗力。二要锤炼纪律精神。按照“两严两准”建设标准,即严肃纪律、严密组织,准现役、准军事化的标准治队,依法制定出适应新形势下消防救援任务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荣誉激励、纪律管理的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三要锤炼抗挫精神。精神成长的本质在于挫折与痛苦。无挫折无痛苦不精神。消防救援职业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三高人员”,消防救援队伍是一支随时可能面临战斗的队伍,因此要坚持从心理行为训练入手,提高广大指战员的心理认知能力,帮助指战员遇到挫折和失败能及时自我调整,使其始终保持稳定情绪和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要适应新形势下消防救援任务的需要,必须在执勤训练中培育指战员坚定的职业荣誉和荣誉观念,避免盲目思想灌输带来的逆反心理,树立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临危不惧、拒绝腐蚀的意志品质。坚持业务训练与精神培育同步,将职业荣誉体系培育内容贯穿队伍业务训练计划,紧贴队伍战备训练实际进行,通过模拟恶劣的消防救援环境,使指战员在临近实战的氛围中反复经受刺激和淬炼,进而锻造出舍我其谁的自豪感和坚若磐石的意志力。

(四)利:利益保障

马克思说,思想以利益为基础,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直接支配人的行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思想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为此,一是要保障获得感。要完善消防救援人员工资福利制度,建立动态增资和津贴补贴机制,提高消防救援人员抚恤标准,形成突出职业特点、具有比较优势、有别于地方人员的工资福利体系。健全消防救援人员职业发展机制,制定刚性的消防救援人员退出安置法规。二是要保障幸福感。丰富职员的文化生活,营造宽松职业生活环境,抓好营地文化建设,使职员在紧张工作之余,思想得到放松,心里感到愉悦,情绪得到调适、性格上得到涵养。三是要保障安全感。要进一步完善消防救援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在推动工作机制、职业荣誉、优先政策、生活待遇、社会优待等方面,一揽子解决消防救援人员薪资待遇、享受综治及绩效考评等地方奖励保障性问题。

(五)行:行动增强

一是要深入践行“对党忠诚”的训词精神,打造政治过硬的队伍。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是消防救援队伍的魂。在政治建设上,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消防救援队伍,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训词精神,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挥。铸就灵魂,铁一般的信仰。二是要深入践行“纪律严明”的训词精神,打造作风过硬的队伍。在纪律建设上,坚持以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保持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增强打硬仗的战斗能力。铸就纪律,铁一般的纪律。三是要深入践行“赴汤蹈火”的训词精神,打造敢打必胜的队伍。在价值观建设上,始终牢记嘱托,将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大力弘扬舍我其谁、用我必胜的精神,做到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攻坚克难,战无不胜。铸就血性,铁一般的担当。四是要深入践行“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打造人民至上的队伍。以自觉行动证明消防救援职业人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党性。在职业精神建设上,热爱消防、向往消防;以之为业、以之为荣、以之为家。铸就德性,铁一般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习近平.堅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奋斗,2019(12):1-10.

[3]习近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5-9-3(1).

作者简介:温云帆(2000.1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