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2024-05-07 21:05赵倩
艺术评鉴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民间艺术应用

赵倩

【摘   要】民间美术传承久远、艺术成就灿若星河,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气息,而且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虽历经数千年时光,仍然能薪尽火传。立足全球化浪潮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及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是摆在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本文深度解析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相关性,阐释了民间美术资源运用意识差、师资资源欠缺、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而提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民间艺术  高校美术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141-06

在数千年文化积淀中,我国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文化气质,不仅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而且反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高校美术教师需充分领会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核心价值,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合理利用民间美术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表现,指出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和艺术特色

民间美术指的是源自民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和实践。这些资源体现了人民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和文化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社会价值。民间美术资源既包括物质形式,如:手工艺品、装饰品等,又包括非物质形式,如:制作技艺、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等。在中文语境下,“民间美术”代表的是一种具体的美术形态或艺术门类,同时也具有“载体”“途径”“媒介”等含义,其指向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它涵盖艺术创作的实践、文化传承的机制和社会交流的媒介。民间美术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装饰或简单的手工艺品,它是一种生活在人民心中的艺术,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个体和社会的桥梁。通过研究和理解民间美术,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民间美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它不是由专业艺术家创作,也不受官方或学院派美术的限制,充满创造性、实用性和审美价值。“民间”一词蕴含着非专业、非官方、非正统等色彩,强调取材随意、师法自然、创造自由等属性,并不受严格的美术理论束缚,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美术与高雅美术格格不入,恰恰相反,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头,它代表一个民族、国家及地区在美术领域的整体形象,其构成要素包括文学、神话、宗教、信仰、习俗等诸多方面。同时,民间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得益于它广泛且丰富的美术实践形式及路径,如我国剪纸、木雕、年画、泥塑等民间美术形式,它们在漫长的时代推进、社会更迭中,始终被广大劳动人民自觉传承、自觉创新。从这一角度出发,民间美术资源具备三个方面特点。

第一,民族性与地域性。民间美术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中。每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承载着该地区的历史传统、民族信仰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即便在相同的美术创作形式上,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异,如同样是刻板年画,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年画两大派系在年画题材、艺术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明显不同。民族性与地域性赋予民间美术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豐富的视觉表现力,也使得民间美术成为研究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艺术审美。

第二,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民间美术源于日常生活,其创作初衷往往是为了使用。民间美术作品通常是生活中的实用品,如:家具、器皿、服装等。民间艺术家利用自然和手边可得的材料,创作出既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又易于生产的艺术品。它们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兼具装饰性和审美价值。人们通常会在实用品上加入精美装饰,以提高生活的审美质量。这些装饰元素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吉祥图案、传统符号等。民间美术在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在实用与美观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结合使得民间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而是带有文化表达的艺术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第三,象征性与生动性。民间美术作品中充满象征和隐喻,往往寓意深远,涉及宗教、信仰、吉祥和愿望等。这些象征往往是多层次的,既有普遍的文化内涵,又有特定的地方解读。作品多采用直观简洁的形式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用符号化、抽象化的手法表达具体事物和深层意义,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表现力,或称为“通俗性特点”。民间美术创作面向的是劳动人民,在审美标准上向大众看齐,其本身具有容纳百川、生生不息的优势。

二、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表现

在学校教育机构未出现之前,中国美术理论、技艺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民间美术实现的,即基于民间美术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从这个角度说,民间美术构筑起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基石,无论是口口相传的记忆,还是文字记录的艺谱、实物呈现的作品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民间美术的研究起步很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系统性的田野调查,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才建立首个民间美术院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随着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场所,传统的民间美术教育及其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而以“师徒制”为主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式也正面临着生存挑战。民间美术代表一个国家及地区的艺术审美与创造,象征着一个民族或部落的艺术理念与智慧。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高校美术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美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与拓展。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并抓住恰当的时机,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有助于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对于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文化价值,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深深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反映了民族精神和审美追求。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合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此外,融合民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高校美术教育通过引入民间美术元素,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将传统美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探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创作经验,而且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完美融合。因此,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民间美术不仅可以有效地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还可以培育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創新能力的新一代艺术人才,为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作出贡献。

(二)有助于丰富与完善美术教育体系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合,对于丰富和完善美术教育体系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纳入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创作灵感,融合民间美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增强艺术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民间美术的融合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美术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自由探索和创新。通过学习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艺术形式和技法,学生不仅能获得技能上的提升,还能在思想上获得启发,从而促进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民间美术的融合还促进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框架,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因此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还能够促进教育模式的变革,从而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融合不仅是对民间美术价值的再发现和重视,也是对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完善和提升,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有助于拓展与提升学生创造力

在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完善美术教育体系,更能够显著拓展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融合意味着将民间美术的独特元素、技艺和创作理念引入高校美术教育课堂和实践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美术技法的同时,也能够接触到非传统、多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这种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交汇点上寻找灵感,创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感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中的象征性元素、图案设计、色彩运用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同时,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往往强调即兴和变通,这种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融合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将其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艺术理解,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三、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文化战略的引领和促进下,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高校也将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自身的责任之一。基于此背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美术教育方面开始重视民间美术的价值,并着力开发、利用相关资源,以补充、平衡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尽管如此,民间美术的运用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民间美术与高校传统美术教学存在差异

民间美术自成体系,在育人模式上与高校美术教育有着巨大差异,后者主要通过课堂方式展开,以理论为铺垫、以作品为参照,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起美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民间美术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且整个过程中极少涉及系统性理论,这样一来双方就缺乏有效衔接机制。具体到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融合层面,由于教学活动主要在高校美术课堂上进行,远离民间美术的存在空间,脱离了民间美术的传承环境和实践精神。民间美术的学习和传承大多在生活实践中进行,依托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场景,其教育模式强调师徒间的直接交流、模仿与实践,这种方式使得民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传递。相比之下,高校美术教育多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艺术创作的技能培养,这种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间艺术传承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二)民间美术资源运用效能低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美术资源严重短缺,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因此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活动开展仍以西方美术理论、美术资源作为主导,这导致民间美术只能屈居于从属地位。民间美术资源与高校美术课程融合不够合理,尤其美术资源挖掘得不够深入。例如,涉及民间美术的课程,高校会以“赏析课”的方式进行,旨在让大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体系、类型、特征等,而关于民间美术理论体系、历史渊源、人文价值等方面极少深入展开。又如,基于西方美术理论展开绘画实践,学生对于色彩运用(如三原色搭配、冷暖色调、光影透视等)十分熟悉,但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体系中的“五色观”却知之甚少,高校美术教育资源中也缺乏对五色、五行、五方等概念阐释。基于此,由于民间美术资源未能深度嵌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导致其自身的利用效能低。

(三)专业师资力量及知识欠缺

高校美术专业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民间美术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二是教师在传授这些艺术形式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首先,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泥塑、布艺、刺绣等多种形式,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技艺特点和审美价值。要让民间美术资源很好地应用于高校美术教育中,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美术教育师资中,专门从事民间美术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且部分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不够,难以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教学内容。其次,即使是对民间美术有所了解的教师,也可能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遇到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技巧传授和模仿,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后,民间美术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缺少高质量的教材、实例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这也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路径

为了彻底扭转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颓势,就要确保民间美术深度融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地域、民族、风俗、宗教等标准撷取一系列民间美术要素,在基础上梳理理论脉络、创新教学内容,开发民间美术特色课程。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开发本校民间美术教材、教辅资源等,汇集多方力量建立健全民间美术特色教学资源。通过扶持高校大学生民间美术创作团体,构建多元化、重实践的自主学习平台。具体运用模式如下。

(一)构建民间美术与高校传统美术教学融合平台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桥接民间美术与传统美术教学之间的差异,并构建融合平台,是实现教育内容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两者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基于此,可以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策略,以缩小这些差异,促进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有效融合。

构建融合平台的核心在于创建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让民间美术的传承者、艺术家与高校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这可以通过组织系列講座、工作坊、展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民间美术的原生态环境和创作过程,从而深化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和技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高校美术教育还应开设专门课程,将民间美术的理论知识、技法教学纳入正规教学体系,以系统化、课程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美术的同时,能够接触和学习丰富的民间美术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平台,这也是构建融合平台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民间美术资源,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够获取到丰富的民间美术学习材料,从而大幅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在线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师生提供一个共享资源、交流思想和展示创作成果的开放空间。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桥接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之间的差异,构建一个促进双方资源共享、知识互补、文化融合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丰富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实现了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共生共荣。

(二)提升民间美术资源运用效能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合民间美术资源不仅是一种教学创新,更是对传统艺术价值的深度挖掘。为了深化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必须优化资源利用,这要求建立一个全面且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库,从而为学生提供广泛、多元的学习材料。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动员和鼓励包括地方文化部门、民间艺术家、学术研究机构在内的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共同贡献各自的资源和专长,形成一个跨领域的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建设相关校本精品课程。从地域特色角度出发,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项目,除了要收集代表性艺术作品外,还要整合文献,阐明该民间美术工艺项目的兴起过程、艺术特色、民俗传统、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研究理论专题。充分利用当代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拍摄演示视频、慕课录制、访谈记录等方式制作教学视频,形成兼具实用性和个性化特色相结合的精品教材。

其次,拓展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邀请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参与高校美术课堂,促进学生与民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实际演示和座谈活动,以达到宣传传统文化和促进高校美育发展的目的,也有助于弥补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此外,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和专业实践训练,通过田野调查、民间采风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提供机会让教师亲身体验和参与,并获得相关知识指导。专业人员的参与能够为师生提供更为专业的评价和指导,这不仅能够提高师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促进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扩大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空间。与当地政府或相关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协同育人,积极建设民间美术的教育与传承实践基地。通过与实际社会和行业的深度互动,打造更为完备和实用的民间美术特色教学资源。行业协会和组织拥有大量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实物可以成为学生观摩、学习的重要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并加深他们对民间美术的理解。组织学生参观工作室,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学习他们的创作或排练过程。这种亲身体验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与民间艺人之间的交流和灵感碰撞。通过这些综合的教学空间,高校美术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与知识更新

在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融合路径探索中,师资培训与知识更新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将民间美术的丰富资源和独特价值有效传授给学生,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了解且能够传递民间美术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因此,系统的师资培训和知识更新机制成为推动这一融合过程的重要支撑。

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这可以通过邀请民间美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建立工作坊、组织教师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或进行田野调查等形式进行。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能够直接学习到民间美术的技艺和理论,而且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脉络,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民间美术的内涵;其次,高校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和动态的知识更新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民间美术研究和实践。这可以包括建立校内的民间美术研究中心,鼓励教师发表研究成果、申请科研项目、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等。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民间美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教学方法;最后,高校还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等,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最新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包括图文资料、视频教程、在线课程等,进而满足他们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师资培训与知识更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传统,還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高校美术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艺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五、结语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备艺术性、人文性、实用性等多种价值,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活动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通过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课程,不仅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还能彰显学校的教学特色,并培育出与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民间美术内涵、特征谈起,分析其与高校美术教育的密切关联,并提出高校如何有效利用民间美术资源的策略。整体上,高校应更新理念、加强对民间美术的重视,积极承担起推动民间艺术传承的责任,围绕构建融合平台、优化资源利用,以深化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与知识更新等,致力于在现代社会中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玉鹏.中国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0):115-118.

[2]涂朝娟.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2012(09):213-214.

[3]杨双.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教学研究[J].四川文化艺术研究,2021(00):91-96.

[4]袁媛.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新美域,2022(09):145-147.

[5]程浩.浅析民间美术在云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1(03):195-196.

[6]郑适.论永州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与措施——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05):134-136.

[7]温芳.民间传统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方法探析[J].大众文艺,2022(22):199-201.

猜你喜欢
高校美术教育民间艺术应用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博物馆文化艺术品资源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研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视觉文化语境下高校美术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张朋军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