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动画资源的实践探析

2024-05-08 13:22郑敏潇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郑敏潇

【摘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动画资源,推出更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美术创作实践中,启发美术学习思维,强化美术学习体验,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学生对动画有特殊兴趣,教师做好学情调研,科学借助动画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让动画发挥其教育价值,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辅学手段,为顺利推进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助推力。

【關键词】小学美术;动画资源;教学实践

小学生有丰富的观看动画经验积累,并对动画有特殊情结,教师以此为抓手,借助动画资源创造更多教学契机,强化学生美术认知体验,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美术核心学习,让动画成为学生感知美术、学习美术的重要帮手。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重视,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方案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观摩、手工制作、实地写生等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一、整合动画资源,探寻美术教学切入点

动画资源的整合是美术课堂渗透动画元素的第一步,教师借助多种渠道搜集、筛选动画素材,为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案设计提供有力参数,提升动画资源与学生学习实际的契合度,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启发创造有利条件。

1.搜集丰富动画素材

可搜集到的动画资源众多,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开展动画素材收集活动,要求其从海量信息中搜集不同美术元素、不同故事情节的动画素材,参与班级筛选活动。学生对动画较为熟悉,对动画素材搜集活动能够积极响应,为美术课堂带来丰富活力。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科学运用动画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处理,在提升美术学科教学成效的同时,顺利启发学生美术思维。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形体的组合”的教学时,教师借助二维动画《机器猫》和3D动画《冰河世纪》的视频片段,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荧幕视觉效果,带领学生感受平面与立体的区别,让学生在观赏动画的同时感受不同形体的变换形式,增强学生对美术课堂学习的期待。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对比这两部动画,你更喜欢哪一部?为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得出结论,更多的学生喜欢《冰河世纪》,因为其动画立体感较强,带给大家的观景感觉更加真实。通过观赏、对比经历,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多地建筑物图片,带领学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形体,以及建筑设计灵感。在学生对形体有了初步了解后,展示各种几何石膏形体,介绍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相关的美术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激活学生美术思维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动画元素,不仅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启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在创造性探索中成长美术核心素养。教师结合学生具备丰富动画观看、动画人物临摹经验的学习基础,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角色为原型,推出人物形象素描学习任务,传授绘画技巧,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形象特点,使其顺利进入创作环节。

教师在教学“抽象的雕塑”时,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雕塑图片,分析这些雕塑作品的形象特点、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等,并鼓励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展开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对雕塑概念的理解不同,观察雕塑的角度不同,能够表述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积极发言的行为给予表扬,并展示一些经典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雕塑作品或图片,让学生传阅后,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塑造动画形象。学生主动探寻适合的制作材料,能够搜集泥巴、橡皮泥、铅笔、树枝、纸团、颜料等材料,展开雕塑创作。教师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学生制作情况,对“卡”在制作步骤的学生,及时给予技术支持,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制作。在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由集体评选最喜欢的几个作品,让设计者介绍设计思路、制作经验,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创新教学程序设计,让每位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强化学生美术学习体验。

二、创设动画情境,营造趣味性课堂氛围

动画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激发学生深入美术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接学生现阶段观看的动画信息,推出相关学习活动,营造趣味性、灵活性学习氛围,其助学效果显著。

1.媒体展示动画信息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并提出相关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在观赏的同时,思考相应学习问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为动画资源的展现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营造更加趣味性的智慧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学习实践体验,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动画信息呈现环节,教师对接教学内容,提升动画素材的契合性,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到美术学习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融入动画时,有机对接教学内容,为学生从观看动画到美术学习的顺利过渡奠定基础。在教学“学构图”时,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要求学生在看到唯美的画面场景时叫停,做截图处理,对定格画面做具体分析,并尝试将画面模仿绘制出来。小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画面内容,看到喜欢的画面就要求暂停动画,截取了丰富的清晰画面,并对这些画面做筛选,最终选择两幅画面作为模板。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这两幅画面,分析图中景物的大小、位置、疏密、虚实等布局,让课堂学习井然有序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学生绘画时经常随意起稿,对构图没有确切的概念理解,教师利用动画资源层层引导,让其意识到好的构图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构图知识。

2.师生互动演示动画

学生对熟悉的故事情节、动画形象、精彩画面较有感觉,教师配合生动性语言对其中的美术元素做演示和讲解,能够对学生心理形成触动,快速唤醒学生的相关动画记忆,完成动画认知到美术感知的过渡。教师适时布设观察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动画形象的各种表情动作,并选择一个形象进行模仿创作,学生能够积极响应,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动画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学科知识内化。

教师在教学“喜怒哀乐”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小黄人、哪吒、乐迪、包墩墩等动画形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说一说这个动画形象此刻的心情。学生对辨别表情的学习任务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高涨。待学生能正确判断所有的动画人物表情后,教师布设相关的训练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张图片进行模仿再创作,将图片中原本高兴的表情转换为悲伤的表情,把原本哀伤的表情转换为喜悦的表情,并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美术模仿绘画比较熟悉,能够轻松完成模仿操作。教师加入转换表情要求,适当提高创作难度,激发学生更多创作潜力,强化学生对表情的掌握。

三、推出动画活动,增加动画资源应用性

教师推出丰富的动画学习活动形式,以分角色表演动画故事、创编动画情节、创作动画形象等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发,增强动画资源应用强度的同时,强化学生学习实践体验,成长学科综合能力。

1.角色扮演动画场景

学生喜欢动画的因素包含动画中紧抓人心的事件走向、精彩的故事情节、迷人的动画造型、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角色性格等。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时,适时增加一些分角色扮演、动画造型展示、动画故事讲述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加入美术探索学习环节。教师结合学生“过家家”的游戏经历,组织学生一起演绎动画内容,对这新颖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积极响应,情境创设发挥其更高的助学成效。

“静物写生”是指直接面对日常生活中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一种绘画方法,写生的对象可以是日用器皿、瓜果蔬菜、盆栽植物等。在教学“静物写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导入不同的动画形象,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做展示模特,并选择一个动画形象进行模仿,现场做造型,营造静物写生学习氛围。其他学生主动帮助模特凹造型、做道具,使其从表情、动作、配饰尽量还原动画形象,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师依次对这些造型做介绍,引导学生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教师以动画形象展示的教学活动安排,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索、创作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作品。

2.推出动画创作活动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推出动画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造动画形象、创编动画故事内容、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建立美术学习认知。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班级展示学生创作的动画形象,依托作品介绍美术创作的技巧和绘画方法,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在第九课“写意蔬果”的教学时,教师播放动画片《蔬菜不寂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动画中各种蔬菜的形象,以及独特的造型特点,结合自身对蔬菜的了解,进行写意蔬果的作品绘制。学生在观看动画过程中,能够选择一种或几种蔬菜作为创作原型。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分享彼此的构图规划,为对方提出可行性规划建议。在以往的美术学习中,水墨画的创作较少,学生不能熟练运用绘画工具,尤其是墨水的调和比例上经常出状况,多是水过多造成跑墨现象,还有调色时,经常多种颜色混在一起,以至于颜色越调越脏,消磨掉耐心,影响美术学习自主性。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先演示,再尝试,再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如此反复训练,逐步让学生感受到水墨画带来的乐趣,克服画水墨画的畏难心理。

四、优化动画教程,布设操作性学习任务

在美术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适时滲透动画元素,为拓宽学生美术学习眼界提供助力,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创新学习作业布置形式,强化操作性学习任务的布设,科学延伸美术学科训练维度。

1.创新作业呈现形式

以往的美术作业呈现形式多为书面,在动画教程启动后,教师适时推出互动性、操作性、开放性作业任务,将动画观赏、动画创作融入其中,保护学生对美术探索学习的兴趣,并将书面作业有机更改为网络展评任务,或动画形象创编竞赛活动。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对于展示评价、竞赛性质的活动比较敏感,能够认真对待作业,学习感知体验更加丰富、立体,提升学科内化成效。

教师调查发现有的学生水墨画基本功较弱,对水墨画松树有些抵触心理,觉得是特别难画的题材。在教学“学画松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熊出没》,留意观察狗熊岭的松树林,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松树形象,绘制一幅美术作品,并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学生课余有充足时间从更多渠道搜集松树形象信息,以及松树绘画技巧等,顺利完成美术作品创作,并提交作业。在作业展评环节,教师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对作业进行评价交流,创造更多教育契机,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学生事先知道有作业展评活动,而且是当着家长的面,能够更加认真对待作业,拿出最佳创作水平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作业设计,为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提供督学作用,家长和教师的表扬更是对其起到更高的激励作用,促使其产生更多美术学习主动力。

2.延伸学科训练维度

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心理。教师抓住学生较喜欢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学习任务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接学生日常生活,合理延伸学科训练维度,为学生布设更多探索性、开放性学习任务,为启发学生美术学习思维奠定基础,让学生自由选择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索,还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同学生的学力基础不同,教师对此有清晰认知,在学习任务布设时,提出相应具体要求,辅助学生顺利推进创意实践。

教师在教学“电脑美术—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播放包含大量美术手法的剪纸动画《过年》,引导学生总结对称剪纸的折、画、剪、贴操作步骤,深入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详细讲解电脑美术制作方法,设计相关创作任务,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动画为基础,借助电脑制作美术图案。学生对电脑操作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展开探索学习,初步了解电脑美术制作步骤。在亲子创编任务布设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动画形象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或借助美术软件制作网络动画,并与家长事先做好沟通,邀请家长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在学生电脑操作出现困难时,引导其克服困难,完成美术制作任务。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没有家长陪同条件的学生,布设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动画素材,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师创新教学设计,依托动画组织美术学习活动,借助多媒体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鼓励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美术创作,促进学生美术思维的成长。学生对动画元素较敏感,教师以此为抓手,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组织多元化趣味活动,布设多样化学习任务,形成更高的学习调动效果,提升动画与美术教学的契合性。

【参考文献】

[1]邹志伟.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22(13).

[2]毛伶俐.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新教育,2022(23).

[3]戚祎.小学美术教学中动画资源的穿插应用[J].学苑教育,2022(34).

[4]黄婷.动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2020(27).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