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极夏彦《姑获鸟之夏》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2024-05-08 07:47吴艳芳
西部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救赎妖怪女性形象

摘要:日本作家京极夏彦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本推理小说《姑获鸟之夏》,不仅开启了京极夏彦的作家生涯,更成为了日本推理史上的不朽名著。从《姑获鸟之夏》中所出现的女性角色出发,对女性角色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从而归纳出京极夏彦笔下的女性角色的形象特征:女性一般是妖怪的化身;女性集“恶”与“美”于一身;女性和男性相比,是需要被拯救的人。

关键词:女性形象;妖怪;姑获鸟;救赎

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8-0169-04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Images

in Natsuhiko Kyogokus The Summer of the Ubume

Wu Yanfang

(Wuhan City College, Wuhan 430083)

Abstract: In 1994 Japanese writer Natsuhiko Kyogoku published his first mystery novel The Summer of the Ubume, which not only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writer but also became an immortal masterpiec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mystery novels. Starting from the female characters appearing in The Summer of the Ubume, this paper conducts a specif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summarizes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Natsuhiko Kyogokus works: women are generally the incarnation of monsters; women are a combination of “evil” and “beauty”; and, compared to men, women are people who need to be saved.

Keywords: female image; monster; ubume; salvation

日本名作家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在日本很受欢迎。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姑获鸟之夏》是京极夏彦的处女作,通过“姑获鸟”“姑获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妖怪,有时以九头的样子显形。相传是死去产妇的怨念所化。这一附体,作家在描述离奇案件的同时,也刻画了几位女性,本文将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目前,国内外对京极夏彦的作品的研究还不充分。迄今为止的研究大致是从“民俗学”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例如,陆薇薇(2013)发表了《〈姑获鸟之夏〉中的“凭物”研究》一文,在文中,她指出作为凭物的“姑获鸟”有三种属性和两种结构[1]。在日本对京极夏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妖怪”的研究上,还有许多研究都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另外,横山真由子(2005)所发表的《京极夏彦研究——〈妖怪〉小说的意义》中研究了《妖怪》小说的意义,总结了京极夏彦的作品系列中的妖怪形象,列举了《百鬼夜行》系列和《百物语》系列妖怪的不同之处,指出《百物语》系列妖怪对人有救济的作用[2],但对女性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本文以《姑获鸟之夏》中出现的女性人物为对象进行女性形象的分析,然后归纳出作者笔下的女性形象一览图,之后以此为基础将《姑获鸟之夏》中的女性形象与男性形象进行比较,进一步总结女性形象的特征。

一、关于京极夏彦及《姑获鸟之夏》

京极夏彦1963年出生于北海道,1994年发表处女作《姑获鸟之夏》,给日本推理文学带来冲击。1996年,他发表了《魍魉之匣》,获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1997年凭借《嗤笑伊右卫门》获得泉镜花文学奖,2003年凭借《偷窥者小平次》获得山本周五郎奖,2004年凭借《后巷说百物语》获得直木奖。他的作品主要是描写妖怪的推理小说,对于京极夏彦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妖怪,而是黑暗的人心。

《姑获鸟之夏》作为京极夏彦的处女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完成的。这部小说没有出现“姑获鸟”这个妖怪,但奇怪的事件与“姑获鸟”有关[3]。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将长女久远寺凉子比喻为“姑获鸟”。小说的主人公关口巽(我)因为从高中时代开始神经衰弱,患有轻度抑郁症,听到了“久远寺家族次女怀孕20个月的事,以及丈夫离奇失踪”的传言,于是和开着一家名叫京极堂书店的朋友京极堂说起了这个传闻。京极堂在交谈中得知失踪的人是自己高中的前辈,之后他和刑警一起参与了事件的调查,在调查途中,出现了很多谜团。

首先是在医院刚出生的婴儿们下落不明,其次是失踪的高中前辈。随着案件的侦查,真相也逐渐显现。在探尋密室失踪,久孕不育,婴儿连续死亡的一系列离奇事件中,京极堂发现久远寺凉子有三种人格。首先是像野兽一样的“京子”人格,这个人格是偷婴儿的;接下来是普通的凉子性格;最后是从残酷的经历中诞生的久远寺家族的“母亲”人格,这个人格用石头杀死了婴儿。因为这三种人格的混杂而发生了此次事件,失踪的藤野牧郎也因为凉子的三重人格而死亡。小说的一连串离奇事件中一直有“姑获鸟”这个凭物附体,也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人物形象分析

在《姑获鸟之夏》中,出场的女性角色主要有四人——中禅寺敦子、久远寺菊乃、久远寺梗子、久远寺凉子。与此相对,出场的男性角色主要有两人,作为第一人称的“我”——关口巽,和作为侦探的关键人物、也是揭开谜团的人——京极堂。本章将在分析女性角色的基础上将男女形象作对比,来探寻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形象。

(一)《姑获鸟之夏》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罕见的特点与文化根基[4]。本作中,首先出场的是作为京极堂系列的主角之一的中禅寺敦子,文中对敦子的描写很少,且看下文。

妹妹总是朝气蓬勃,活蹦乱跳。少女时代像市松人偶一样整齐的刘海也在参加工作后剪掉了,很少穿裙子,就像个男孩子一样。[5]101

这是细致的外表描写。但是,这里对她的设定是男性的外表。京极夏彦作品中的真正女性就像妖怪一样,集极端的“恶”与“美”两个要素于一身。显然,敦子与其作品中的真正女性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敦子给人的感觉不是女性,而是男性。

接下来是久远寺家族的母亲——菊乃。她接受了久远寺家族的诅咒,杀死了凉子生下的无头儿,绑住了凉子,把死在她枕头旁的婴儿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由此促生了凉子的第三人格——久远寺家族的母亲——这一人格。这是久远寺家族的悲惨经历,在“姑获鸟”附体物的诅咒下,无头儿出生后,扔下石头,用福尔马林浸泡。

其次是次女久远寺梗子。梗子怀孕20个月,丈夫在密室失踪。在这样奇怪的事件后面,有一个悲伤的真相。梗子性格开朗,爱着丈夫藤野牧郎,但梗子对牧郎的出轨(实际上不存在)难以接受,最后也成为了悲剧。她假想怀孕,是为了证明自己爱着丈夫。京极堂在驱逐“附体”的同时,她也发出了“姑获鸟”的声音。梗子这个人物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在表现女性极端的爱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女性的悲哀。

最后是事件的中心人物久远寺凉子。首先对她的描写从“像尸体一样苍白的脸”开始,强调没有现实感,然后是这样的一段描写。

久远寺凉子握紧了膝盖上的双手。像小树枝一样细的手指。一般来说,如果这样瘦的话,脸颊会消瘦,双眼也会凹陷下去,但在她一如既往皱起眉头的脸上,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倒不如说,看到了一直停留在少女时代的少女的天真。[5]90

久远寺凉子有这样细致的描写。让读者觉得这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但是,之后榎木津礼二郎的执事安吉对她有这样的评价。

好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这么热还穿着和服,一点汗都没有。[5]99

这里也再次清楚地表现了京极夏彦的意图:久远寺凉子有两个设定,一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另一个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而是像“姑获鸟”一样的存在[6]。在这本小说中,每当关口巽遇到久远寺凉子的时候,总是有特别的感情。所谓那种特别的感情,一直有“黑”和“白”两个要素。

事件结尾的时候,久远寺凉子的秘密暴露出来了。首先是正常的“凉子”,其次是野兽般的“京子”,最后,为了寻求加害者的认可,同时想从这个诅咒中解放出来,诞生了与加害者相同人格的“久远寺家族的母亲”。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作为推理小说《姑获鸟之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女性和妖怪的关联。在京极夏彦的作品中,作为妖怪的附体一定存在。《姑获鸟之夏》中的“姑获鸟”是本作品中的附體。传言姑获鸟是恶鬼,也被称为“夜行少女”或“天帝少女”,披着羽毛就会变成鸟,脱了羽毛就会变成怪物。在本作中,被附身的人物是具有三重人格的杀人犯久远寺凉子。她从菅野医生的药中渐渐清醒了“京子”这个人格,而“久远寺家族的母亲”这一人格则源于久远寺家族自古以来对无头儿的传统处理方法。可以想象这个人格的做法和“姑获鸟”的做法是一样的。

第二,女性具有极端的恶与极端的美。在《姑获鸟之夏》中,最能表现这一特征的是久远寺凉子。她有很多外表描写,如前文所说,每次关口巽见到她的时候,细致的描写和“黑”“白”这两种印象都会表现出来。从这个描写来看,久远寺凉子有两个设定,作为美女的普通人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姑获鸟”。作为美女的她温柔,对诅咒感到痛苦,想寻求救赎。作为“姑获鸟”的她,偷了医院刚出生的婴儿,杀了婴儿之后用福尔马林浸泡。这种极端的设定在表现出女性外表之“美”与行为之“恶”。

第三,女性是要被拯救的人。京极夏彦作品中与事件有关的关键女性既可以看作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杀人者)。《姑获鸟之夏》中的久远寺凉子和久远寺梗子被“姑获鸟”附体,凉子和梗子也像“姑获鸟”一样犯下了罪恶。凉子的人格同时存在着恶与善两个矛盾因素,这使她成为一个值得救赎的人。梗子伤害了丈夫,对丈夫的失踪(实际上已经死了)感到后悔和绝望。她想证明自己是一个已经怀孕的女人,是一个爱丈夫的妻子,但实际上这是她的幻想。这种种无奈使得梗子成为了一个需要救赎的人。

(二)《姑获鸟之夏》中的男女形象比较

《姑获鸟之夏》中的男性角色首先是作为中心人物的京极堂。他有一句台词——“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关口君”。他和驱逐“附体”的人一起,作为侦探,是像先知一样的存在[6]。大家不明白的怪异现象对他来说都有合理的解释,他是本作品中最能冷静分析的人。另外,在本作中的另一个男性人物是“我”——关口巽。寡言少语,各种经历都会冲击他的精神。随着这一事件的发展,他的精神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一方面负责救人,另一方面有被人救的心理倾向。

这两个人的形象有鲜明的区别。京极堂是一个有理性的男人,在追寻案件的过程中解开了很多谜团。在拯救关口的同时,也发现了凉子的秘密,将凉子从诅咒中拯救出来。关口巽虽然有精神问题,但多亏了京极堂,他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着。在一连串事件中,他从凉子那里得到了救赎,虽然一度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拯救凉子,但最终自己却成了被拯救的对象。

救赎者和被救赎者是《姑获鸟之夏》中男女性形象的设定。女性被妖怪的诅咒包围,杀死婴儿,在美丽的外表下度过悲伤的人生。男性作为案件的调查者,有责任拯救被诅咒纠缠着的女性。救赎者和被救赎者成为了作品的关键词。归纳起来如表1和表2所示。

三、关于京极夏彦女性形象观点的考察

本章在《姑获鸟之夏》女性角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京极夏彦的作品来研究他的女性形象观点的形成背景,以及他的女性形象观点与日本文学的传统女性形象观点之间的联系。

京极夏彦的女性形象观点有两个社会背景。一方面,京极夏彦作品《京极堂》系列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这期间欧美掀起了女权主义热潮。他也受到这股女权主义热潮的影响,他的女性形象观点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另一方面,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与传统女性氏族文化的影响存在矛盾,乃至存在对女性的中伤和扭曲,因此需要重新塑造社会模式。女性人物在京极夏彦的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这两种社会背景的影响,女性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具有神圣性和悲哀性两大矛盾特征。

日本文学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段变迁时期。从一开始的对太阳女神的崇拜,后经过中世纪的落难,最终在近代重新觉醒。从原始的开端来看,文学中特别的女性形象是因为有特别的“女神”文化,最初是女性以神的形象出场,到了中世纪,女性是成为物品或奴隶,这是父权制社会对母系崇拜的压迫,而在近代,其压迫的结果变成了一种特别扭曲的心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日本文学的特征之一,日本文学的女性人物有极端的两面。一个是温柔的母亲,另一个是恶魔般的母亲。京极夏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有其极端的表现,无论是案件的受害者还是案件的杀人犯都是女性。京极夏彦的作品赋予女性“恶”与“美”两种元素,它与日本文学女性形象观点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关系。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京极夏彦作品《姑获鸟之夏》中的女性人物来考察女性形象。京极夏彦作品中的女性,有“恶”和“美”两种元素。京极夏彦手下的女人们有着极端的恶与极端的美,这在推理小说中十分少见。但是这种“恶”并非来自天性中的恶,而是与自身所处的家庭和社会有极大的关系,且在他的作品中,即便女性有“恶”的一面,作为旁人(男性)看来,是需要被拯救而非被抛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家对女性表现出了同情和尊重。与此同时,从男女两性的角度来看,男性还是处于高处,是救人者,而女性则处在低处,成为需要拯救的人,从这点来看,作品的女性设定中往往表现出浓重的悲哀。

參考文献:

[1]陆薇薇.《姑获鸟之夏》中的“凭物”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3(1):95-101.

[2]横山真由子.京極夏彦研究:“妖怪”小説の意味[J].清心語文,2005(7):53-63.

[3]陈雍容.中国における京極夏彦作品の翻訳と受容:妖怪推理小説を中心に[D].长沙:湖南大学,2014.

[4]邓茂夏.京极夏彦推理小说特点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5]京极夏彦.姑獲鳥の夏[M].東京:講談社,1998.

[6]彭吉.悲剧的根源:心灵三我的失衡——解读《姑获鸟之夏》主人公凉子的人格[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1):68-71.

作者简介:吴艳芳(1986—),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单位为武汉城市学院,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救赎妖怪女性形象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