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印象

2024-05-08 19:56晓波
中国摄影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蔚县共生艺术设计

蔚县是全国历史文化大县,旅游资源丰富。古堡、空中草原、羊群、剪纸、戏台、陶瓷、古村落、小五台山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这里的山、树、石、人和泥土建筑物无不让人领略天地万物共存之道。隔邻相望,鸡狗之声相闻,安静的空气飘来阵阵炊烟,正如老子所言:“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记录是摄影的功能之一,对我而言,摄影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这组作品通过对蔚县景象的记录,试图表现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同时,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进一步思考。当把镜头对准蔚县的各场景时,我一直思考我们跟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我们面对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心态?

蔚县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圣人之“为腹不为目,故去疲取此”。如果再去蔚县,我一定珍惜内观天地万物的美好光阴。那种对心灵的净化,仿佛让我回到人之初,并再次思考幸福的含义。那些人、树、电线、土坯房、村边小卖部、冰面石块,安静得似乎远离现代物质世界,我们看不到也想不起高科技、大金融、大产业、复杂的社会形态、难以捉摸的人心。这样的蔚县场景,把我领入一个简单纯净却又蕴含丰富、观照内心的状态。

这组图片采用哈苏Xpan胶片宽画幅拍摄。画面均用同一只45毫米镜头。对环境记录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画幅,既有记录、叙事,又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有主观情绪的表现。我力图充分调动画面要素,获得张力、节奏,也想以轻松、舒适的观看引发对内容、情绪的感知和接近。其中,画面影调统一处理,是想获得一种沉稳、安静感,突出画面的情绪。

这组图片的很多场景都貌似戏剧定格照,画面有一种亦真亦幻的不确定感。虽然都是“真实的”场景,却给人一种被情绪影响的戏剧性。我在追求一种建立在客观真实基础之上的梦幻真实。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组图片里每一个所见之物,完全可知、可道、可名。可对我而言,又是不可知、不可道、不可名的鸿蒙境界。因为在目见之外,必融有天地万物的运存之道。对于玄妙的未知,是我拍摄蔚县这组图片的朦胧初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依从自然,却又提炼了自然,激活了自然。天地之道、自然之道,都是对道的归一,“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天地人万物一起归于道。蔚县这组图片的各种景象,成为我领悟天地之道的一种恰当方式:自然,生动,毫无遮掩,却又直指真理认知的通幽大道。

附记:

有人说,纪实摄影作品是今天拍,明天看。诚然,时间会赋予它们历史的生命力。晓波拍的蔚县组照由20幅图片组成,为他“共生”系列摄影作品之一,是对天、地、人的观察和思考。作品暖灰的色调中透出胶片特有的质感,也将蔚县的人、建筑、车,天、牲口、树罩上一层历史的沧桑。那里的建筑、那里的车恰若天然出自那样的人物之手,那里的牲口、那里的树似乎必须生长在那样的天空之下,一切静谧而和谐。由此,我们不自觉地想到,当下那里的人们如是生活,那里的牲口、树如是生长,那么100年前呢?1000年前呢?也许答案还在这图像里,那人有着百年前的身形,那建筑有着明清的格局,那树有着唐宋的风姿,那驴子有着魏晋的性情,那天则有着万古如一的灵韵。晓波拍下的瞬间在蔚县历史上算不得什么,但那是他数十次往返、无数个日夜思考的凝结,他将自己打入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历史瞬间,试图在平常的风景中找到一种可以被人们铭记的共性。想来看完作品,与他心有戚戚者,不在少数。

作者簡介:

晓波,1965年生于四川。17岁进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26岁获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从事艺术设计职业。创作主题集中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责任编辑/何汉杰

猜你喜欢
蔚县共生艺术设计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星.云.海》
《花月夜》
共生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