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芳华

2024-05-08 19:56朱宪民
中国摄影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五棵松秀英摄影展

朱宪民

摄影是一个连续的、交织的谱系,无论是创作评论、学术研究,还是行业组织、经营活动、社会传播,我们从某个角度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瞬间,而若能持续参与,顺应其大势乃至推动其进程,就能成为决定性的一个瞬间。朱秀英投身摄影行业三十多年,她一直默默奉献,既引领市场风气,又培育摄影文化,还身体力行进行创作。一生坚持做好摄影这一件事,必然是桃李不言而成蹊。

1998年3月28日开业的北京摄影器材城,本身就是中国当代摄影的一部分,“五棵松”已经是全国摄影人心中的一个符号,是各类摄影器材在我国的展示窗口和销售基地。朱秀英为人正直,对器材城的商家提出了在当时看起来极为严厉的要求。很多商户不理解,有钱为什么不赚呢?但几年过去,摄影市场沉淀下来,“五棵松”站住了脚跟,走到了行业前列。二三十年来,摄影从专业走向大众、从工具走向创作、从实用走向文化,器材从胶片走向数字……她凭借对摄影趋势的敏锐判断,在时代的潮流中冲风扬波。“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价值,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对社会做出贡献”,她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初心,也因此赢得了摄影界的尊敬。

她坚持“以文经商、商文并茂”的宗旨,重视行业的文化建设,牵头成立北京市摄影文化协会,邀请著名摄影家开设摄影讲座,与各大相机品牌合作开设摄影课堂,举办“老兵记忆”老兵肖像摄影展、“爨底下走过春夏秋冬”摄影展、“大美海淀”摄影展……把各种文化活动贯穿到了北京摄影器材城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她的带动下,各大主要摄影品牌不断开展各类摄影文化活动,“五棵松”成为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一个文化阵地。尤为人称道的是,尽管胶片摄影越来越小众,她始终带着一种文化情怀,把胶片相机、胶片文化坚守至今。创建于1991年的“全国二手相机交流大会”,如今已经连续举办了48届,全国的胶片摄影的摄影家、收藏家与爱好者们因此聚集起来,胶片摄影文化也得以深入发展。

在回馈社会上,她更是不遗余力。她生活上极其朴素,但二十多年来,每年都通过慈善协会、红十字会,为希望小学、抗震救灾、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等各种公益事业进行捐款,被评为“北京最美慈善义工”。除了直接捐款,她还组织摄影家到敬老院给老人拍照,到福利院为退伍老兵拍摄光荣照,最值得称道的是她利用摄影作品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和效应的特点,为贫困地区寻找脱贫之路,成为“摄影扶贫”的典范。比如现在大家都熟悉的爨底下村,十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一个年轻人都留不下,留守的都是老年人和孩子。她组织带领摄影师和影友举办“爨底下走过春夏秋冬”的摄影比赛,自掏腰包设立奖项,因而引来了更多的影友和旅游者。如今的爨底下村已經成为出名的旅游地,年轻人回来了,农家乐开起来了,整个村子富裕起来了。

朱秀英很低调,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小有名气,获过奖、参过展,得到过很多前辈的指教,徐肖冰、吕厚民、侯波、袁毅平、邵华都可以说是她的老师,前辈们的殷殷期待,让她始终默默努力着。她这些年来在人像摄影上勤奋钻研,拍摄了许多的作品。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她对人像摄影的思考,她是从自己的本心出发,去探索摄影的快乐。

老朋友都劝她,是该把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了,她这才同意做一个简单的作品集,定名为《快乐摄影》。这是她三十年专注于摄影文化的快乐,是她春风润物、桃李不言的快乐。

作者简介:

朱秀英,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创始人(主持工作)、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家学会副会长、北京摄影行业协会会长。2016年11月被中国人像摄影学会评为2016年度行业领军人物,2011-2022年多次荣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组织奖,2016-2022年策划全国优秀摄影人物个展近20个,2021年、2022年荣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策展人奖。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五棵松秀英摄影展
张超摄影展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华熙LIVE·五棵松
最初的面孔 肖全摄影展
同期听力(六)
公益摄影展《走进走近》福州开展
误解
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尝试场馆运营新模式
把饺子当钻石卖
2015年1月16日—1月31日全国影院票房TO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