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中国士人的精神偶像

2024-05-08 13:35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严子陵钓台富春江

【阅读导引】中国山水画强调寓意,画家往往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谈及我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就不得不提及《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此画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蘭亭》”。作者依托自然景观,将自身的情感与绘画和自然做了一次融合,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表现出超越时空的独特情怀。

我国传统山水画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文人士大夫,他们作画的原因有的是仕途不顺、晋升无望;或者遭人陷害,内心苦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类文人多数选择寄情山水、回归田野、著书立说。因此,归隐成了中国古已有之的一种处世哲学。《富春山居图》的作者也是如此,他自幼博学多才,青年时期科举中榜进入仕途,曾一度担任浙西宪吏,但因为性情耿直遭人陷害,被迫入狱。出狱后他已年过半百,此时他一心皈依“全真教”,后半辈子浪迹游历于江浙一带的山水之间,时而去松江的通海处观望急流轰浪,时而整日坐在荒山乱石中悠然自得。他自号“大道痴人”,到达一种天人合一的境地。

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是严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严光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追求心灵的净土。在山林中,他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专心修炼自己的心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在黄公望看来,只有那些清丽的富春山水才是他真正的知己。在他的心里,严光寄情山水修身养性的思想方式和他不事王侯的品格,能让他从中年困顿的官场中解脱出来。

严光,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出生于两汉之交。严光原姓庄,是庄周的后裔,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以其忠诚、高洁的品质和千古传世的典故成为后世传颂的楷模。古时严州之名,便是因严光而来。他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亦为好友,后来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他归隐著述,设馆授徒。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选择山清水秀的桐庐富春山作为隐居之地。平时他在田间地头耕作,农闲时节就在富春江上垂钓。严光淡泊名利,从不以曾经的恩宠为荣。后人很欣赏严光的品性,也非常尊崇严光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将他在富春江的垂钓处命名为“严子陵钓台”。许多文学作品都以严光为主角,如《史记》《汉书》等史书都有关于严光的记载。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范仲淹撰有《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作者简介】陆春祥,浙江桐庐人,现为杭报集团上市公司顾问、《浙江散文》主编。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等三十余种。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奖项。

【附文】

春水潺湲

陆春祥

严光隐居富春山。他万万没想到,富春江山水近两千年来因他而灵动活泼起来。这里,成了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也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朝圣之地。

谢灵运,奔着他心中的偶像严光来了。

谢灵运爱山水,爱在了骨子里。他甚至组织人马,从自家别墅始宁山庄开始,一路伐树到临海,为的是看剡溪[1]两岸的景色。他为登天姥山而创制的鞋子“谢公屐”,让李太白做着美梦,一路追着。自然,他是不会放过富春山水的,在那里隐居过的严光,与自己同是会稽人,他必须去。而且,他去永嘉做太守,这富春江也是必经之路。这一下,他就写了四首诗,而且,主要是写富春江,写严子陵钓台。

《富春渚》《夜发石关亭》《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这四首诗中的后两首,全部写桐庐境内的人文风光。

现在我们来看他的名篇《七里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濑的本义是沙石上流过的急水。七里濑,又称严陵濑、子陵濑、严滩,是严光隐居地流经的一段江,现被人称为“富春江小三峡”,上至建德的梅城,下到桐庐的芦茨埠,是百里富春江最优美灵秀的江段。

谢灵运显然是心事重重,昨晚没睡好,不过,虽是贬谪,还是要赶路去赴任的。小船逆流慢行,秋天的早晨,富春江的景色确实怡人,看着那满山红了的枫叶、急流的江水、陡峭的江岸,还有那荒山野外落叶纷纷,秋日里的禽鸟叫声就开始凄凉起来了。也有好心情时,船过江流平缓地段,清流中的石头都看得很清楚,太阳落下去的柔光,照得满山生辉。

贬谪的游子,触景伤怀。不过,“我”已经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微妙道理,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严子陵,那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的任国公子),都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只要有一颗安定的内心,就可以志存高远,这个道理,古今都一样。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这“潺湲”用得多妙呀,弄得后来的诗人留恋不已,竟不怕抄袭嫌疑,频频援用。

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秋天,江南丘陵连绵,山道两旁,秋果累累,枫叶红了,43岁的杜牧,从池州刺史任上调任睦州[2]刺史。睦州是个偏僻小郡,“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乌,昼有毒雾”。这里的环境与生活条件都差,且离长安越来越远,杜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杜牧到了睦州后发现,这地方的山水和百姓其实都挺不错。谢灵运的“潺湲”用得太好了,他要继续用——“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这首著名的《睦州四韵》将唐代睦州山水活画了出来,成了唐诗中的经典。

几乎所有的文人学士都对严光崇拜之至,杜牧也不例外。工作之余,他一定会去州府梅城下游三十里的严子陵钓台,除膜拜外,更有对富春山水的流连。在杜诗人眼里,这两岸的山水实在太可爱了,白墙黑瓦,茅屋人家,忽隐忽现,溪水潺潺,流过山石,漫过山涧,小鸟在茂林中幽幽地鸣叫。

日近正午,农户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家家都住在风景里。而“我”,客居于此,真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倒在了落花前。

我读唐朝以前写严子陵及富春江的诗,“潺湲”一词纷纷跳入眼帘——

南朝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唐朝洪子舆《严陵祠》:水石空潺湲,松篁尚葱茜。唐朝孟浩然《经七里滩》: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唐朝张谓《读后汉逸人传二首》:高台竟寂寞,流水空潺湲。唐朝严维《发桐庐寄刘员外》: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潺湲”太有名了,《严州图经》标注,梅城曾建有“潺湲阁”。

我幻想着走进潺湲阁。阁中,谢灵运、杜牧的塑像一定大大地醒目,是他们的诗成就了这个阁。自然,沈约、吴均、刘长卿、王维、李白、孟浩然、白居易、苏轼等,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文人墨客赞美睦州山水的诗歌和画作,也要一一展示。看那些诗,诗意画面感顿生;看那些画,画意却如诗般凝练。

想象不尽,一时竟恍惚了。

和杜牧同时代的诗人方干,他的老家就在严光的隐居地边上。

方干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他的诗有348首。他有才,多次参加考试,成绩优异,却因容貌有点缺陷(唇裂),最终都未被录取。这样的境遇,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太得意。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消沉,原因就是,他家边上有严光。

方干在《题严子陵祠二首》中写道:“苍翠云峰开俗眼,泓澄烟水浸尘心。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飞泉,野渡,哀猿,孤月,严光体验到的,他也在体验,只不过,山色更浓了,树木更壮了。

己亥三月三,气温上升得让人只能穿一件衬衣,方劲松陪我去严陵坞。方劲松是县编办主任,他是方干的后人,家里有家谱。严陵坞就在严子陵钓台的正对面。车贴着富春江水边的简陋公路蜿蜒行进。我们到了严陵坞小村。十几户人家的小村,极安静,水边一排老松,松与松之间有横索连着,村民在上面晒毛笋干。那些笋干的样子很特别,看着像扁扁的鲳鱼。“鲳鱼”不是铃铛,风吹过来,它们只左右摇晃而已。透过“鲳鱼”,对面的东西钓台及严陵祠都清晰可见。只是,隔着宽阔的富春江水面,那些山石和屋宇的样子都极小。

我去过钓台多次,却从未到过严陵坞小村,而这里,恰是观察钓台的另一个极好的侧面。

门前有大大的竹篾垫,上面摊着茶叶,我们走进水边的林锋伟家,他正和父亲一起做茶。他家有50多亩茶山,他做红茶,都是用别人的品牌,他也做绿茶。他说自己刚刚注册了一个叫“钓台林上”的品牌。我们喝一杯绿茶,满口的清香,再换一杯红茶,圆润可口。我们一边喝茶,一边闲聊着钓台。1977年出生的林锋伟说,少年时的夏季,他常和几个同学一起游到对面。“天下第十九泉”中常有游客丢下的硬币,他们捞硬币,回家买棒冰吃。不过,严陵祠他们是不敢进去的。我们听了都笑着说,水性真好,胆子真大。

富春江水电站建设以前,芦茨溪两边搭个木桥,人们来往方便。画家李可染的名作《家家都在画屏中》就是取材于这一带,画中溪水潺湲,古木葱郁,青山白云,下湾渔唱,东山书院,孤屿停云,炊烟袅袅,都是天然景观,芦茨村美得让人心醉。

方干因相貌原因没有入仕,他的后人却替他挣足了面子。宋代,自他的八世孙方楷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科以来,一直到他的十三世孙方登于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登科,200多年来,共出了十八位进士。称芦茨为“进士村”,毫不为过。

方干和严子陵是近邻,多写了几句,再转回写诗人们赞颂严光。

这一定要说到李太白。《李太白全集》中直接或间接写桐庐的诗有12首之多,自然,他写桐庐,主要的讴歌对象是严子陵。试举这首《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松柏就是松柏,它不可能像桃李一样,单单为春天绽放。高洁透亮的严子陵,就在富春江这碧波间垂钓,他的心,与浮云一样悠远。他不事王侯,归隐富春山,树立起的做人标杆,看似清风拂人面,实则很难学到。

据文友董利荣的不完全统计,向严光表达敬意的唐代诗人有70多位,如洪子舆、李白、孟浩然、孟郊、权德舆、白居易、吴筠、李德裕、张祜、陆龟蒙等等。诗人们借景抒情,借人抒怀,严光、严光富春山的钓台,几乎成了赛诗台。

我在台上临风,春风拂我脸,此情此景,引得内心万念快速流动。

时光倒流,严光、范仲淹、黄公望,都在富春江畔复活。

春水潺湲,诗情潺湲。

注:[1]剡溪:剡溪(绍兴市嵊州境内主要河流)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域、关键节点。在这里,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400多位诗人留下了1000多首诗作。

[2]睦州:历史上的睦州大致包含了今天的桐庐县、淳安市和建德市,与杭州具有同等地位。宋朝方腊起兵,先攻取清溪(今淳安),然后顺江而下,破睦州城,即以引为行宫。公元1121年,方腊起義失败,宋徽宗改睦州为严州。

(来源:《解放日报·朝花周刊》2023年3月25日)

猜你喜欢
严子陵钓台富春江
严子陵的羊裘
过子陵钓台
盘点使用并继竿时与“坐”相关的装备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富春江的绿
富春江的绿
浙江严子陵钓台文化景观变迁探析
宁做山野村夫,不做富贵中人
富春江之美
峰巅枯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