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

2024-05-08 13:33周挂克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乡村振兴

周挂克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实施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乡村中小学作为乡村基础教育的主体,其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文章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办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以期为教育政策制定和乡村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学校 集团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2-06-03

一、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对乡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为乡村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和政策保障,同时乡村教育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文化和智力支持。

(一)发展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教育与乡村振兴自然相容。”[1]通过提高鄉村教育的质量,可以提高乡村学生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乡村教育是乡村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乡村教育可以提高乡村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乡村教育,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只有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提升乡村教育的有效途径

集团化办学是一种以优质学校为核心,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对乡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将优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广到乡村地区,可以快速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同时,集团化办学有助于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留住更多家庭在乡村地区,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乡村学校教育集团化办学已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方落地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并积累了一定经验。通过成立教育集团,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远程教育技术,让更多的乡村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另外,通过名校带动策略,将优质学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推广到乡村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包括选派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组织城乡学生交流活动、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综合来看,“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域内学校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2],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推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提升乡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目标。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公共设施、师资力量等相对薄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来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乡村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通过教育服务供给改善集团化办学的硬件设施,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促进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通过统筹资源、协调发展、精准分配,推动乡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发乡村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改善乡村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一)先硬件后软件模式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逐步倾向教育,教育投资加大,各县市很多中小学通过提升硬件条件吸引优质师资、提升生源质量,进而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增强综合实力。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全国各地乡村地区逐步推广开来,均以乡村振兴、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等为契机,加大教育投资,极大地改进了乡村学校的硬件建设,很多乡村学校从原来只有一座教学楼,发展为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图书室(馆)、食堂、塑胶操场、校园绿化等全方位建设。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乡村地区在改进校园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还通过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毕业生或选调城区教师等多渠道提升师资力量。

(二)整合资源、扩大教学规模模式

“县域内推进集团化办学就是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和要素的辐射带动作用”[3],很多乡村中小学以寄宿制办学为主要形式,主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教学、轮岗协调师资队伍三个途径来实现集团化办学,以此提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在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教学方面,将之前师生人数较少的村级学校撤并到乡镇级中心小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寄宿生规模,对寄宿生进行集中管理,这一措施让离家较远的学生可以选择住宿生活。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增强了中心小学的师资力量和增加了师生人数,乡镇小学整体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设施及各项制度得到完善。在轮岗协调师资队伍方面,近年来中西部各类学校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分配和选调加强了师资力量,乡村中小学师资人数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宿管教师、图书管理教师、体育器材管理教师等,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和学生管理分工明确、井然有序。

(三)城镇分区办学、管理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城镇分区办学、管理集团化的办学模式在幼儿园和小学已经非常普遍。城镇分区办学是指将一个城市或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学区,每个学区由一所核心学校领导,其他学校则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情况被纳入不同的学区。这种办学模式的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区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城镇分区办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例如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合作项目等方式,提高各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这种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将多个学校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集团,共同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实现了整合教育资源,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使学生享受到就近入学的便捷。

三、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旨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然而,这种办学模式在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监管,确保其能够真正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作出贡献。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平台是基础,资源是核心。”[4]在集团化办学中,教育资源可能会集中在一些核心学校中,而其他成员学校则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成员学校及其教师的发展受阻。基层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待遇相对较低,并且由于奖评制度和职称晋升渠道不科学,一些学校的教师想调离乡村岗位,部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不太愿意长期在乡村教学,因此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依旧制约乡村学校的发展。

(二)集团化办学成员学校众多,学校管理困难

集团化办学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确保各个成员学校之间的协调和合作。由于成员学校的地理环境、受教育群体家庭经济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管理方式和办学理念也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内部管理出现矛盾和冲突。集团化办学需要平衡不同成员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成员学校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那么可能会产生矛盾。还要综合考虑各乡村学校原有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尊重历史差异的基础上平衡管理,带动偏远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另外,教育资源和设施共享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财产破坏。很多乡村学校为寄宿制办学,学生在校时间较长,财产使用频繁。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乡村学校使用的很多教育资源是共享的,并且轮换使用,缺乏固定的财产管护人员和有效的管护制度。同时,很多学校没有明确一定的劳动服务、管理学校设施和宿舍物品的具体职责,只是在乡村各学校之间建立了一套简单的规章制度和交接程序,但是规则过于简单、方式过于粗糙,无法面面俱到。

(三)集团化办学可能会破坏学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一方面,在集团内部,各个成员学校需要遵循集团的统一规定和管理要求,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各成员学校过度依赖集团的工作计划,恪守规定和管理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员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可能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此外,集团化办学可能会助长教育商业化的势头。在教育集团化过程中,教育资源的订购和项目实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导致部分学校可能会重视商业利益,而忽视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

四、优化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对策

(一)尊重成员学校的办学差异,赋予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集团化办学中,要尊重学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成员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首先,要从总体上确保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尊重成员学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机制影响着发展活力,如果偏远学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对此,作为集中化办学的成员,每所学校应从学生、社会、家长的角度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与时代发展同步。要想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就要明确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各个成员学校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同时,要注重加强成员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精准分配经费

首先,集团内部要注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共享教育资源、开展教研合作项目等,提高各成员学校的教育质量。其次,加强管理制度监控,建立完善的评价监控体系,对各成员学校的教师晋升、评奖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另外,要争取各方支持,加大乡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经费投入不足”[5],因此核心学校要加大对成员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支持,增加乡村学校在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方面的经费投入,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政府、学校和社会合力,加强监督和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均衡提高。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确保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得到充分体现,兼顾成员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乡村地區的教育质量,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同时,集团化办学也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乡村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鲁贵强,罗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供给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3(12):50.

[2]吴建涛,冯婉桢.教育一体化视域下集团化办学的多元反思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3(9):36.

[3]魏平西.县域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模式与制度完善[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10):20-21.

[4]葛虹.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基于前瞻性项目的区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02.

[5]同[1]52.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集团化办学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