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背景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研究

2024-05-08 22:12钟玲
西部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思想政治课红色文化

摘要: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方法不够科学、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在增强学习的沉浸感、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实践路径关键在于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和积累,包括队伍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和3D建模等环节,采用虚拟设备与非沉浸式虚拟系统相结合以增强体验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虚拟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8-0106-04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mbined

with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d Culture

Zhong Ling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101)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atriotism, enhanc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re may be insufficiencies in the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scientific methods and evaluation, resulting in a lack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enthusiasm.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mbined with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enhancing the immersion and enthusiasm of learning,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The key to its practical path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resources, including team building, the database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3D modeling, and the experience sense can be enhanced by the use of virtual equipment combined with non-immersive virtual systems.

Keywords: 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1]。它不仅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红色文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3]。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和事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4-5]。因此,本文探讨在红色文化背景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模式,期望通过将红色文化和虚拟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深入思考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红色文化和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一、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与局限

(一)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其次,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这些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红色文化中蕴含着许多革命创新思想和理念,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6-8]。最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红色文化的具体开展、传播形式如图1所示。

图1展示了红色文化主要的开展、传播形式,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通过观看红色主题电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例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电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第二类,通过音乐进行传播,红色文化也包括一些红色歌曲。这些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组织红歌会、红歌比赛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唱这些歌曲。第三类,组织红色主题展览,展示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红色文物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例如,红色文化展板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背景、意义、历史和精神内涵。第四类,选取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书籍、文章或资料进行阅读,并组织读书会、分享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此外,还可以开展文艺表演、主题讲座、实践活动、宣传推广活动等。红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可以从中选取一些形式,如音乐与电影,融入思政课堂。

(二)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然而,在实践中,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图2所示。

图2展示了现在思政课中引入红色文化在实施上的一些局限,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方法不够科学、教学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实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匹配、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而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等问题,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开展不足。例如,需要学生到场馆进行参观学习的红色实践活动无法经常开展。整体而言,红色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设计

(一)基于虚拟仿真技术融入红色文化的优势

虚拟仿真技术基于多种先进技术融合而成,比如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9-10]。它通过创建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一个真实情境的技术,让人可以通过身体感官以及通过头盔显示器等辅助传感设备,在虚拟世界中進行交互,也可以直接与仿真对象互动,根据虚拟环境中的变化,会产生很强的沉浸感[11-12]。为了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让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上融入红色文化,它具有的优势如图3所示。

图3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思政课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和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红色文化,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逼真的历史场景和事件,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沉浸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感受历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交互操作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了全时空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13-15]。

(二)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实践路径

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创新需要各个方面的推动。首先需要对校园的红色文化虚拟仿真资源进行积累,其流程如图4所示。

以毛泽东生平事迹教学为例,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思政教师与熟悉虚拟仿真技术的专业团队共同协作。这个过程需要确保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方向一致,确保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在团队建设好后,通过查阅互联网与各种历史文献,整理毛泽东的事迹,梳理时间脉络。除此之外,在文献阅读与整理的基础上,考察人物事迹中出现的地名与人物纪念馆,再将实地考察的资料与文字资料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拥有完整脉络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视频的制作与3D建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高校红色文化虚拟仿真资源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补充和扩展,按照“虚实结合”的原则,但补充扩展的内容必须以现实为根据,并且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二是课程设计要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避免娱乐化;三是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符合教学规律;四是让虚拟仿真的形式与内容完全匹配,依据不同的内容设定不一样的虚拟方式。红色文化虚拟仿真课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呈现方式如图5所示。

图5展示了校本红色文化虚拟仿真课程中常采用的三类设备,它们分别是VR一体机、卧式电脑与大型屏幕。通过高清晰度的大型屏幕设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畅游线上展馆,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毛泽东的传奇一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时光隧道,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和伟大贡献。卧式电脑则以360°VR交互式情景剧的形式,重现毛泽东在校求学期间对科学与真理的热忱追求的场景。通过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而VR一体机则让学生们开启了一段《长征》交互式时空的奇妙体验之旅。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智慧、谋略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此外,虚拟设备的承载力存在限制,因此还需要引入非沉浸式虚拟系统以增强体验。参与者只需要通过运用个人的终端设备就可以打开网址链接,进入网页畅游。这种跨平台、跨终端的操作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三、结论

为了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研究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让红色文化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结合。通过模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事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互动交流等,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可以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但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作为初始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对经费保障、平台建设和评价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明均仁,陈晓禹,陈蓉.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建设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21(12):87-94.

[2]边晓杰,方思淇.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3(增刊1):267-271.

[3]穆晓艳,王颖,蔡庆,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1):108-114.

[4]单雅雯,史达.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异质性增权网络:基于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行动研究[J].旅游学刊,2023(3):92-106.

[5]李臣之,郑涵.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价值及转化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6):45-51.

[6]周成,周霖,吕炯彦,等.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要素关联分析:以不可移动革命文保单位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12):163-171.

[7]周晓丽,唐承财.地方依恋对旅游者红色旅游忠诚度和红色文化资源负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4):130-136,144.

[8]孔毅.红色文化在主题类景区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2(增刊1):212-216,241.

[9]杨曙光.基于虚拟仿真的中国建筑史木构建筑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研究,2021(1):71-72.

[10]DOLAN H,AMIDON B J,GEPHART S M.Evidentiary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virtu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21(5):810-815.

[11]YANG C.Online art design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3d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J].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2021(6):1419-1428.

[12]熊宏齊.基于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融合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5-10,25.

[13]雷菁,王广义,黄英,等.5G通信网络规划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8):101-108.

[14]王艳凤,赵国星,刘畅,等.虚拟仿真技术助力下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1(1):295-305.

[15]张进,板俊荣,汪浩文.活态互动声乐表演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构与思考[J].艺术百家,2021(5):145-152.

作者简介:钟玲(1977—),女,汉族,四川资中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张震)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技术思想政治课红色文化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