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之交日本两次遣美使团比较研究

2024-05-08 23:41林兴磊
西部学刊 2024年8期

摘要:日本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每当日本遭到外来民族的冲击时,它总能及时审时度势,全方位地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世界处于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为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免于淘汰,幕府将军和明治天皇都曾派遣使节赴美学习。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万延遣美使节团和岩仓使节团这两次遣美行动在背景与条件、目的与动力、结果与成效上存在差异,但在挽救国家命运和对外扩张意识的发展上又存在相似之处。日本通过向美派遣使节团,深入学习西方的技术和文化,迅速“脱亚入欧”,经济发展,军备增强,最终由一个封建小国一跃成为列强之一。

关键词:德川幕府;明治时代;遣美使节

中图分类号:K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8-0127-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Japanese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Lin Xinglei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Japan has been a nation that is good at learning. Whenever Japan was attacked by a foreign nation, it could always evaluate the situation in tim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learning merits from the foreign to conquer the foreign” in an all-round way. At the end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and the early Meiji period, the world was in the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eliminated from this fierce competition, the Shogunate generals and the Emperor Meiji sent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finds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s, purpose and motivation, and result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wo missions, but there were also similar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e of the salvation of the countrys destiny and external expansion. By sending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Wester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apan made quick “departing from Asia for Europe” with economic growth and military buildup, and eventually became one of the great powers quickly from a small feudal state.

Keywords: Tokugawa Shogunate; the Meiji period;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19世纪至20世纪,欧美列强依靠武力打开日本国门,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统治阶层出于各种目的,分别在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时代初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遣外使节赴欧美交流学习。这两个遣美使节团既有差异之处,也有相似之处,将两者置于一起比较研究,既可以弥补这一研究内容的空白,又可从中获取启示,对当代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万延遣美使节团与岩仓使节团的差异性

日本被美炮舰逼迫开放国门之后,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对此,统治者应对的办法之一便是派遣使节赴美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幕末的万延遣美使节团还是明治初期的岩仓使节团,两者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一)遣使的背景与条件

1840年,清政府在中英鴉片战争中惨败。消息传至日本后,在日本引起了一片轰动与讨论,昔日的东亚帝国缘何如此不堪一击?两国隔海相望,今日的清朝会是明日的日本吗?诸如此类疑问在日本知识界被广泛讨论。主张对外开放的学者中的突出代表人物佐久间象山曾在自己的著作《省諐录》中提到:“现在国家将帅的担任者,多为公侯贵人,平日里只知饮酒歌舞,却丝毫不通兵谋律帅之事,一旦国家有难,谁能遏制敌人。”“所以应当采用西洋武备,收集天下的兵书。”[1]此即他的著名理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培里以军舰为后盾,迫使幕府签订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和亲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政府意识到一味地闭关自守无异于自掘坟墓,必须打开国门,积极应对。

与万延遣美使节团时期不同,岩仓使节团时期的日本刚经历过明治维新,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巩固成果。如颁布的《五条誓文》中便规定:“保障百姓的生活;上下一心,发展经济;求知识于世界,振兴皇基;招揽贤人志士;万机决于公论。”[2]1869年的版籍奉还奉还版籍:又称版籍奉还(日本语:はんせきほうかん),是日本政府(即明治政府)于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实行的一项中央集权政策。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还各自的领土(即版图)和辖内臣民(即户籍)。等措施,割断诸藩武士及其主君之间的联系,转化和改造武士阶级,并宣布“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民平等,进一步促进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

在确立基本国策中,最高目标便是“与万国对峙”。1867年明治政府在发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中强调:“实行王政复古,树立挽回国威之基。”[3]73“与万国对峙”既表现出日本要求捍卫国家主权,又可看出日本力图跻身于列强的队伍,隐含着扩张领土的野心。为与这一最高目标相适应,明治政府相继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等基本国策。这些政策都要求吸收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方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目的与动机

幕末的万延遣美使节团的主要目的是“借批准交换条约之际,派遣幕府中有能力的人才亲自到外国,观察外国的学习情况,以发展我国之实力”[3]36-67。自培理于1854年率领舰队逼迫幕府政府签订《日美友好条约》后,日本正式对外开国。与此同时,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继续惨败,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对外谈判代表岩濑忠震等人建议尽早与美签订通商条约。1858年,在哈里斯的逼迫威胁下,幕府再次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本条约1859年7月4日(安政六年六月五日)生效,批准书的交换在条约生效当日或之前于华盛顿进行。”[4]这一规定便给了幕府遣使赴美学习的契机。

岩仓使节团的出使目的在太政大臣三条实美于1871年10月16日提交的《派遣特命全权大使事由书》中有明确建议:“第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好亲善而修聘问之礼,第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第三‘实地考察欧亚各洲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各种法律规章等是否适于处理实际事务,探寻公法中适宜之良法,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5]岩仓使节团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与美国等国家修改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国家主权。“幕府开港后的一两年间大约有一亿万两黄金流出……巨额黄金的流出给日本带来破坏性影响。”[6]明治政府成立后,这些条约依然生效,严重阻碍了日本迈向近代化,修改不平等条约自然被提上日程。

(三)结果与成效

万延遣美使节团一行于1860年2月13日启程前往美国,同年11月10日返回日本。随从人员主要有正使新见正兴、副使村垣范正、随从玉虫左太夫等100多人。其中,新见正兴、村垣范正是受幕府之命出使,主要目的是完成既定任务,对在美国看到的先进制度、科技和文化,常常采取漠视甚至是排斥态度。一次受邀出席宴会时,村垣范正观察到男女身穿华服,“踮着脚跟随节拍起舞,宛如独乐鼠,毫无风趣,几组都在转动。女伴的裙摆被风灌得溜鼓,转动的样子甚为可笑”[7]。诸如此类对美国的批评在他的日记中随处可见。相反,随从玉虫左太夫等人或为下级武士,或奉本藩主之命赴美学习,所以他们对美国的先进之处大为称赞,回国后也影响了地方藩主的改革。

岩仓使节团一行乘坐美国海轮“阿美加”号,于1871年12月23日出发,历时两年后回国。随行人员主要有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他们几乎都是当时明治政府的高官。在明治初期,内忧外患突出的情况下派出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足以看出明治政府对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的渴求。使团成员到达美国后,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如参观美国的褒巧院(即专利局)时,看到里面的人多为技工,有“百般的新发明”,议院会给这些科学家发放免许证,“这个馆筑造宏大,多用白石筑造,宛如白雪,”制作诸如理科、家用日常、百种工艺、美术相关的器具等,这些发明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效率[8]217。这些亲身经历,使岩仓具视等人大受触动,回国后控制当时混乱的局面,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日本迅速崛起。

二、万延遣美使节团与岩仓使节团的相似处

万延遣美使节团和岩仓使节团虽然在背景、目的、成效中多有不同,但两者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次遣美使节的派遣都是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德川幕府时,面对侵略势力,为避免陷入受人压迫、被奴役的境地,幕府内的开明幕吏便希望借此次交换条约批准书的机会向西方学习。使节团赴美后,便细心观察美国,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日记,其中以玉虫左太夫的《航美日记》最具代表性。当他登上美军军舰时,发现军舰上“蒸气器械置于中央,奇巧精密的令人瞠目”[9]5。到阿斯本瓦尔后,看到当地居民的房屋非常美丽,和本国的房屋不同。“从巴拿马到阿斯本瓦尔之间有四十七里,早上八时一分乘蒸气车出发,十一时一分五秒到达。……其速度确实令人惊讶”[9]58。在《航美日记》中,玉虫左太夫对美国的社会风俗、政治礼教和科技文明等方面多有详细的描写。当他们将所见所闻带回日本,向本藩藩主讲述后,促进了藩政的一系列改革,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做了充足的准备。

明治政府成立后,面对“全国广泛存在的资本主义家庭劳动仍占优势,工业生产远落后在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重工業几乎不存在。同时,签订不平等条约还没有废除,未摆脱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胁”[10],日本政府需继续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文化。岩仓具视一行人到达美国华盛顿后,在参观消防厅时,看到每个队伍都有消防车和工具,灭火时只在须臾之间便使全屋都充满水[8]219。在参观美国的学校时,发现美国的黑人和白人同样享有受教育权,黑奴贸易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利益。随后,岩仓等人又参观了美国的工厂、农场、文教等地,对所见所闻都进行了详尽叙述。至岩仓使节团回国后,他们的切身经历便为实行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而改变日本落后的状态,加入到资本主义强国阵营中。

其次,两次遣美行动都激发了日本人的领土扩张意识,这一点在福泽谕吉身上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福泽谕吉在万延遣美过程中以军舰奉行(相当于海军少将)木村喜毅的随从身份一起到美国,后又两次作为使者前往欧洲和美国。他深入学习西方知识,并将出使西方所观察、了解的情况整理出书,即《西洋事情》。他认为“西洋各国独立自强,守卫本国并避免丧失领地,主要是兵力使然。当今各国之间的关系,与往古四荒蛮夷之间互争匹夫之勇并无区别”[11]。鉴于此,他主张开国攘夷,扩充本国实力。至明治建国初期,他又撰写了著名的《劝学篇》。在此书中,他开篇即说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12]表面上他在强调人生来平等,不应有贵贱之分。实质上,是在对汉代便在东亚形成、明清达到顶峰的华夷秩序的否定。

受岩仓使节团带来的影响,福泽谕吉的扩张意识进一步强化。他认为“中国不能叫做礼仪之邦,而只能说是礼仪人士居住的国家”,“今日的君子可以变为明日的小人,今年的敌人,也可以变为明年的朋友”[13]。随着清朝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以及日本与清朝关系的愈益恶劣,其对华观也逐渐发生改变,由蔑视中国发展为敌视中国。他的这一观念主要体现在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中。他将中国、朝鲜视为“恶友”,宣称:“为今日之谋,我国不可等待邻国开明而期盼振兴亚洲,宁愿脱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至于其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为是邻国而要特别加以解释,只能按照西洋人对待两国的方法处理之。”[14]甲午战争时,他更是欣喜若狂地为军队捐款,并发表多篇文章鼓动战争,成为政府对外扩张的鼓吹者。

三、两次遣美行动的启示

在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历程中,为寻求救国富强之路,先后在德川幕府末年和明治时代初期向西方派遣了万延遣美使节团和岩仓使节团。经过分析比较,日本两次遣美活动给我们留下诸多启示。

第一,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向他国学习,取他国之长补自己之短。两次遣美使节团是日本在民族危难之际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的创举。万延遣美使节团的成员们回国后,利用学习到的先进知识,著书立说,向藩主谏言,促进地方藩实力的增强。西方的先进思想的传播又滋生了日本先进知识分子倒幕、攘夷思想,竭力避免日本的殖民地化。岩仓使节团的成员们在面对修约无望的情况下,并非立即返回,而是借此难得的机会,观察、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分析本国的不足之处。回国后,便推行一系列强国政策,诸如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使日本在短时期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向外学习的案例。除了在近代民族危难之际清政府派遣的蒲安臣使节团以外,中国还有以官方名义出国的留学生和自费出国学习的先进人士等。出国留学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在语言、医学、教育、经济等领域突出的人才,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在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反封建、求民主的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向外学习,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时刻准备着。

第二,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不能闭关自守,需要对外开放。德川幕府建立后不久便宣布锁国。至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范围越来越接近日本时,统治者仍做着“世外桃源”的美梦,享受着国内的太平,對外部危机丝毫不加以重视。忧心于日本国家命运的经世学派畅谈开国论,如工藤平助的《赤虾夷风俗考》、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和《海国兵谈》等。尽管他们的开国论在社会上得到一些开明人士的支持,但并未引起幕府的足够重视。直至美国培理以武力强迫日本开国,幕府的统治者们才逐渐向外打开国门,派遣使节团赴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成立后,鉴于当时世界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打开国门,积极地汲取先进科技文化。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清政府最早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便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西方殖民帝国为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中国,使中国经历了100多年的反侵略、反封建历史。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才摆脱了被列强欺负的屈辱史。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新中国的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31日的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5]。

四、结束语

经过比较分析万延遣美使节团和岩仓使节团,可以发现两者之间虽然在背景与条件、目的与动力、结果与成效上存在差异,但是在挽救国家命运和对外扩张意识的发展上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日本在这两次遣美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军备,最终由一个封建小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强国。日本的这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进一步坚定了我国虚心学习他国经验、扩大改革开放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渡辺世祐.勤王志士遗文集:第1卷[M].东京:大日本文库刊行会,1941:8.

[2]维新史料编纂事务局.维新史:第5卷[M].东京:维新史料编纂事务局,1942:385.

[3]福地源一郎.怀往事谈[M].东京:民友社,1897.

[4]维新史学会.幕末维新外交史料集成:第3卷[M].东京:财政经济学会,1943:164.

[5]汤重南.岩仓使团出使欧美[J].世界历史,1985(8):54-61.

[6]服部之総.近代日本外交史[M].东京:世界书院,1947:53.

[7]大塚武松.遣外使节日记纂辑:第1卷[M].东京:日本史籍协会,1928:92.

[8]久米邦武.特命全权大使米欧回览实记:第1编[M].东京:博闻社,1879.

[9]山本晃.玉虫左太夫略伝[M].东京:山本晃,1931.

[10]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391.

[11]郭丽.近代日本的对外认识:以幕末遣欧美使节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1.

[12]福泽谕吉.劝学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

[13]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3.

[14]福泽谕吉.福泽谕吉全集:第10巻[M]//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0.

[15]樊宪雷.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34.

作者简介:林兴磊(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单位为河南大学,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

(责任编辑: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