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及当代传承

2024-05-07 00:12黄靖博
艺术评鉴 2024年2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

黄靖博

【摘   要】泓口丝弦作为江苏溧阳市泓口村一带传统的器乐合奏音乐,承载着当地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主要探讨了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及其在当代的传承情况。通过回顾泓口丝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究其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分析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然后审视当代泓口丝弦传承的现状,分析传承人、乐队组合等方面的情况,以探讨传承泓口丝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泓口丝弦  音乐特征  传承现状  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103-06

江苏省溧阳市泓口村是泓口丝弦这一传统民间音乐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泓口丝弦便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精髓。泓口丝弦以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当地乡村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既体现了江南丝竹的精髓,又融合了鼓笛系乐种的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其曲目结构丰富多样,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元素。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城乡发展的演进,泓口丝弦在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泓口丝弦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遗产,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投入,传承人不断努力。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泓口丝弦的新生命,仍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及其在当代的传承情况,分析其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传承策略。

一、泓口丝弦概述

(一)泓口丝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泓口丝弦是一种源自江苏省溧阳市泓口村的传统民间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泓口丝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起源与泓口村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密切相关。据悉,泓口村地处竹溧河畔,水路交通发达,是连接县城和北山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曾是繁华的水乡村落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中,泓口丝弦得以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起初,泓口丝弦可能是作为社会庆典、节日庙会等民间活动的伴奏音乐而产生,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独立乐种,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和传承。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泓口丝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岁月里,泓口丝弦曾是泓口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常在节庆喜庆之时奏响,为村民带来欢乐与祥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泓口丝弦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文化逐渐式微,泓口丝弦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泓口丝弦在当地文化和民间乐坛中的地位

泓口丝弦作为溧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在当地文化和民间乐坛中拥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使其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乡村文化和生活记忆的象征。泓口丝弦的音乐特色与地方风情紧密相连,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溧阳市的文化生态中,泓口丝弦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承载着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在民间乐坛中,泓口丝弦常常作为重要的演出节目,参与各种庆典活动、文化交流和演出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吸引着众多乐器爱好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成为当地乐坛的一大亮点。泓口丝弦的演出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载体,更是民间艺术的精神象征,体现了当地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作为溧阳市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泓口丝弦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种愉悦身心、增进情感交流的方式,而且为外来游客展示了溧阳独特的地方风情和人文底蕴。因此,泓口丝弦在当地文化和民间乐坛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

(一)丰富多样的乐器组合

泓口丝弦的乐器组合丰富多样,主奏乐器是二胡和曲笛,它呈现出其独特的音乐特色。二胡作为主奏乐器,以其悠扬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泓口丝弦音乐的灵魂。曲笛则常常与二胡相辅相成,创造出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音乐画面。除了主奏乐器外,泓口丝弦还加入其他吹管、弹拨、拉弦乐器,以及打击乐器,如:箫、三弦、琵琶、中胡、月琴、汤锣等,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形式。泓口丝弦的乐器组合和主奏乐器特点既与大乐种江南丝竹有着共通之处,又在细节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这反映了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就乐器组合而言,江南丝竹和泓口丝弦都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但泓口丝弦更加注重各种乐器的组合和多样性。在江南丝竹中,主要乐器包括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箫等,而泓口丝弦除了二胡和曲笛外,还加入中胡、三弦、月琴等更多种类的拉弦乐器,以及汤锣、铙、木鱼等打击乐器,使得乐队的音色更加丰富。这种乐器组合的差异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也反映了不同乐种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底蕴。二胡作为泓口丝弦的主奏乐器,与江南丝竹中的二胡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泓口丝弦的二胡常常注重表现出田园风情和淳朴情感,其音色可能更加柔和与温暖,而江南丝竹的二胡则可能更注重技巧和表现的华丽性,音色可能更加明亮和清脆。此外,泓口丝弦还特别注重曲笛与二胡的协调配合,使得乐曲更富有层次感与和谐美。

(二)细腻、温婉的演奏风格

泓口丝弦的曲牌结构多样,常见的有《雄鹰》《春燕》《落叶》等。这些曲牌在结构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在演奏风格上,泓口丝弦以其细腻、温婉的音乐语言为特点,常常以缓慢的节奏展现出丝丝入扣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田园乡野之间,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文情怀。泓口丝弦的曲目结构和演奏风格既受到江南丝竹的影响,又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特色和风貌。在曲目结构上,泓口丝弦的作品通常以歌曲或民间小调为基础,融合当地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例如,《雄鹰》以其雄壮激昂的旋律,展现了自然界的豪迈和力量;《春燕》则以轻快欢快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落叶》则以哀怨深沉的旋律,营造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在演奏风格上,泓口丝弦以其细腻、温婉的音乐语言为特点。演奏时,乐手们常常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和情感表达,用缓慢的节奏展现出丝丝入扣的旋律,将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乐曲中常常运用各种变奏和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整体上,泓口丝弦的演奏风格不仅表現了音乐的优美和细腻,而且体现了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表达。

(三)灵活多变的演奏形式和表现技巧

泓口丝弦的演奏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奏、重奏,又有合奏和合唱等形式,展现了其灵活多变的音乐表现手段。在独奏方面,乐手们可以通过二胡、曲笛等主奏乐器展示个人演奏技艺和情感表达,常常用华丽的技巧和深情的音乐语言吸引听众注意力。而在重奏和合奏方面,泓口丝弦注重各个乐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追求整体音乐的和谐统一。通过合奏和合唱,乐手们可以将各自的音乐才华和表现力完美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在演奏技巧上,泓口丝弦注重音乐的细腻表现和情感传达。乐手们常常运用放慢加花的旋法,即在演奏时适当放慢节奏,并加入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同时,他们也注重音乐中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轻重、长短、高低等方面,可以通过微妙的技巧调节,使音乐更加生动。此外,泓口丝弦的演奏还常常运用一些特殊技法,如:颤音、滑音、连奏等,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色变化,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泓口丝弦的演奏形式和表现技巧体现了乐手们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高超技艺展示,为其赋予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四)独特的民俗元素与地方特色

泓口丝弦音乐深受当地民俗文化影响,融入丰富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展现了溧阳市泓口村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在泓口丝弦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对自然景观、农耕生活、节庆习俗等内容的描绘。在泓口丝弦曲目中,常常可以听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例如,展现自然界的壮美,以及生命力量的悠扬旋律和高亢音色的曲目《雄鹰》;表现春天来临时燕子欢快飞舞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乡村田园之中的曲目《春燕》。另外,还能够感受到对农耕生活的歌颂和赞美,乐曲中常常运用一些农村生活中常见的音调和节奏,如:农民劳作的节奏、牛车行进的韵律等,使人联想到农村田园的和谐景象和丰收的喜悦。此外,泓口丝弦的音乐还常常反映了当地节庆习俗的特点,以及民间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在一些庆典活动和节日庙会中,泓口丝弦常常作为重要的演出节目,为当地人民带来欢乐和祝福,成为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泓口丝弦音乐中融入丰富的民俗元素和地方特色,展现了溧阳市泓口村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通过对自然景观、农耕生活、节庆习俗等方面的描绘和表现,泓口丝弦音乐不仅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内涵,成为当地乐坛的一大亮点。

三、泓口丝弦当代传承现状与挑战

目前,泓口丝弦的传承人包括江苏省级、常州市级和溧阳市级三位,分别是王传家、宋如庚和石伟民。他们作为传统音乐的传承者,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泓口丝弦的重任。同时,泓口丝弦的乐队组合也有三个,包括溧城镇泓口小学泓口丝弦传承班、溧阳市老年大学“霜叶红”二胡班成立的民乐队,以及溧阳镇昆仑街道办事处筹办的溧阳市老年二胡学会。这些乐队在不同层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后继人才,为泓口丝弦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然而,泓口丝弦的传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来自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传承人的培养面临一定困难。此外,泓口丝弦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人员流动频繁、传承班人员波动大等问题,导致传承工作难以持续稳定进行。同时,传承人的年龄问题也不容忽视,传统音乐的传承需要长期坚持和投入,年长的传承人面临着体力和精力上的压力。

泓口丝弦的乐队组合形式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与挑战。早期的乐队组合由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构成,包括众多的器乐种类,演奏人数30—60人不等,人数和乐器配备视能者多少而定,主要的乐器包括笛、二胡、箫、唢呐、中胡、四胡、月琴、三弦、琵琶等,同时还配备一组小型打击乐。二胡和笛作为主奏乐器,而唢呐则常用于曲目的开头和结尾。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音乐的发展,泓口丝弦的乐队组合形式也发生一定变化。近些年,泓口丝弦的编配由石伟民负责,他逐渐将月琴替换为各种阮,并不再使用四胡。此外,还在部分演出中加入扬琴、笙、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低音乐器,以丰富音乐各声部之间的层次感。在演奏泓口丝弦传统曲目时,乐队的演奏特点基本保持传统音乐风格,依然以单声思维模式为主,运用放慢加花的旋法,将不同声部之间颗粒型或线条型的伴奏在重复性的音乐结构中相互交汇。

随着泓口丝弦的传承与发展,其表演形式也发生了一定转变。从过去乐师身着长衫、头戴礼帽,节庆喜日在街边行乐或坐乐的方式,到如今由于泓口村的搬迁、城区的扩大,以及老一辈艺人的相继过世,泓口丝弦的表演呈现出更多舞台化特点,更多的以老年社团自娱和舞台化表演为主。虽然泓口丝弦逐步从民间走向舞台,但仍然保留着民间音乐演奏的基本模式,这种转变也是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一种必然形式。

尽管泓口丝弦在当地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其传承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随着社会变革,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泓口丝弦的传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承人的流失、传统技艺的失传、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等因素都给泓口丝弦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然而,正是在面临这些挑战的同时,泓口丝弦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泓口丝弦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纷纷加大对泓口丝弦传承的支持力度。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泓口丝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泓口丝弦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因此,在面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和机遇方面,人们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泓口丝弦这一宝贵的民间音乐遗产,使其绽放出新的光彩。

四、泓口丝弦的传承策略分析

(一)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泓口丝弦,需要加强对其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社会对泓口丝弦更加关注和支持。首先,加强理论研究是传承泓口丝弦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泓口丝弦的起源、发展历史、演奏技巧、曲目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音乐特征,为传承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另外,还可以借鉴其他乐种的传承经验和方法,探索适合泓口丝弦传承的路径和策略。其次,宣传教育是推动泓口丝弦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音乐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向公众介绍泓口丝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加深社会对泓口丝弦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可以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泓口丝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泓口丝弦传承的重要环境。通过组织音乐比赛、交流活动、社区文化节庆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对泓口丝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才。还要建立完善泓口丝弦的保护基金和奖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泓口丝弦的传承和发展中。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是推动泓口丝弦传承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实现泓口丝弦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构建有效的教育形式

为了有效传承泓口丝弦,必须构建合适的教育形式,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和爱好者,确保泓口丝弦艺术得以良好传承和发展。只有通过系统的教学体系、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演出锻炼,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泓口丝弦传承人,确保其得以传承和发展。首先,应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设立课程,建立起从初学者到高级演奏者的逐级培训体系,保证传承人的素质和技艺水平。教学内容既包括对泓口丝弦的历史、文化、演奏技巧等方面的介绍,也包括对乐器基本演奏方法和乐曲的学习演练。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教育。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视频教程等,拓展教学渠道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可以组织举办各类音乐夏令营、工作坊、讲座等活动,提供集中、系统的学习机会,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交流,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还可以邀请泓口丝弦的老艺人和名家担任客座教授,传授经验和技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和演出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演奏、合奏、创作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展示他们的成果,积累更多舞台经验,拥有自信心。

(三)发展特色民俗旅游

借助溧阳丰富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资源,特色民俗旅游成为推动泓口丝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泓口丝弦作为溧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融合地方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民俗元素,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当地可以通过举办泓口丝弦音乐会和民间音乐表演,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音乐文化。结合泓口丝弦的特色,可以在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中举办露天音乐会,让游客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人文情趣的独特魅力。另外,也可以组织泓口丝弦的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了解乐器演奏的技巧和民俗文化内涵。可以组织丝弦演奏的培训班和工作坊,邀请专业老师传授技艺,让游客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表演和舞蹈活动,打造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举办跳高跷、舞狮、龙舞等传统表演,吸引游客观赏和感受溧阳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还可以开发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品味当地美食的同时,体验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当然,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特色民俗旅游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可以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游客宣传泓口丝弦的魅力,以及溧阳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通过举办音乐会、文化体验活动、民俗表演等形式,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推动泓口丝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传统音乐传承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泓口丝弦音乐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泓口丝弦音乐传承不仅可以提高保护和传播效率,而且能够拓展传统音乐的传播途径,激发更多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推动泓口丝弦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首先,可以在高校中落实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研究项目,加深学生对泓口丝弦音乐的认知和理解,同時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相关资料、音频和视频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以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其次,将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播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渠道,将泓口丝弦音乐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还可以探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的数字化技术,为泓口丝弦音乐的演示、教学和传播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体验。最后,也可以开发数字虚拟民俗文化App,集成泓口丝弦音乐相关内容和活动信息,给用户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参与平台,促进泓口丝弦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泓口丝弦作为溧阳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传统,它不仅是泓口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溧阳市乃至江苏省的重要文化代表之一。泓口丝弦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当代社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在当代传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传承方式和形式。通过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等措施,可以推动泓口丝弦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珂.江苏非遗民间音乐“泓口丝弦”传承创新与实践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7(10):29.

[2]顾永博.江苏民间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艺术评鉴,2022(10):45-48.

[3]盛予欣.泓口丝弦的音乐特征及当代传承探析[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23年.

[4]王珂.江苏民间乐种“泓口丝弦”的传承、保护和创新[J].北方音乐,2014(07):24.

[5]童音.文化自信视域下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J].艺术大观,2024(01):104-106.

[6]顾媛媛.论如皋地方民歌的音乐特色及传承创新[J].大众文艺,2023(23):62-64.

[7]顾永博.江苏民间音乐数字化保护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22(33):58-60.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论莫扎特咏叹调音乐特征和演唱方法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10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领
亨德尔《快乐的铁匠》的音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