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024-05-08 13:22王和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和平

【摘要】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是学生有效理解小说内容的关键。细读文本是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的“法宝”,便于借助对话、心理和空白,丰满人物形象,有效理解阅读效果。文章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从对话、心理和空白入手,详细介绍应用文本细读教学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法;人物形象;教学策略

小说是艺术性对人生进行提炼的文体,是借助人物、情节等艺术反映当时生活的文体。一般情况下,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会借助某个人物形象或某个情节来展现观点或创作意图。在实施小说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内容对人物形象进行剖析,才能使学生逐步地走到故事情节深处,抓住小说内容的精髓,由此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众所周知,文本细读法是学生以细节内容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文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应用文本细读法,以人物形象为要点,抓住人物形象描写的细节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丰满人物形象,深入感知人物形象,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对话、心理和空白是人物形象的细节展现。下面,以《穷人》为例,从对话、心理和空白这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文本内容,详细介绍应用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剖析人物形象的策略。

一、细读对话,借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语言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表达小说内容的具体方式,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具体手段。而对话则是语言在实践中的体现,更是凸显人物性格特点的强大工具。通过仔细体会人物的对话内容,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领悟到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而文本细读教学法则是一种让学生咬文嚼字、深入品读文本内容的方法。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人物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并借此感知人物形象。通过仔细分析人物的对话方式、用词选择和语气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点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物温和而富有智慧的对话可能暗示着他的善良和聪明;而一个人物咄咄逼人、言辞尖锐的对话则可能揭示出人物的坏脾气或者不善于与人相处。通过深入研究人物对话内容,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隐含信息和情感色彩,进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学生将能够逐渐感知到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合作或互动,并且通过对话的巧妙运用来推动故事的进展。同时,通过对话内容的分析,学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人物对话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行细读和思考。通过分析对话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丰富对小说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在进行细读对话的阅读活动时会出现一些问题。《穷人》的对话内容对部分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才能真正理解对话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此外,对话的背景和语境也对理解对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对话背后的语境和背景,可能会导致对话的含义被误解。细读对话是重要的文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以确保教学效果。《穷人》中,桑娜和丈夫间的对话是小说的高潮所在。文章对桑娜和丈夫的对话内容做了如此描述:当桑娜听到开门声的时候,下意识地说了一句:“哦,是你!”短短的三个字,却形象地反映出了桑娜当时的惊慌失措。桑娜家里本就尤为贫困,自己还有五个孩子要养活。但是,在邻居去世后,桑娜在没有与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偷偷地将邻居家的孩子抱回了家中。害怕、紧张、无措等复杂的心情通过三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丈夫在进门后说道:“糟糕,真糟糕!……总算活着回来了。”丈夫在抱怨今天没有打上鱼,但还是抱着感恩的心,如此反映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尤其,丈夫在风雨交加之际出海打鱼,不过是为了一家人能温饱,说明了丈夫爱自己的家,同时也折射出家庭生活的贫困。文章没有使用一个字眼直接凸显桑娜家的生活不易,但借助桑娜和丈夫的对话,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家庭生活的不易。但是,家庭生活如此不易,桑娜还是义无反顾地将邻居家的孩子抱回了家中。而丈夫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毅然决然地答應收养邻居家的孩子。如此展现出了桑娜和丈夫的美好心灵,宣扬了“穷人不穷”的理念。细读对话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语言的具体表现方式展现人物形象,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中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感知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穷人》这部小说时可能只关注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忽略了对话的重要性。但《穷人》这篇文章中的对话是小说展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具体方式,对话中的细节也可以深入揭示桑娜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需要学生细致品读的。文本细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挖掘人物对话内容,引导学生细读,借此感知人物形象。通过细读人物的对话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感悟到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二、细读心理,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针对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而进行的描写。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内心独白,走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由此对人物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解读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意图。对此,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人物心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使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作者在《穷人》这篇小说中,多处利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桑娜的矛盾心理。比如,在未与丈夫商量的情况下,桑娜将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中。当孩子们睡着后,桑娜一个人陷入了心理斗争中,“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描写中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恰好反映出了桑娜对丈夫的爱。桑娜知道自己家的五个孩子已经是丈夫的“负担”了,再来两个孩子,丈夫的“负担”会大大加重。但是,这两个孩子太小了,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不把他们带回家中,他们只能自生自灭。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是桑娜高尚品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桑娜的矛盾心理这一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桑娜为什么会这样想?借此驱动学生沿着细节内容,走进桑娜的心中,细致地解读桑娜的矛盾心理,由此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深入地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自主地对人物进行赞美,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提高阅读效果。

在小说中,心理描写是挖掘人物特点的重要途径,小说作者可以通过心理描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所做所想,以及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穷人》这本小说中,学生可以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进行深入研究。桑娜在丈夫打鱼还未归家的时候,有一番心理活动,虽然有对生活的抱怨,认为丈夫不顾身体的出海打鱼以及自己也在努力干活,但仍旧无法填饱肚子,但同时桑娜又认为自己的孩子都还健康,这已经是最好结果了,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桑娜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揭露了文章当时描写的社会现状。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背后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提高阅读效果,同时也更深入地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

通过细读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从中受益。例如,在《穷人》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描写桑娜的心理状态,呈现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和贫困带来的心理压力。桑娜一家虽然勤劳努力,却始终无法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这让桑娜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这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社会中也很普遍,很多人面对着生活中的不公和挫折,内心也会感到无助和沮丧。通过细读小说,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通过人物的故事和心理描写,激发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描写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与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和类比,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例如,在《穷人》中,桑娜的心理矛盾和挣扎,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为,反思自己的内心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和挣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细读空白,多层次解读人物形象

空白内容是小说艺术的具体体现,起着“言外之意,意外之旨”的作用。小说中的空白内容是作者精心设计出来的,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联系上下文以及自身的理解,自主地填补空白,由此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尤其,在解读文本中空白内容的时候,学生会发散思维,多角度地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此外,学生也会因此感受到小说的魅力,增强小说阅读兴趣。所以,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章中的空白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联想和探索。对于文章中人物的行为或语言,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含义,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影响,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空白内容的含义和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交流和合作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合作能力,并提高人物形象理解的水平。

例如,《穷人》这篇小说结尾的空白处,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当丈夫看到兩个孩子后,会对桑娜说什么呢?当丈夫和桑娜收养了这两个孩子后,自己家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样?这是值得学生细细品味的。对此,教师可以把握文本中的这一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渔夫和桑娜家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一夜暴富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他们在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后,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日子会过得愈加艰苦。那么,桑娜家今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教师的如此做法,为学生指明了想象方向,便于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联系上下文内容以及文章宣扬的“穷人不穷”的理念,自主描绘接下来的内容。在描绘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设身处地解读人物形象,“迁移”人物美好品质,书写一个恰当的结局,进而使文章内容完整起来,同时也因此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刻地感知文章理念,提高文章的理解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空白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桑娜家突然暴富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桑娜突然暴富后,她会做什么?她还会像穷人时这样质朴吗?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穷人》中结尾处的空白内容是这篇小说艺术的重要体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引导着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握文本空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空白,自主联想,多层次地解读人物形象,提高人物形象理解水平。

细读人物形象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阅读小说、理解小说,而且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该把握人物形象之于小说的重要性,以关涉人物形象的对话、心理和空白内容为切入点,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人物形象的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提高小说阅读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物本身就是小说的六要素之一,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要元素。而深入细读人物形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实施小说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细节,并根据小说中的空白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和自主联想,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让学生理解小说的魅力,并能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作者广阔的内心世界,扩展自己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叶梓怡.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2]郑学霞.浅议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04).

[3]蔡阳合.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

[4]许小宝.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和措施[J].亚太教育,2022(23).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