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原创试题(新课标卷模式)一例

2024-05-08 13:35姜有荣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孙叔敖赏赐补益

姜有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列子·说符》)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楚越之间A有寝丘者B此地不利C而名D甚恶E楚人鬼F而越人禨G可长有者H唯此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指厌恶、憎恶,古代臣子职位高更要谨言慎行,因为功高震主,易被君王猜忌厌恶。

B.横行,指凭借实力而纵横驰骋,所向无阻,与成语“横行无忌”中的“横行”意思不同。

C.拂,指辅佐、辅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行拂乱其所为”中的“拂”词义不同。

D.莫之救,没有人解救他。“嬉戏莫相忘”中的“莫相忘”表示不要忘记我,两者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怨”是狐丘丈人对古代官场生态的总结,但孙叔敖认为可以用“降志、缩心、散禄”等方法对其加以破解,体现出很高的政治智慧。

B.孙叔敖为了谋求家族长远利益,在临终前告诫儿子不要接受富饶封地,仅要边远贫瘠之地寝丘,为此其子孙后代一直保有着这块封地。

C.晋厉公四处征伐,并在嘉陵会合诸侯,但日盛的国力和威望使其穷奢极欲、暴戾恣睢、众叛亲离、内外交困,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

D.孔子认为,君王需要明察利与害、祸与福之间相生相成的关系,否则会造成想对它有利却偏偏害了它、想害它却又恰恰对它有利的后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

译文:

⑵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圣人知病之为利,知利之为病也。

译文:

5.公孙敖位极人臣却能止怨避险的原因有哪些?

答: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E、G(“楚越之间有寝丘者”“可长有者唯此”两句均为主谓结构,中间都不宜断开;“地不利”与“名甚恶”,“楚人鬼”与“越人禨”均为对称结构,并以“而”联结,中间都不宜断开。)

2.D(“莫之救”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为“莫救之”;而“莫相忘”是正常句式,“相”是副词,偏指一方,此处指“我”:两者结构不同。B项“横行无忌”中的“横行”意为“倚仗暴力做坏事”。C项“行拂乱其所为”中的“拂”意为“违背”。)

3.B(孙叔敖的告诫主要不是谋求家族长远利益,而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其品性使然,二是“身无大功而受厚禄”危险。)

4.⑴大王多次赏赐我土地(作为食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把土地赏赐给你。

(参考赋分点:①亟,多次;②为,连词,表假设,如果;③省略句式,应补出介宾短语“王则〈以之〉封汝”)

⑵一般人都只知道把利看作利,把弊看作弊,只有圣人懂得弊可以转化成为利,利可以转化成为弊。

(参考赋分点:①“利利而病病”中的前一个“利”“病”是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利”“以……为弊”;②“病之为利”“利之為病”中的“为”可译为“转化成为”)

5.①对公(君、国、民):尽心竭力。②对私(己):释权弃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一个人有三种被人怨恨的事,你知道它们吗?”孙叔敖问:“说的是什么呢?”狐丘丈人回答说:“爵位高的别人妒忌他,官职大的君主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包围着他。”孙叔敖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志向越低;我的官职越大,我的雄心越小;我的俸禄越丰厚,我施舍得越广。用这样的方法来避免三种怨恨,可以吗?”

孙叔敖病了,在快要去世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赏赐我土地(作为食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把土地赏赐给你。你一定不要接受好地方。楚国与越国之间有一个叫寝丘的地方,这里的土地不肥沃又名声很不好,楚人相信鬼神而越人相信祈祷,但是可以长久保持的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去世后,楚王果然拿好地方赏赐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推辞不接受,请求换成寝丘。楚王给了他,直到现在也没有失去这个地方。

[材料二]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宠幸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职位却高,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而俸禄却丰厚,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根据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按照楚国的习俗,对于功臣两代之后便要收回爵禄,只有孙叔敖(的封地)独自保有。这就是所说的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那么,什么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从前晋厉公向南讨伐楚国、向东讨伐齐国、向西讨伐秦国、向北讨伐燕国,军队纵横天下而没有阻碍,威震四方而没遇到挫折,于是晋厉公在嘉陵会合诸侯。气横志骄,淫侈无度,残害百姓。国内没有辅佐规谏的大臣,国外没有诸侯的援助,同时又杀戮忠臣,亲近小人。在会合诸侯的第二年,晋厉公出游宠臣匠骊氏的领地,被栾书、中行偃劫持以后囚禁起来。这时候,诸侯中没有人解救他,百姓中也没有人同情他,被囚禁三个月后就死去了。战能胜,攻能克,然后拓展土地,提高威望,这是天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是晋厉公最终却因为这些而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这就是所说的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一般人都只知道把利看作利,把弊看作弊,只有圣人懂得弊可以转化为利,利可以转化成弊。孔子读《易经》,读到《损》卦和《益》卦时,未尝不气愤地叹息说:“补益和损减之间的关系,大概是君王应该懂得的事吧?事情有时候想补益它,却偏偏害了它;有时候想损害它,却又恰恰补益了它。利和害之间的反向转化,是形成祸和福的关键,不能不明察啊。”

猜你喜欢
孙叔敖赏赐补益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孙叔敖砸蛇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孙叔敖识宝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孙叔敖杀双头蛇
国王的赏赐
北宋赐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