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

2024-05-07 07:05梁悦邓惠
关键词:心肌损伤替格瑞洛氯吡格雷

梁悦 邓惠

作者简介:梁悦,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救治。

【摘要】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损伤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20例,氯吡格雷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与B组(20例,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均治疗并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TIMI血流分级,治疗前、治疗5 d后心肌损伤因子水平,以及治疗3个月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B组高于A组,治疗5 d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降低,B组均低于A组;与A组比,B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相比,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替格瑞洛 ; 氯吡格雷 ;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 ; 血流分级 ; 心肌损伤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6.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4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死性强等特点,会造成急性缺氧、缺血,导致心肌损伤,可能与吸烟、饮酒、剧烈情绪激动等有关。经皮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可疏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手术术后还易再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因此,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需进行抗血栓治疗[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氯吡格雷,该药物经体内代谢生成能特异性靶向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的有效组分,且是不可逆的;

24 h内,血小板的抑制率可达到70%~80%,3~7 d内可达到稳定状态,撤药后5~7 d血小板抑制及出血时间逐步恢复至基线水平,但其应用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有些维生素类药物和氯吡格雷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到疗效[2]。替格瑞洛是ADP受体新一代抑制剂,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是通过对血小板ADP受体亚基12发挥作用,无需经肝转换[3]。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20例)

与B组(20例)。A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75岁,平均(62.15±10.26)岁;发病时间1~10 h,平均(3.52±1.25)h。B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

8例;年龄46~73岁,平均(62.42±10.01)岁;发病时间1~10 h,平均(3.61±1.33)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⑵具有经皮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⑶对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无过敏现象。排除标准:⑴患有扩张型心肌病;⑵并发心、肺功能衰竭,需要使用呼吸机治疗;⑶出血危险性高、凝血功能不全等;⑷伴有严重肝、肾损害。本研究經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与治疗方法 A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方案治疗,具体方式为:术前待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即刻进行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常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心律不齐、缺氧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无论有无并发症,均需给予鼻腔给氧;对排尿困难者,需留置导尿管。术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舒泰神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814,规格:50 mg/片)及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40,规格:75 mg/片)。之后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通过桡动脉进行穿刺,将血管鞘插入,并给予肝素钠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1,规格:2 mL∶12 500 U)100 U/kg体质量静脉注射,抗凝,维持肝素化。指引导管通过血管鞘伸入并进入冠脉的开口处,导丝通过导管进入冠脉,穿过狭窄病灶到达冠脉远端,球囊沿着微导丝进入,开始扩张。经扩张后,将支架置于狭窄处,并根据扩张时的胀大程度,对其进行适度的后扩张,使其贴壁状态达到最优的效果。术后开始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如果患者应用药物后有大量出血,可以立即停药,治疗

3个月。

B组则采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与A组的实施方式一样,将A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的方案换为180 mg的替格瑞洛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20,规格:90 mg/片),术后氯吡格雷更换为90 mg/次的替格瑞洛,2次/d,其余给药方式均与A组相同,治疗

3个月。两组患者急救成功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送入普通病房救治,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显效: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2 h内回降>70%,胸闷、胸痛、濒死感等症状在2 h内基本消失;有效: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2 h内回降>50%~70%,胸闷、胸痛、濒死感等症状在2~8 h内消失;无效: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2 h内回降≤50%,8 h后,仍有较强烈的胸闷、胸痛、濒死感等症状[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血流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进行比较,TIMI血流分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剂的充盈程度和残留时间,将其划分为0~3级,0级表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1级表示血液传导十分有限且无法到达冠脉远端血管,2级表示血流传导速度相对较慢但可以达到远端血管,3级表示正常血流状态[5]。⑶心肌损伤因子。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患者治疗前、治疗5 d后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速率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有限公司,型号:AU5800)进行检验,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⑷心血管不良事件。统计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等于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流分级及心肌损伤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B组高于A组,治疗5 d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水平降低,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与A组比,B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持续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该疾病对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功能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易导致患者的死亡。当前,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但其属于有创的治疗方法,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中,很容易发生支架内血栓、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穿孔等并发症。其中,支架内狭窄最为常见,其易引起支架内狭窄,严重影响疗效,因此,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中配合一定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十分有必要。氯吡格雷可以起到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栓、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进展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等,预后效果还有待提高[6]。

替格瑞洛为环戊三氮唑嘧啶(CPTP)的衍生物,其主要代谢物均可与血小板ADP受体亚基12结合,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阻碍血小板激活。有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在180 mg负荷剂量给药30 min后,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平均抑制率为40%,2~4 h可达90%峰值,且持续时间为2~8 h [7]。此外,替格瑞洛的代谢途径以肝脏为主,替格瑞洛和其有效代谢物在尿中的回收率较低,有效代谢物会通过胆汁排出,因此药物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降低,这提示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疗效显著,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的糜烂破裂,继发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阻塞,进一步损伤心肌,正常人体内含有3种同工酶,其中CK-MB在心肌中的含量较高,当患者心肌损伤时,CK-MB会增高,可反映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心肌肌钙蛋白(cTn)是一种调控心肌肌肉收缩的蛋白,cTnI是其中的一种亚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的标志,也是心肌梗死的一种早期诊断指标,可以检出非常微小的心肌损伤,与其他生物标记物比较,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风险分层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8]。替格瑞洛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氯吡格雷的不足,不存在信号传导和群体构象变化,当患者停用药物后,其血小板仍可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并且可以降低心肌损害,提高心肌血流,从而更好地保护心肌细胞,预防心肌损伤程度加重,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恢复;同时,替格瑞洛可以疏通梗塞的血管,使患者的心肌得到恢復,从而挽救坏死心肌[9]。此外,替格瑞洛属于具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具有抑制血管的收缩效应,从而能够有效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进一步提高冠状动脉血流分级[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TIMI血流分级升高,血清CK-MB、cTnI水平降低,提示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血流情况,减轻心肌损伤。

综上,与氯吡格雷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相比,在急性心肌梗死中采用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肌损伤情况以及冠状动脉血流分级,从而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汪桂芳, 谢金涛, 张文静, 等. 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6): 674-677.

韩娟娟, 王永传, 贾琼, 等.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在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J]. 系统医学, 2022, 7(15): 195-198.

张燕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替格瑞洛配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效果探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32): 52-54.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等.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3): 272-284.

龚肖丽, 吕新湖, 米杰, 等.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功能、TIMI血流分级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6, 38(9): 1330-1332.

卢凤翔.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应用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 2020, 10(29): 128-129.

叶菁, 陈燕, 曾泽宇, 等. 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23, 63(16): 77-79.

栾学冰, 马亮.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无复流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23, 44(4): 1011-1015.

陈钻, 王志华.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效率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20, 36(10): 1349-1353.

阮一, 何瑶, 杨啸, 等.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血清CRP、cTnI、CK-MB水平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33): 6527-6530.

猜你喜欢
心肌损伤替格瑞洛氯吡格雷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差异表达microRNA及作用的研究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不同类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对比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导致房室传导阻滞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