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策略探析

2024-05-08 22:12洪燕云
西部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网络空间大学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但也给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带来很多挑战。目前,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知能力薄弱、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失范等,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成熟、媒体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乏创新、家庭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失。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走进网络空间,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合力作用,提高媒体自身素质,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及以优秀传统文化净化网络空间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8-0110-04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Cyber Moral Education

Hong Yanyun

(Yuncheng Vocational Nursing College, Yuncheng 044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n college students daily lives, but it has also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to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 cyberspace.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 moral education are weak cognitive ability, emotion indifference, weak will and misbehavior, etc.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m are the immatu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gnition, the imperfection of media regulation mechanism,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yber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absent of family cyber moral education.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nter the cyberspac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yber moral education by promo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media and creating a green and healthy cyber-environment, purifying the cyberspace by mea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cyberspace; moral educat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2]。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7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8% [3]。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群体,而高校大学生又是学生网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对网络空间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诱导,不利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面貌整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引人注目的网络道德问题。调查显示,50.53%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现状情况并不乐观数据来源于问卷星平台收集的“网络空间中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结果。。学生表示,在上网过程中经常能看到无脑跟风、散播谣言、粗言秽语辱骂他人、用不正当技术盗取他人信息等情况发生。

(一)网络道德认知能力薄弱

由于网络碎片化信息内容零散、传播形式快、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不知如何甄别网络信息,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力薄弱,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一是对网络空间道德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关系认知不清晰。调查显示,有11.93%的学生认为完全一样,有34.62%的学生认为基本差不多,只有19.88%的学生认为是相互依存的洪燕云.网络空间中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DB/OL].问卷星.(2023-03-27)[2024-03-12].https://www.wjx.cn/wjx/activitystat/verifyreportpassword.aspx?viewtype=1&activity=193950824&type=1&pt=2.(8nis2d5y).。网络空间中的道德和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在信息时代,为了社会道德整体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网络空间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齐头并进,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二是对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调查显示,有20.7%的学生不太了解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①,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肆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发表一些不健康的言论,特别是进行人身攻击和相互谩骂等,且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

(二)网络道德情感淡漠

在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纪,大学生需要现实的交往、渴望真实的情感体验,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满足了他们在社交、表达、求知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削弱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表达,弱化了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造成其网络道德情感的淡薄。调查显示,有18.48%的学生非常依赖网络②。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去现实社交,甚至会出现社恐的情况,使得原有的人际关系变得生疏,不利于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此外,调查显示,有21.29%的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有骗人或被骗的经历②,网恋失败、网络诈骗等事件并不鲜见,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信任。

(三)网络道德意志薄弱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快餐式、娱乐性、碎片化的文化产品,信息丰富,但良莠不齐,甚至还夹杂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甄辨信息的真伪,对传统道德产生质疑和抵触,导致个人价值观念体系混乱,部分大学生道德意志逐渐薄弱。一方面,面对网络上部分不实言论或者不理性评论,大学生很容易放弃自己原有的观点,将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调查显示,面对网络空间中的不实言论,有40.58%的学生选择不理会且静观其变,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宁可信其有或者偶尔复制并转发②。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缺失。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有些大学生网络道德意志不坚定,无法正确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缺少承担义务的责任感。在问及“您对网络散布他人隱私信息的行为持何种态度”时,有9.12%的学生持支持态度,还有3.63%的学生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时就围观②。

(四)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也要共同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以及发言者身份的隐匿性等特点,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缺失、道德法律意识降低,做出很多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一是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特别是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调查显示,在问及“您在完成各科作业时,如何运用在网上搜索的相关资讯”时,有22.92%的学生大量引用文献资料,有4.68%的学生是把几篇文章拼凑一下,还有1.4%的学生是直接抄袭、盗用他人的成果与观点②。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过度依赖网络、不合理使用网络工具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二是使用网络低俗用语,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精神风貌。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偶尔在网络交往、讨论和网络游戏中曾使用过激或粗俗的言论②。

二、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成熟、媒体监管机制不完善、高校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乏创新、家庭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缺失等方面。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不成熟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成熟,对互联网的信任度很高、依赖性很强以及网络安全意识弱等,都会影响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一方面,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敏捷,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但他们的三观尚未成熟稳定,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志较为薄弱,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冲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只能看到表象,挖掘不出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政治敏锐性较差、立场不稳、定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过激行为。

(二)媒体监管机制不完善

网络空间之所以存在道德失范问题和道德建设难题,根本还在于网络空间的超现实性、虚拟性等特征带来的道德“虚无”[4]。部分大学生在网络虚拟性的掩护下,在网络空间随意散播谣言,发表不健康言论,甚至从事网络违法活动,严重影响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需要网络道德的规范,还需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网络立法,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但是实效性并不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不太了解,没有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近两年网络直播、短视频迅速风靡,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出现了很多低级趣味的内容,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

(三)高校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缺乏创新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显,很多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随意散播谣言、恶意炒作、低俗言语、恶意评判、胡编乱造等,其中最严重的现象就是网络暴力,越来越触碰人类伦理的底线,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但是,当前高校教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件展示、学习通活动等方式讲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相关内容较少,只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有简略涉及,也都是理论性的内容,加上大多是枯燥的理论讲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与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老师偶尔也会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讲解,但是很难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未能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四)家庭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仍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比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等,对孩子网络行为的关注仅限于用网时长或者是否沉溺于网络游戏,对网络空间道德行为关注度不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家长自身对网络并不熟悉,对网络空间道德行为规范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对孩子进行网络空间道德引导,导致大学生做出很多道德失范行为而不自知。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策略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虽然有其独特性,但也是真实社会道德规范的反映。面对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如主题演讲、录制微视频、制作手抄报等。还可以利用红色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红歌竞赛活动、红色景点旅游、网上祭奠英烈等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和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大学生。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把握好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守公德、明大德、严私德,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

(二)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合力作用

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将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重点知识渗透于其中,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可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发挥家庭在网络空间道德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家长要采取说服教育、以情动人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而不是采取简单粗暴、坚决抵制网络等方式来教育,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出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此外,家长也要学习与网络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社会上的相关技术、行政、司法部门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机制,以技术、行政、法治等手段,控制网络上不良信息源头,以净化网络空间。

(三)提高媒体自身素质,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党和政府要严格把控媒体质量,为大学生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其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建设网络宣传网站,积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授给大学生,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平台。其二,完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要求,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7]。另外,我们要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严格把控媒体质量,加大对违规自媒体的处罚力度。其三,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发表言论,不制造、散播谣言,对他人的不正当行为及时制止,发现违反道德的事情及时举报,反对网络暴力行为,维护网络道德秩序。

(四)以优秀传统文化净化网络空间

我国拥有悠久的民族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陶冶身心、净化心灵、洗涤思想。我们要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净化网络空间,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应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中汲取养分,做好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工作,发挥传统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网络短视频、网络漫画、网络文学等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信仰。例如,孔子的仁政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等,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还可以把传统节日和网络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网络中国节”活动,让传统节日在网络上获得新的生命力。例如,组织大学生共同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在网络上晒全家福、晒美食以及录制微视频送祝福等等。

四、结束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互联网的信任度高、依赖性强、网络安全意识弱,给网络空间道德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为切实提升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效果,我们需要从大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状态等方面出发,积极探析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探索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教育成效的路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EB/OL].新华网.(2021-11-19)[2023-08-07].

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11/19/c_11280

79505.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2024-03-14].

https://cnnic.cn/n4/2023/0828/c199-10830.html.

[4]王易,陈雨萌.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1(3):52-58.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7]周汉华.加快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制建设[EB/OL].中国网信网.(2015-06-04)[2023-08-07].

http://www.cac.gov.cn/2015-06/04/c_1115516273.htm.

作者简介:洪燕云(199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单位为运城护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超)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网络空间大学生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大学生之歌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