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08 13:22李耀峰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有效性群文阅读

李耀峰

【摘要】为了探究如何提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文章采取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针对群文阅读引入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展开探讨,分析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进而针对群文阅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困境进行分析,而后对于如何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群文阅读是现阶段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师生交互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议题、一组文本,在限定时间内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和讨论等集体建构方式达成有效共识的阅读教学活动。在群文阅读中,议题是关键和核心,而且议题应当具备开放性、发散性,諸多文本围绕议题组合而成,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展开充分交互,通过集体建构的方式明确文本意义,最终达成有效共识。

教学有效性指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实现发展,学生如果能实现有效发展,就说明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反之,课堂教学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在新课标的视角下,学生的发展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三个维度,故而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依据也应当与这三个维度有关,具体表现为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教学有效性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情况,而将教学的重点更多放在思维能力、情感价值的培养方面,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群文阅读融入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

首先,整合教学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单篇文言文阅读教学,将群文阅读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可以实现不同的语篇、文本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开展文言文教学,使学生以整体、系统化的视角学习文言文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文言文思维,感受文言文中的人文熏陶,实现人文知识、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发展。

其次,构建高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群文阅读打破语篇和文本之间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情况,将不同的语篇、文本以相同的议题整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实现系统化学习,具备更高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群文阅读能将学生的个体观点凝结为集体智慧,学生在集体的作用下集思广益,更快达成共识,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锻炼文言文阅读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文言文阅读和学习能力。

再次,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兴趣,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之间流传着“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这句话,可见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容易存在畏难情绪,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与之相对的,群文阅读能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到学习文言文带来的乐趣,进而对文言文形成更强烈、更浓厚的兴趣[1]。

最后,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群文阅读并非将数篇文本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关联和逻辑进行整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才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这些都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但更是语文教师主动精进并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群文阅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现实困境

1.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一些语文教师对群文阅读认识不到位,导致群文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受阻,具体有下述两点表现。首先,教师没有意识到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文言文知识即可,对于学生在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需求视而不见,故而未能推动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其次,一些教师认为群文阅读就是简单地将文言文文本叠加起来,让学生集体学习,忽视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这就导致群文阅读并未发挥出应有价值。

2.议题选择与文本组合不当

议题选择与文本组合是群文阅读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点,如果议题选择不当,就会导致整个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出现方向性偏颇,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阻碍,而如果文本组合不当,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高效地进行集体建构,无法达成有效共识,这也会对学生接下来的文言文学习造成阻碍。结合当前情况来看,一些教师选择的议题缺乏开放性,限制学生思考,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阻。同时,教师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切入角度较为单一,导致组合而成的文本质量并不高。

3.师生互动交流不足,缺乏有效的集体建构

前文提及,群文阅读要通过集体建构的形式使师生对文本形成有效共识,故而集体建构就成为群文阅读必不可少的活动。集体建构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达观点,教师加以指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然而,一些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干预力度过大的问题,剥夺了学生互动交流和思考探究的机会。同时,另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意愿,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交流。

三、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提升群文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群文阅读教学

前文提及,教师对于群文阅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而针对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应当从下述角度采取措施。首先,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接触群文阅读的相关内容,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以及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适合学习文言文的思维品质与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需求。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是可行的。此外,教师应当认识到“群文”并非不同文本叠加而成,而是根据一定的内在逻辑和文本间的关联组合而成,唯有做好文本的组合,才能为接下来的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便利,使群文阅读真正发挥其应有价值[2]。

2.选择合适议题,突出议题的开放性

议题选择是群文阅读应用的首要步骤,对此,教师应当以统筹观念剖析语文教材内容,而后在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议题。

例如,教师以“托物言志”为议题选择《爱莲说》《马说》和《陋室铭》三篇文章,其中,《爱莲说》和《陋室铭》出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而《马说》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三篇古文均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而教师在这一议题下继续深化,延伸出“三篇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爱莲说》呈现出洁身自好的君子之莲形象,《陋室铭》表达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豁达之情,而《马说》则是显露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激愤。除了选择教材内的文本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教材以外的托物言志文本,但要注意避免课内、课外文本出现主客颠倒的情况。

再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选择议题,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字词知识、掌握文言文解读技巧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或者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比如,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将《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三篇文章整合起来,这三篇文章的情感表达均与景物有关,采用寓情于景或是借景抒情的手法,但三者的具体情感是有所差异的,教师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三篇文章表达的具体感情,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此外,“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要素也可以成为教师在选择议题过程中的重要参考[4]。

3.做好文本组合,突出文本的内在联系

文本是群文阅读开展的基础,如果文本组合不到位,势必影响后续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围绕议题选择并组合文本,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支持。教师可以从下述角度组合文本。

首先,以体裁为切入点组合文本,散文是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常见体裁,教师可以选择相对应的文言文,而后加以整合。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配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学生对三篇古文的体裁进行探讨,而后由体裁深入至感情,帮助学生感受三篇文章的情感表达,了解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等常见的表达手法。

其次,从主题切入组合文本,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挖掘文章的主旨内涵。具体来看,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孔子、孟子等先贤的古文较多,而这些古文大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师由此切入组合文本,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价值的发展,推动德育、智育融合于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5]。

再次,从作者角度入手,同一名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达出来的情感往往是不同的,故而教师可以选择同一名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同时,也可以选择李白、苏轼、杜甫等诗词大家的作品。

最后,从考点切入选择文本,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故而教师在开展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当对往年的考点进行总结研究,而后预测下一年度中考可能考查的要点,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文本,既能发挥群文阅读的价值,促进学生文言文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中考压力。

此外,在选择、组合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按照“1+X”的模式来选择文本,其中,“X”的数量控制在两到三篇即可,避免文本数量过多而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

4.增进阅读交互,实现集体建构并达成共识

前文提及,一些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干预过多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思考交流的自主权,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把控教学干预和指导力度,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增进阅读交互,从而实现集体建构。首先,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结合议题和学习任务进行思考,而后与同桌进行交流,双方交换观点,建构集体智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达成正确的文本共识。其次,当学生表达出新的观点时,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如果观点正确且有说服力,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反之,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观点片面或错误的原因,而后在新的思路下总结出新的观点。

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而且要关注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状态,如果学生出现疑问或遭遇障碍,教师应当及时点拨学生的阅读思路,使其在正确的思路下实现高效阅读。

5.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协同发展

在群文阅读应用的过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合适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诊断学生在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还能对学生下一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形成指导,对此,教师应当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评价。首先,教师要给出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具体而言,群文阅读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在文言文思维、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故而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上述领域的综合发展状况。例如,学生在学习《爱莲说》《马说》和《陋室铭》三篇文章的过程中能深刻感悟刘禹锡、韩愈、周敦颐等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这表明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教师应当及时指出来并予以肯定,形成示范并鼓励其他学生向该生看齐。其次,教师要给出发展性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例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知識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失误的情况,对其接下来的学习造成阻碍,教师应当通过随堂评价点拨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借鉴其他学生经验,从而解决障碍并实现高效学习。此外,教师可以与学生针对群文阅读的应用效果展开交互评价,具体来看,教师在应用群文阅读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失误,而教师难以主动发现这类失误,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措施、设计的教学活动或展示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帮助教师找到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反思,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使群文阅读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四、结论

通过本文研究,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但现阶段群文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全面认识群文阅读,意识到群文阅读的应用价值,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议题并做好文本组合,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互,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达成有效共识,最终实现综合发展,使群文阅读为初中文言文教学赋能。

【参考文献】

[1]尚红艳.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04).

[2]樊亮亮.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9).

[3]蒋发聪.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8).

[4]沈明明.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

[5]王涛.深度学习视角下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办法[J].文学教育(下),2021(11).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教学有效性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