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围墙”不可拆

2024-05-08 13:35何俊豪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栏大学校园围墙

何俊豪

近日,北大副教授“跨栏入校”一事引发网友们热议。有人因此提出大学应该打开校门,大学校园应该对社会开放。可我认为,大学的“围墙”不可拆,应将社会的喧闹隔离在校园外,将宁静留给校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完成教育任务的执行者,大学自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着传递人类文明薪火、探索科学真理的伟大使命。与其拆除“围墙”,让游客的喧嚣和相机的闪光搅扰正常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安静氛围,不如闭上大门,给大学留一份属于它的宁静。夕阳斜挂,未名湖畔,几丝细风飘过,掠起三两清波;流云轻划,博雅塔旁,一树枫叶似火,尽染满楼秋色——让如诗如画的美景服务于专注学习和科研的大学师生,愉悦读圣贤书的师生的耳目。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和研究,需要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而社会中想进入大学校园的人,虽有怀着热忱前来感受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的人,但也不能排除有很多盲目跟风打卡留念的人,有的甚至还会和学生发生纠纷。更可怕的是,有人以名校的美丽风光为噱头,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手段来博取名利。以上种种背离大学开放初衷的行为,会给大学带来不稳定因素,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岂是我们希望看见的!不谈武汉大学每年樱花季的樱花树枝被游客折损、郑州大学草坪上横七竖八的各色野餐布,就说东北电力大学曾发生的保安与外来人士的冲突事件和2023年美国伍斯特州立大学的枪击事件,足以让我们斟酌拆除大学“围墙”的可行性。

大门的开放意味着小门的关闭。倘使真的彻底拆除了大学的“围墙”,那么,校园内部林立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及食堂、图书馆等供本校师生学习、生活、研究的场所就得加上门禁、闸机,并配上安保人员以防外来游客进入。倘若如此,将会消耗更多的人力、财力资源,并且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跨栏教授”“跨栏学生”出现,增添校内师生的麻烦。拆除大“围墙”而建起众多小“围墙”,使得校内师生原本的便利交流沟通被隔断,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影响,这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大学的风气应是开放包容的,但开放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包容也不意味着全盘接受。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促进科研的发展;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允许有不一样的创意出现,这才是开放包容的真正内涵。长假期间,长城人头攒动,故宫摩肩接踵,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屡见不鲜,对于这种风气,我们怎能对其“开放包容”呢?若大学校园真拆除“围墙”,像长城、故宫等景点一般被熙熙攘攘的游客挤满,哪里还能保留一张宁静的书桌供师生学习和研讨学术呢?

严防死守倒也不可取。对于外来人员做好身份的实名认证与登记,对于真心来感受大学氛围的人或是想回母校看看的校友等,可由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校庆等活动满足其需要。如此,既能满足心诚者对科学真理的向往,也能在平日里为大学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此一举两得之计,可谓最佳解决方案。

热议可能不久就会消散,“跨欄教授”也可能仅属个例,但对于大学校园是否开放的讨论还在继续。以我之见,绝不可为求便利而不顾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轻率地拆除大学的“围墙”。(指导老师:刘薇薇)

【简评】与前文的主张相反,本文反对开放大学校园,作者主要指明开放大学校园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观点鲜明,条分缕析,持论有据。作者对这一热点事件有深入思考,写作思维有创意,言之有理,丰富别致,意味深长。

猜你喜欢
跨栏大学校园围墙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最高的跨栏
跨栏比赛
围墙的信念
夏天的围墙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