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唱练耳课程对于钢琴演奏能力提升的作用

2024-05-07 21:05范馨之
艺术评鉴 2024年2期
关键词:弹唱视唱练耳音乐素养

范馨之

【摘   要】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对于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中的每一种训练方式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在钢琴演奏中起到辅助作用,进而提升演奏效果。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读谱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诠释乐谱中的节奏、旋律和表情记号。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在韵律与和声结构,从而在演奏中展现出更丰富的音乐层次和情感深度,并更精准地掌握音色、音准和音响平衡。

【关键词】视唱练耳  钢琴演奏  弹唱  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128-07

视唱练耳是一门结合视唱与听觉训练的基础性课程。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钢琴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而在钢琴演奏中,视唱练耳课程中所训练的能力也使得演奏者在舞台上的作品呈现更加细腻丰富。除了需要手指技巧能力外,演奏者有时为了更好地诠释作品、探求更合适的声音,还需要具备优秀的音色和音乐形象等听感上的辨别能力,这些能力源自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

一、视唱练耳课程概述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对于学习音乐专业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在进行音乐专业学习的开始阶段便有所接触。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核心内容与特点

视唱练耳是一门所有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程负担着一系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诸如音准、节奏感、节拍感、调性感、调式感、旋法知识、多声部织体结构,以及和声听觉、内心听觉、音乐记忆力等的训练,即这一课程要解决的。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学科,其雏形是为教会的唱诗班开设的歌唱训练,而后随着艺术的发展与需要,法国音乐理论家拉威格纳克提出“练耳”这一概念,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视唱练耳”。

现如今视唱练耳课程在各大音乐院校成为一门必修的音乐基础课。通过各类文章以及音乐专业生毕业后的访谈可知,这门课程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好处。

我国的视唱练耳课程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发展出了几种较为常见的基础训练方式:

音高听辨:包括单音听辨、音程听辨、复音程听辨以及音块听辨等。这一部分作为最基础的听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同建造房子的地基部分,非常重要。

节奏听辨与读打练习:在有了“地基”后,读节奏与节奏听辨便是如同“钢筋水泥”一般的“结构性”训练。节奏作为音乐的“骨架”,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正确地识别节奏型、表现节奏感,便是视唱练耳课程中节奏训练的意义与目标。

和弦、和声听辨:在完成结构性建造之后,便是“添砖加瓦”的工程——和弦听辨,以及慢慢过渡的和弦连接听辨。这一部分的训练在音高音准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彩感的听辨,这样的训练在表现各类音乐的不同色彩时得到体现。

旋律听辨及视唱:如同建筑中具有的创造性部分,视唱练耳中的单声部、多声部旋律听辨以及视唱也是如此。这样的训练能够使学习者准确地识别音乐律动、音乐调式调性、乐句和乐段的分割,以及音乐风格和音乐性等。

(二)视唱练耳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主要训练的是识谱能力、节奏感、听觉记忆和固定音高演唱等基本技能。这些技能都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石。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力度,进而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不仅如此,视唱练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视唱练耳的课程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各个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这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视唱练耳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觉思维。通过传唱、模仿音乐等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用真正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思维,这对于提升音乐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视唱练耳除了是一门音乐基础课程,现如今还是一门专业学科,它主要培养视唱练耳专业教师。阿·列·奥斯特洛斯基提出“视唱练耳是一门教学科目”,所有研究视唱练耳这门学科(专业)的研究者们都需要了解,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这里的“研究者”不仅包括有意研究视唱练耳的教师,还包括视唱练耳专业的学生。

作为视唱练耳专业的研究者,在研究如何教学之前,首先要具备各项适合研究这个方向的技能。除了最基本的音乐听辨能力,还需要具备钢琴演奏、弹唱、和声分析、曲式分析、创作能力等各项技能。其中“弹唱”指的是独立完成弹奏与演唱艺术歌曲或视唱曲,是一种高级的视唱练耳表现方式。在视唱练耳专业研究者练习弹唱作品的过程中和视唱音乐会表演中,不仅需要上文提到的内心听觉能力,还需要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演唱能力、协调能力。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是对视唱练耳教师专业能力最直观的检验方式之一。

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将更有助于其他音乐学习者。无论是在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中,还是在视唱练耳专业的研究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钢琴这件乐器。那么,为何选择钢琴作为课程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呢?钢琴的演奏能力又和视唱练耳专业研究有何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钢琴这一乐器的特性。

二、钢琴的乐器特性与钢琴演奏

钢琴是一件用途广泛、音乐表现力丰富的乐器。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拓宽了音域,并发展出表现更多强弱对比的发声方式,如榔头敲击琴弦等,这些都决定了它是一个音域广、音色干净通透且颗粒性较强的乐器。然而,它也很难表现出连贯性旋律。钢琴的发展历史使其发声方式与弦乐器、管乐器逐渐大相径庭,“颗粒性也就越来越成为钢琴独特语言的代表”。①正是这样一种乐器,使得它恰巧能够作为音乐基础课程当中的常用乐器。音域范围广可以满足学习者听辨时的不同需要,也可以方便校准不同音域发声的学习者视唱的音准等。阿·列·奥斯特洛斯基明確指出:“在定调和校正歌唱时应利用钢琴。”钢琴演奏者练习新曲目时常常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而视唱练耳课程当中所训练的内容能够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并在演奏中辅助其提高演奏水准。

练琴的第一步是识谱,即将谱面中的音符、节奏、表情记号、演奏法都逐一地表现出来,这个过程的快慢以及细致与否,都非常影响整首乐曲在完整演奏时的表达。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周铭孙在《读谱正确的内涵》一文中提到:“读谱是练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把认真、仔细读谱安排在练习之中。”而众所周知,识谱环节一定是需要基本乐理以及听觉基础的,且视奏能力在这一时刻能得到很好的展现。视奏能力强的演奏者,在练琴的过程中不必在认音符节奏等方面耗费太多的时间,就能很轻松地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无异于有了隐形的翅膀,能够真正在练琴过程中多琢磨技巧、音乐以及曲目所想表现的内涵。

通过了识谱阶段后,随之而来的不是急于处理技巧熟练及音乐表达,而是先将所要练习的曲目分段分句,并进行背奏。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练琴当中遇到的难点。当你对音符、节奏等基本谱面内容都不熟悉时,你根本无暇顾及音乐的处理等其他方面,因为你的眼睛和脑子只能一直被谱面内容所牵制。而只有当弹奏这些音符不再困难,能够闭眼考虑其他内容时,才能开启真正意义上“练琴”的阶段。大型乐曲所需要的各种演奏技巧、不同时期风格的曲目表现、音乐色彩及乐感的表达,成为练琴的第三阶段。这也是在最终演奏之前最重要的练习。这一阶段看似需要的是演奏者不断练习的时间累积,而实际上需要的是演奏者丰富的知识阅历,以及拥有一对“明辨是非”的好耳朵。

经过一系列的练习,钢琴演奏者最终在舞台上所呈现的作品,一定是能够平衡钢琴优缺点的表达,即能够表现出更加连贯的乐句,将“颗粒性”的缺点尽量缩小,让听众能跟随演奏者一起欣赏音乐。同时,演奏者也能够展示出钢琴的优点,将钢琴的魅力无限放大。在练琴的每一个阶段,实则都需要用耳朵时刻辨别练习的好坏以及进度,而这恰恰是视唱练耳课程当中所训练的内容、所培养的能力。那么,视唱练耳课程当中各种训练方式的好处究竟是如何体现在各个练琴阶段中的,下文将具体分析。作为一门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课程当中的不同训练方式,渗透在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练琴的细节中。这门课程中所训练的能力是每一位演奏者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三、视唱练耳课程与钢琴演奏深度融合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一)和弦、和声听辨训练在提升钢琴演奏能力方面的积极影响

视唱练耳课程当中的和弦、和声听辨训练,让钢琴专业的学生充分理解了每一种不同性质的和弦在听感上的区别(包括原位与转位的区别)。这在钢琴演奏中可以让演奏者充分地想象曲目中不同和弦的变化应当怎样表现,能够让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在读谱环节中,这种训练可以提高钢琴练习过程中的读谱能力。当演奏者熟知和弦的构成以及音响效果时,内心听觉便会促使演奏者读谱速度提高。当然,这样的训练除了提高读谱能力,还能在练琴的第三阶段转化为演奏者对于不同和声色彩的表现与阐释。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单个和弦听写与和弦连接听写也正是为了这一训练目的。

和弦连接听辨与单独的和弦听辨的主要区别在于,和弦连接中的每个声部是有“走向”的,呈现出流动般的旋律线条。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训练四声部和弦连接听写时,老师经常会提到“横向听写每个声部”的方法,如:先听女高音与女中音这两个声部,后听男高音与男低音这两个声部,这样的方式恰巧有助于弹奏者更好地理解乐曲中和声与旋律的共同进行。

这里以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570第一乐章为例,分析和弦、和声听辨训练对提升演奏中不同色彩诠释能力的作用。

谱例1中箭头标记处两个小节,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色彩形成对比。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和弦听辨训练使学习者了解了不同性质的和弦色彩。在演奏时,弹奏者就应该清楚地表现出两个乐句间的对比(如箭头1处使用p的力度,箭头2处使用mp的力度),即使谱面未曾标记强弱。演奏者在视唱练耳课堂中熟悉减减7和弦矛盾、不协和的色彩之后,即可带入一种较为紧张的情绪进行呈现,这样的演奏便会更有层次感,更富张力。听者在视唱练耳中对和弦、和声色彩进行的听辨,不仅可以使听者在演奏中以和声色彩为基础,调整演奏上的技巧,还可以根据和声功能布局分析曲式结构及判断风格时期,这同样也是读谱中重要的环节。

(二)节奏听辨训练对增强钢琴演奏能力的助益

在钢琴作品中,有很多节奏上的对比段落(音或和声功能相同,节奏不同),初读谱时可能谱面上并未标记强弱或其他表情记号,而如何处理这样的对比、如何在演奏中更加富有表现力,就需要视唱练耳的能力。

这一例当中的标记1与标记2和声功能进行相同,节奏不同。第一次出现时是不带有空拍的,几个声部同时进行(右手);而第二次出现是几个声部先后出现,形成了标记2处高声部的切分节奏。视唱练耳课堂中的节奏学习与听辨,常常运用乐曲中的片段简化后进行练习。

例如,谱例3对曲目中的节奏型进行着重对比听辨训练,使学生熟悉切分节奏所带来的交错感。再回到谱例2中,演奏者能注意到这样的节奏细节,便会斟酌这两个标记处的演奏处理(标记2处力度更强,更有紧迫感),从而更好地分析作品并完美地演奏。

谱例3:

节奏片段

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技能训练中,大多数练习都是有针对性地将乐谱、音乐中的细节放大进行练习。正如上例分析所述,这种节奏的技能训练能够培养钢琴演奏者对于节奏律动细节的把握,锻炼演奏者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感受节拍韵律。经过这种方式的知识梳理之后,再作用于演奏中,能够有效提升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三)旋律听辨、视唱训练对钢琴演奏能力提升的作用

旋律,“它是由不同的音高在时间中有机结合而成的,因此它既包含着音调的因素也同时包含着节奏与节拍的律动因素”。②“所以人们把节奏称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在一首音乐作品中,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一般都是旋律。”③在視唱练耳中的旋律训练,除了音高方面,还有演奏者对旋律走向、隐藏旋律的分析能力训练。这种方式与视唱结合,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与作品处理方式。

例如谱例4,笔者在最初练习的时候(识谱阶段)也曾好奇这段音乐的音符分布方式,以及旋律线的进行应该如何表达。然而,用视唱能力尝试后就很容易明白,能够唱出来的、连接更自然的便是演奏者所需要表现的旋律线。而这种分析能力得益于视唱这一训练方式。

谱例4:

勃拉姆斯《间奏曲》第二首 作品号117 片段

版本:Berlin:N.simrock,1892.Plate9876.

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在面对谱例5这类钢琴作品时,练琴的第三阶段要求他们做到音响效果上突出旋律声部,同时确保伴奏声部依然以自然的音量融入其中。这既是对其演奏能力的高要求,也是对演奏者听觉能力的高要求。首先,需要其旋律声部尽可能地在钢琴上表现出连贯性,这样“歌唱性”的演奏是视唱训练可

谱例5: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作品号:D.664 第一乐章 片段

版本:Munich:G.Henle Verlag,1961.Plate HN 146

以直接帶来的好处。其次,声部间的平衡性表现,是可以通过视唱练耳训练中的多声部旋律听辨与多声部视唱充分练习的。因此,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运用视唱练耳课程中所训练的能力来表现乐曲中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层次感。

(四)实际音乐作品听辨在提升钢琴演奏技艺方面的效果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基础训练方式外,有时课堂中还会加入实际音乐作品(音乐会现场录音、网络上的各种音乐作品音频等)音频听辨,以为平时的基础训练选取相对应的不同训练模块的实际作品,用基础练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能力提升的训练。在练习钢琴的第三阶段或是在舞台上演奏时,很多时候需要想象其他乐器的音色来丰富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这种想象的前提必然是对乐器音色的熟知。实际音乐作品听辨恰好锻炼了这一方面的能力。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第三首,以较低的音域作为旋律的开端(见谱例6)。

谱例6:

勃拉姆斯《间奏曲》作品号117 第三首 片段

版本:Berlin:N.simrock,1892.Plate9876.

这里需要连贯、低沉的保持在“p”力度演奏,可以联想到弦乐四重奏的音响感,例如谱例7中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齐奏(“p”力度)所表现的音响感。

谱例7:

贝多芬 第一弦乐四重奏 作品号18

版本:Munich:Henle,1962.

笔者是在练习谱例7这首乐曲时,产生了关于其他乐器音色的联想。这种联想的表现能力是视唱练耳课程中实际音乐作品听辨所训练出的能力。听不同乐器的音色、旋律等,可以辅助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展开更多的想象,从而使演奏的曲目更具有音乐性。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注重的便是“视”“听”两种感受的结合,以及这两种能力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实际运用。

谱例8中这段旋律较为适合将其想象成萨克斯的音色进行演奏。在Andantino(小行板)的速度标记下,以及“p”这样的力度标记,旋律宛若含蓄地表达内心想法,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说结果,从而让听众慢慢展开想象。通过钢琴这样连贯性不强的乐器表现旋律时,可以运用内心听觉的能力,把其想象成萨克斯的音色去演奏,这会让演奏的效果进一步接近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

谱例8:

比才 钢琴组曲《儿童游戏》第六首 片段

版本:Paris:Durand,Schoenewerk&Cie.n.d(1872).

而这样的想象与关联,在视唱练耳的“实际音乐作品听辨”当中能够得到训练。将其运用在演奏中,实则提升了钢琴演奏的能力,使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真正得到实际运用。

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技能训练,都是针对演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发展的。钢琴演奏能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通过视唱练耳课程中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调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感官能力,从而能够切身、全面地掌握作品中的音乐语言与演奏技巧。将自己学习、练习乐器时所有对于音乐感性的想法,经过视唱练耳课堂的梳理,再次运用到自己的专业演奏中去,可以促使专业进步,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语

视唱练耳课程在钢琴演奏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无疑是显著且深远的。

首先,视唱练耳课程为钢琴学习者提供了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通过视唱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声,这为他们后续的钢琴演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练耳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敏锐地感知音乐的细微变化,从而在演奏中更加精准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其次,视唱练耳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音乐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和模仿,他们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音乐语言体系,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这种感知力的提升,将直接反映在学生的钢琴演奏中,使他们的演奏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最后,视唱练耳课程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创新能力。通过视唱训练,学生们能够熟悉各种音乐风格和曲式,掌握更多的演奏技巧。而练耳训练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更加自如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视唱练耳课程并不是万能的。在钢琴演奏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技巧训练、乐曲解析、艺术修养等。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天赋条件也会对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视唱练耳课程的优势,同时也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程在提升钢琴演奏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提高演奏技巧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苏]阿·列·奥斯特洛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3]周铭孙.“读谱正确”的内涵[J].钢琴艺术,1988(01):38-40.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 音乐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朱玉璋.论音高听觉的形成及培养[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1):59-64.

[6]赵易山,王新华.多元语境下的艺术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改革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04):138-141.

[7]陈芳,刘沛,李妲娜.绝对音高现象的研究现象及展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4):96-101.

[8]刘斌.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唐俊岩.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J].乐府新声,2003(04):66-68.

[10]潘一飞.朱工一谈钢琴教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1):40-46.

①秦川:《在钢琴的颗粒性和歌唱性表达方式中探讨音乐艺术的感性逻辑——兼论黄金分割在音乐艺术中的“美的意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②王次昭:《音乐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③雷光耀:《视唱练耳的美学视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弹唱视唱练耳音乐素养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南山赋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